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股论金>>● 金融之窗>>金融辩论场>>「主贴」>>厉以宁的最新表演说明了什么

主题:厉以宁的最新表演说明了什么
发信人: 3quaters(3/4)
整理人: aaa234(2003-10-08 06:45:50), 站内信件
    改革开放以来鼓吹私有化最积极的经济学家历以宁先生最近突然唱起公有制的赞歌了,而且还煞有介事地提出了什么公有制的新概念,宣称改革亟待理论突破。在这个时刻我们对厉以宁其人其言不能提高警觉以免再次上当受骗。如果大家的记忆力尚未老化应当都能想得起来就是这个厉以宁最先鼓吹什么要砸三铁,要将国有企业改制实际上就是私有化,所谓臭名昭著的“靓女”先嫁,即效益好的企业先私有化就是这个厉以宁的高论。他曾经疯狂地说:靓女还能靓多久?竞争这么激烈,现在不改制,三年后你效益肯定不行了。此时不嫁,更待何时?说穿了在他看来不搞私有化中国的所有国企都会破产。 
   
  对此我老笨牛曾经批评道:将国有企业改革类比为女儿出嫁,这本身就是一个庸俗的比喻。需要说明的是他的所谓出嫁实际上就是要将国有企业出卖,或者馈赠给资本家,但我要问厉以宁为什么要将经济效益好的国有企业出卖给资本家呢?为什么历以宁先生就那么偏袒资本家呢?再者你历以宁又凭什么说国有企业三年后就肯定不行了呢?在历以宁看来,只有企业改了制,也就是姓了资本主义,企业才能效益好,但是论据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效益的好坏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并不一定起决定作用,关键还是在于经营管理。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有企业效益好的案例多的是,而且国有企业的效益还是多方面的。可见历以宁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是多么的无知。 
   
  历以宁还胡说什么:“在国有资产重组中,有人不赞成降低国有投资比例,是出于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考虑。我想对这个问题,要发展地看。如果盘子本身就小,又不赚钱,都自己攥著有什么用?”我倒是要问历以宁那么资本家为什么要把这个盘子抱回去呢?既然不赚钱为什么非国有投资人会冒那个险呢?再者这个肥水是谁创造出来的?难道创造者没有权力对他们创造出来的肥水流向发表用意见吗?请问历以宁先生,你眼中还有没有为国家的现代化作出了巨大牺牲的工农大众?你征求过他们的意见吗? 
   
  不知为了什么历以宁对国有企业总是恨之入骨,所以在他看来公有制的国企“要通过重组兼并,真正激发活力,就要把门打开,让各类资本都进来。如果关起门来,就在国企内部调来调去,我看依然不会有生命力。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好一个“水至清则无鱼”,要我看历以宁教授是希望将水搅混好混水摸鱼,否则又怎能在全国大多数居民的居住条件还没有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实现他的两套住宅呢?我主张多种经济形式的并存,但这种并存不是以消灭国有资产为代价的,而是一个自然的经济过程。 
   
  再者企业经营的好坏应当说与企业的所有制性质有关联但决不是决定的因素。这里关键是企业家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是否得到社会和法律认可的问题。比如,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云南玉溪的红塔山集团就是在企业家褚时建的经营下从一个频临倒闭的国有企业发展起来的,最后由于不管什么原因吧,将褚时建法办了(当时我还作为一个海外学者为其求情)。实际上,我们在西方也可以看到许多公有制企业经营得相当不错,所以我对历以宁的观点是无法认同的。 
   
  说到认同不由得我老笨牛又想起了历以宁的一个笑话,曾几何时就是这个所谓的经济学专家在鼓吹什么中国实际上不存在不公平的问题,而所谓的不公平是人们的心理作用。厉以宁认为,作为个体的人只要对他所处的集体有认同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公平的待遇。他的原话是这样说的:“什么是公平?过去我们认为平均分配是公平,后来认为机会均等是公平,现在看来,公平来自认同,一个人融入到群体中,认同为群体的一分子,就会感到公平,群体中的认同感非常重要。”在这里显然厉以宁显然混淆了公平的真正的本来意义而代之以他的认同。对此我曾经予以严厉的揭露和批判,有兴趣者不妨查阅。 
   
  在老笨牛等人严厉的揭露和批判下,特别是在全国人民的声讨声中,厉以宁不得不有所收敛,从疯狂地主张私有化强逼人民认同社会财富分配的严重不公为社会公平,转变为关心起收入分配也要适当公平了。据报道,在政协小组讨论中厉以宁发表了对当前中国发展形势的看法。 他说,当前中国最大的社会问题是收入分配的两难境地。什么是两难境地呢?厉以宁解释到,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在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沿海发展比内地快,城市发展比农村快,一部分家庭收入增加比较快,收入差别在扩大,假如不注意这个问题,社会不得安宁。但另一方面要促进高新产业的发展,必须鼓励创业投资。要鼓励创业投资就要使创业投资有合理的回报,否则谁都不愿意冒风险去投资。 
   
  处于两难境地该怎么办?厉以宁认为只能走一条折中的道路。就是一方面要照顾到不能让收入差距过分地悬殊,要想办法尽快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另一方面就是决不要渲染“仇富”心理,“仇富”心理是有害的。中国的问题不是靠“杀富济贫”就能解决的。 他说,当前我国最大的经济问题是内需不足,而内需不足主要是消费需求不足。 我们可以从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的三个层次进行分析。低收入的主要是广大农民,他们没有购买力,需求当然就不足了;中等收入者是谨慎消费,因为他们有后顾之忧,考虑到今后的养老、医疗、子女教育支出,他们是可花可不花的就不花,购买力受到限制;高收入者主要是没有合适的消费对象和渠道,该有的他都有了,他的钱往哪里花呢?你鼓励他们到国外旅游,那扩大的是外需,而不是内需。 他又说,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层次采取对策,对低收入者要想方设法增加他们的收入,对中等收入者要让他们可以安心地消费,对高收入者要提供合理的消费渠道。我们说节约首先是政府要节约,因为政府花的钱都是纳税人的钱。国有企业要节约,因为他们的钱是国家资产。而对于广大普通老百姓,我们提倡科学消费、理性消费,要量力而行,不要去搞那些不健康的消费,这样我们的需求不足问题就可以逐步得到解决。 
   
  坦率地说,中国如今贫富分化如此严重,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均的现实,在很大程度上同历以宁等所谓的经济学家一味地生搬硬套西方的经济理论和经济制度,不顾中国社会的现实和文化传统强加给政府决策部门的做法是密切相关的。比如他那臭名昭著的私有化的所谓企业制度改革实际上就是对已经形成的社会生产力的大破坏,并因此造成和加速了贫富两极分化的后果。如今,就是这个向来鼓吹激进市场化的什么经济学家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社会收入差别在扩大,假如不注意这个问题,社会就不得安宁,并虚心假意地说一方面要照顾到不能让收入差距过分地悬殊,要想办法尽快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另一方面就是决不要渲染“仇富”心理,“仇富”心理是有害的。 
   
  这里稍具分析能力的读者便不难发现,历以宁要照顾到不能让收入差距过分地悬殊,要想办法尽快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的说法是言不由衷的,而他要说的实质问题是不能有仇富心理,因为在他看来仇富心理是有害的,实际上是心虚的表现。最近以来不断有人在叫喊不要仇富,但就是没有人仔细分析为什么会有仇富心理及其表现方式。我不认为在中国的老百姓中间存在什么仇富心理,我相信老百姓对於那些象袁隆平一样通过自己的科学创造而富起来者,象李宁等体育健将通过自己的特殊才能而富起来者,象郭凡生等真正的企业家们靠自己的企业家精神和艰苦创业而富起来者,绝对没有什么仇恨的心理,相反有的只是佩服和尊敬。而对於那些慕绥新式的贪官污吏依靠出租公权力而富起来者,对於那些象赖倡兴等靠走私而富起来的,还有那些靠行贿违法而富起来者,我认为应当容许老百姓仇恨他们,因为他们的富是建立在让更多的老百姓相对变穷的基础上的。至於历以宁教授是怎么富起来的,我想还是让他自己给我们一个可信的说法吧。 
   
  俗话说30年河东40年河西,如今眼看历以宁等人鼓吹的所谓市场经济主体论和私有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不仅越来越多的普通公民已经看透了历以宁等经济学家们为资本主义鸣锣开道,为资本家压榨剥削穷人评功摆好的丑恶嘴脸,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的主持正义的高级领导和高级知识分子也看出了中国现在的一切乱象均出自激进的市场化推进,而私有化对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凝聚力的破坏更是无法容忍的。温 家 宝总理提出了重振东北经济的思路,胡 锦 涛总书记也多次指出立党为公,并就社会财富分配不均造成大量夫妻双双下岗的社会问题向人民作出了自责。历以宁等不是傻瓜看不出政治方向,於是便摇身一变开始为公有制唱赞歌了。让我们且看历以宁的最新表演吧。 
   
  据报道,最近在一个关于民营企业的论坛上,厉以宁提出了“新公有制企业”这一概念,试图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改革的核心问题,即所有制改革问题。厉以宁认为中国在达到GDP人均1000美元的水平时,也面临著严峻的发展瓶颈,突破了将一路高歌猛进,不能突破将徘徊不前。从理论高度上的突破,对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厉以宁说,某些国外的学者经常议论,认为中国现在进行的国有资产重组就是私有化,这是对中国改革的误解。而在国内,由于不能从理论上解决清楚,政府、包括各级政府在国企重组问题上就会顾虑重重,生怕被人扣上“私有化”的帽子。同样的,这一问题不解决,民营企业、民间投资者也会顾虑重重,见好就收,对国民经济不利。 
   
  厉以宁认为,在由计划经济转轨到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国有资产重组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的含义是把传统的公有制企业改造为新公有制企业。新公有制企业有4种形式:第一,经过改制的新的国家所有制企业。这类企业与之前相比,最重要变化就是政企分开了,在经营形式上采取国家独资股份公司形式或者几个国家机构持股的股份公司形式;第二,混合所有制企业。这类企业是由国家参股的股份制企业;第三,没有国家参股的公众持股企业。这类企业中的公众持股,可以分为公众直接持股和公众间接持股两类。第四,公益性基金所办的企业。这种公益性基金的资金来源既不是政府也不是一般的投资人。但是,这类资金一旦被捐赠出来并形成财产后,就具有公有的性质,属于公有制的一种形式。不但国有企业经过资产重组成为新公有制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如此。 
   
  厉以宁还认为,从动态的、发展的角度观察民营企业,个人、家庭或家族所有的企业在规模扩大之后,面临著改制的需要,这类企业如果希望继续发展,迟早会走上产权开放的道路,吸收外界的投资者参股,从而成为公众持股的企业。而民企参与国企的重组,则是双赢,是共享更大的利润。厉以宁说,中国正处在人均1000美元的关口,为了加快改革的步伐,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迅速跨越这一关口,有必要树立“新公有制”的概念,以坚定所有制改革的信心。 
   
  假如大家都相信黄鼠狼给鸡拜年是一片好心的话,那么我们就不应当怀疑历以宁创造新公有制企业理论的善心了。但事实却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一定不安好心,而面对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均却硬逼人民承认公平与否是个认同问题的历以宁主张新公有制又能对人民安什么好心呢?他的所谓新公有制说穿了就是私有企业的家族化,家族企业的扩大化,扩大的家族企业资本控股化,以及私有,家族,控股企业和某某种程度上的国有企业的混合化。说穿了化来化去还是将我们在毛泽东时代艰苦创业所积累的国有资产给私有化,并且将这私有化通过他所谓的新公有制而合法化,其用心是多么的险恶,难道不是吗? 
   
  历以宁的最新表演促使我们必须努力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社会上有一股强大的势力迫不及待地要求修改宪法保护私有财产?为什么北大的那个张维迎在这个时候鼓吹资本积累原罪论,主张对先富们既往不咎呢?又为什么一些名专家名教授们开始关心起罪恶累累的黑社会组织头目的人权了?还有就是为什么在这个时刻西方国家共同开始对中国政府施压调高人民币汇率呢?这一切看起来是一些孤立的社会经济现象,但仔细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内在的逻辑关系,因为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大家都感到中国社会矛盾的尖锐程度了,已经快要到总爆发的时候了。限於当前的社会政治条件,我暂且不对此作进一步的分析,且看时局的发展变化吧。 
   
  善良的人们,请注意当代的中国社会或许正面临着一场巨大的变革,我们没有仇富心理,更不想杀富济贫,但我们有搞清楚富人们是怎样富起来的权利,更有夺回本来属於我们的那一部分财富的权力。我愿意最后对通过非法的不正当的手段而富起来的富人们呼吁,请将你们的非法所得贡献给社会,贡献给国家,这样你们就能心安理得,也就用不著花大钱请保镖了,更用不着担心有一天会被彻底清算了,光明的出路就在你们的脚下,何去何从自己决定吧。。。。。。。。 
    



----
 http://www.thisisblythe.com/images/news3.jpg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