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haoxie(绿韩子)
整理人: 1101234(2003-10-24 14:42:21), 站内信件
|
作者:李里特
人类作为最聪明的动物,几十万年来已经对自己的食物进行了全面、科学的选择和优化。古人在挖掘食物资源,开发食品种类方面的努力和规模也相当可观。正如鲁迅的著名推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像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谢的。”这说明,古人在选择食物时,已勇敢地尝试过许多动植物。蜘蛛既然有人吃过,各种野生动物、昆虫还有什么没有试过?辣椒、姜、蒜、苦瓜既然都能接受,还有什么山野菜没有尝过?可是,人类从1万多种(现存3552种)哺乳类动物,8600多种鸟类中选择的结果,可靠食物不过数十种。同样,人类从大约30万种植物中也只找出几百种可食物。昆虫虽含有“高蛋白”,但人类像对待蜘蛛一样,极少食之。可见人类选择食物是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
可食性作为食品,必须含有营养,没有毒害。这是普遍的规律。应该指出的是,有营养不仅只是化学成分的可利用性,而且要符合其消化器官的特点。采食容易、利用率高,人类从上万种动物中选择了十数种畜禽作为食物,便证明了这一点。至于其他野生动物,由于不易获得,或饲育不易,或出肉率不高,或濒临灭绝,凡理智之人,不会追求其美味。
数亿年的进化,使生物形成一个食物链,植物把动物不能利用的物质变成有机物,成为动物的食料;昆虫、草食动物、杂食动物、肉食动物、微生物等各有营养所需,但所有动物的食物都处在食物链的某些环节。所谓营养也是相对而言。肉类是虎狼的全营养食物,不吃蔬菜也不会缺什么维生素,但对牛、羊却不合胃口;竹子是熊猫的佳肴,对猫、狗等却无法下咽;苍蝇可以做成美宴,对人却极不卫生。“疯牛病”就是因为人为地改变了牛的食物链,让牛吃了本不该吃的动物内脏。这恐怕不是牛的过错,反倒是人的“疯狂”。近代医学提示,从牙齿形状和肠胃消化特点分析,人类既非草食动物,也非肉食动物,而是以谷类为主的杂食动物。《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养精气”。人类早就规范了吃的内容与结构,应该说是醒世恒言了。然而,今天却还有人把无知当创新,追求珍奇野味。即便是吃蜘蛛,不但不是英雄,反倒成了白痴。
——《科技日报》——
---- ####################################
生命呼唤绿色,绿色就在身边!
欢迎您常来绿韵论坛。
喜爱文学的朋友:
请移步时光飞梭文学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