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影视沙龙>>● 世界电影>>他山之石>>[转贴]35个房间、850个演员、4个世纪、90分钟、1个镜头

主题:[转贴]35个房间、850个演员、4个世纪、90分钟、1个镜头
发信人: marco_0708(无限透明的蓝色)
整理人: marco_0708(2003-10-16 17:58:39), 站内信件
转贴自[西祠胡同]-后窗看电影

 
35个房间、850个演员、4个世纪、90分钟、1个镜头

俄罗斯方舟russian ark

一个俄罗斯导演和一个法国外交官在艾米塔什博物馆穿越时空相遇,他们在其中目睹俄罗斯四百年发生在这里的种种故事。

这个时空流转的情节没有什么新鲜的,甚至有些俗套,比如各个时空的自由转接,但新鲜的是导演采用了一种极端的方式来拍摄:从头至尾90分钟只用一个镜头拍摄,中间没有任何切换。事实上目前没有这样的胶片可以被连续拍摄如此长的时间,于是导演苏古诺夫(《母亲与儿子》)在sony公司的帮助下,用sony的HDW-F900高清DV摄影机拍摄,当场拍摄时数据可直接录在硬盘上。此片经过几个月的排练,由于出场演员有850名,连续经过35个房间,有对白和或没对白的怎么安排、群众演员怎么走位跟摄影机配合,还有服装和最难的灯光设计等,都让苏古诺夫头痛不已。到了实拍时,万事具备后仅用了一天就完成了全部拍摄,前两次拍摄均以失败告终,但第三次却成功了。此片曾入选去年的戛纳电影节。

去年参加戛纳的还有中国导演贾樟柯的《任逍遥》,于是,我们也从一些报刊上看到了《俄罗斯方舟》的介绍,除了惊讶拍摄方法极端之外,更多的是好奇苏古诺夫怎么来设计这90分钟无间断的电影。终于,在好春光本月发行DVD之际,我们也能通过碟来一睹此片的风采了。

老实说,前十分钟让我颇为失望,数码的画质没有想象中那么清晰,而且导演自己模拟的主观视点(即银幕彷佛导演的眼睛,外交官对着镜头跟导演说话,其实也对着观众说话,两者视点在此时是吻合的)让观众有种被禁锢的感觉,而法国外交官的出现是为了不让观众觉得乏味。两者如幽灵般地穿梭于艾米塔什博物馆的不同房间,对俄罗斯的文化指手画脚或者喃喃自语,甚至与能看见他们的人对话。其间两人观摩了大量艾米塔什博物馆的绘画和雕塑珍藏,给人感觉象是形式大于内容的关于艾米塔什博物馆的广告片。艾米塔什博物馆前身就是冬宫,因此俄罗斯近四百年来的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如彼得大帝等都曾在此真正出现过,影片所带领观众游历的35个房间里所发生的故事,都是当时真实事件所确切的发生地。如果对俄罗斯历史或欧洲近代艺术史不熟悉的话,对于两人的这种游历和面对某幅有特指意义的名画时可能感觉有些摸不着头脑的隔靴搔痒之感。

不得不提到本片的摄影师,是《罗拉快跑》的摄影师提尔曼.巴特纳,他出色掌控的摄影机在影片慢慢入戏后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在一些场面中,导演的主观视点彷佛突然脱离了导演的视点,即导演所见的场面(模拟了导演视点)转换成了观众自己的视点(有些类似普通电影中的客观视点),这个视点的转变,成为了整部影片最值得玩味的部分,也开始让我意识到它不仅仅是一部导演苏古诺夫向俄罗斯文化和艾米塔什博物馆致敬的电影,而在一镜到底的背后还有一份有意的探索。

影片最后八分钟的舞会戏可以说尽显苏古诺夫的场面调度本领,数百人在大厅里起舞,马林斯基剧院的大乐队现场演奏(由于现场收音关系,此片许多场景的音效是后期录音合成的),镜头在人群中穿梭,自由起舞(这里的主观视点和客观视点的转换最为精彩纷呈),而后的大退场更是具有深邃的内涵,在不胜唏嘘的同时,感叹历史的无情。

这个DVD是远景的D5,正片有俄语杜比2.0、俄语杜比5.1音轨,花絮是制片人的评论音轨(英语)和预告片,字幕翻译一般,有些名画和历史名人的评论翻得不是很到位。好春光的一区版有超过90分钟的幕后制作花絮和访谈,可惜看不到。希望有志碟商能出这个片子的D9。俄罗斯五区也发行了此片的DVD,但没有英文字幕,花絮也没有好春光多。推荐给每个仍保持好奇心的和对艺术电影感兴趣的朋友观看,这也是我近两周来觉得看得最过瘾的片子之一(另外一个是《光影留情》,如果有时间,明天可以写写),虽然它也许不会成为经典,但有意思。

另外,提到了贾樟柯,报告一下贾樟柯DVD的发行情况。法国二区已在本月发行了《任逍遥》和《站台》的套装版,估计我们看到《任逍遥》的日子不远了。而日本二区也将在11月发行《任逍遥》和《小武》的套装版,可以想象,以前出过的那个VHS版《小武》DVD将肯定被洗掉,但是,英国二区也将在明年年初发行《任逍遥》和《小武》的套装,究竟那个版本的质量更好一些,还是有待碟出来之后,再做选择。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