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arco_0708(无限透明的蓝色)
整理人: znevar(2003-09-11 13:29:09), 站内信件
|
走出二沙多功能厅的时候又下起了暴雨,裸露在衣服外的皮肤淋的湿湿的,忽然间觉得雨水有些寒意,在脸庞上,在心上。
提起柬埔寨想到的便是吴哥窟与战乱,现在还多了外派到那里长驻的朋友Ming。前些日子他回来渡假,柬埔寨大选带来的动乱惊恐还写在他的脸上:远在咫尺的炸弹、外出办公被抢劫犯爆头的同事……到底除了这些,柬埔寨还有些什么能留在我们的印象里?
《飘泊灵魂之地》,浪漫的法国人拍了这部关于柬埔寨的纪录片,还起了个如此浪漫的名字。可惜片中没有高贵的法语,只有晦涩难懂的柬埔寨话;没有诗情画意的风光,只有荒芜贫困的土地和为生存而呐喊的微弱的声音;飘泊着的,不是浪漫的心绪,而是惊恐与无奈。
“信息超级高速公路”,要把这个关于光纤的理念让柬埔寨人民完全明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他们关心的,只是每挖一米能得到多少工钱,他们每天能挖几米。男人们随着施工队挖掘着这条贯穿柬埔寨的光纤线路,女人们则带着孩子们跟随着四处飘泊,定期结算的工钱就用来买食物养活一家人,红蚂蚁煮的面条成为他们送饭的主菜,池塘和泥潭成为孩子们嬉戏和捕猎的场所。孩子的天真和父母眼中的焦虑与无奈在镜头下反复交替着,这就是他们的生活。
“如果死的话就死老婆吧,因为丈夫可以挣钱养活孩子,女人做的只是尽量找食物……”与其说是爱情的伟大到不如说是生存的重压让一位母亲说出这样的话。以前总是不明白为什么越穷困的地方越是不停的生孩子,城市里的人考虑的是孩子教育和未来,太多附加的因素;而穷人只是想让生命延续,或许更接近生命的意义吧,至少在屏幕前的这一刻我是这么认为的。
没钱治病的妻子连粮食都买不起,只好加入挖掘的行列挣钱,结果换来的只是雪上加霜;工头带着工钱逃跑了,辛苦工作的挖掘队伍陷入了近似于绝望的惶恐中,母亲们的低诉与泪水在镜头前真实的令胆怯,害怕会走到荧幕里的生活中去。
除了生活的重压和无奈,在这片土地上我们还能找到什么?
原野上孩子们用杯子和线作成的最原始的电话开心的对话着;对光纤工程略通一二的中年人用身体器官做比喻向年轻人讲授着光纤的知识;小河边帮丈夫洗头的温柔的妻子……希望与梦想不是放在嘴边,而是流露在琐碎的细节里。
飘泊灵魂之地,终于会有安息的一天。
回家的时候,耳边响起了陈升的那首旧歌《达邦,我的乡》
----
若这一刻我竟严重痴呆,根本不需要被爱,永远在床上发梦,余生都不会再悲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