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体育运动>>● 武术与搏击>>中华武术>>咏春>>转香港华山网有关广州咏春的练法

主题:转香港华山网有关广州咏春的练法
发信人: jr959818(棉里针)
整理人: yxguojz(2003-09-18 11:45:25), 站内信件
靈貓天師:
我地入門唔會學小練頭住.先學的係落馬,點出搥(三星搥)
同埋點扯搥,壓腿,踢腿等下盤功夫.之後先學對練的基本
功練習.如猜膊猜腰,之後練不同的散式對練.所有散式不
一定是十二散式內的,亦有好多係套路中拆出來練的.但師
父不會講你知係套路邊到等.只會你用到,練到就可以了.
自己回家要練野,練到咁上下就開始教你練膀手揆搥的對練
方法,圈手(黐手前的功夫),之後才慢慢從中開始小練頭
(因你已有好多手學識了,練過了,一講就明啦,唔會覺得
有野記)之後一即每堂都要練番d散手,其外會練下黐手.
我地會練到咁上下先會開尋橋同標指.

木人樁同空樁等就會慢慢先教.因為呢d野要人番咁上下功
底先至可以練到...

阮家詠春的特點就係手法同馬步要好好先玩到.馬落唔足
對你的拳和一切手法也會大打折扣.

二字拑陽馬是第一堂的開始.雙腳會夾膝,重心在膝下的
地方.腰正,頭正.之後學出拳.拳不是日字,而是叫三
星拳.其原因是因為一個直搥有三個力點,三個用法.所
以唔可以輕視第一課教的直拳!

三星拳是要從液窩位慢慢出而轉拳打出的.不是直向前一
沖了之.其原因是試想一個木頭直撞木板強?還是一個電
鑽轉入木板強?如兩者亦可以斷木,咁邊個省力點呢?

三星拳可以對練扯拳,其轉之勢亦會轉開敵方中路的攻擊,
故是攻亦是守,一拳兩用,連消帶打.對拳的練習,我們就
叫做占搥.

之後要練的就係點收拳了.收拳要埋睜後抽,同時另一拳
於橋面埋睜轉出.睜向後一力,拳向前一力,成了一種好
強的掙力,此力是合一的,故拳發得很猛.

三力點是一在睜頂,二在腕轉,三在收緊拳頭一刻及埋睜
後轉出之諸力.

猜膊猜腰係兩個不同的練習,一練柔條腰,一練膊.因腰
功不夠,轉馬不靈,又易傷身.膊不鬆,膀手亦會膽力,
出拳會起膊等,大忌也.所以師父教了我地做呢兩個練習
黎練好佢.入門亦當熱身咁做.這二動作亦很難文字說明
的,所以可能遲點亦會出個片講講吧.(對不起,文筆實
在有限)

膀手揆手就是兩下不同的手法.一人會練膀手加護手,一
人會用肭手加揆搥打下.兩者黐橋對練,反覆對練,之後
漸漸會練到七星連環扣,即係有點似黐手的動西,不過是
練習如何由膀手揆搥變化.如拳訣中的『逢膀必扣,吞橋
破中』等亦會練到.

再續講下馬步問題了.點解我地有咁多散手呢?就係因為
馬步的配搭好,所以才可以把手法同馬合一做出唔同的散
手而唔會手法還手法咁用.

二字拑陽馬要求是雙腳尖內,膝要夾下,有如跪狀,其重
心在於膝對下之處.練時要求馬步越底越好.

要轉馬的時後,放鬆馬步小小,用腰帶身及腳前掌一轉,
兩腳成T字型後,兩膝下夾一緊為之發力,重心三七.

這個轉馬方法是很難練的,如要求練好廣州詠春亦一定要
在馬步上下苦功才可以用得出他的勁路.之後才可運用到
他的散手.所以話,廣州詠春難學難精,心血之功也!

在你識轉馬的基礎上,加上三星搥,就成了偏身搥了.一
轉馬,身已自然避過中線(可悲人的中路拳)之後拳在一
邊打出到肋骨位,(也是轉出去打的)這個方法對中路來
的攻擊很好用,亦可見到係直頭唔同你鬥力,只會避重就
輕.其妙處就是你衝來越多,撞我的拳頭就越重,但馬步
如過不好的話,拳頭亦不透勁,自己便會食了撞來之力而
倒後.所以未有下苦功者皆說此式難用,但練過的人就會
知道這招其實是很猛的了.視乎你的本錢吧!

其外,一轉身打搥,再轉另一手出搥時,出面的拳轉而收
回液窩時要睜向後用力一打,全手貼身而收,又成了兩面
一扯的掙力,使其拳二力合一,加上腰馬轉動的及全身一
收緊之勢,成了好猛的一拳.

十二散手之獨龍搥是由轉馬的基礎及三星搥的基礎練
回來的.一樣開馬,雙拳蓄緊.之後左拳打左方,身
體不動,轉馬收左拳,右拳隨轉馬之勢打向左正方,
亦即是左拳原本打出的位置.此為一搥.

這個搥的用法是一拳消(占)一拳打入對方的.所以
要練扯搥時拳拳亦要旋轉而入,亦要轉馬靈活,否則
就會出拳時企唔穩.那就犯了敵一移動,重心以空的
道理了.自己重心唔穩,亦屬空論.虛又如何有勁?

如此可見馬步的重要性!

練久了,會發覺此搥發勁時要配合腰馬為第一關,要
眼到手到為第二關,吞腰發勁為第三關,我個人經驗
來說亦只到此.如有前輩有多點經驗的,希望可以指
點一下後學吧!

這個搥,我們亦會對練,兩搥互占,以方便練成兩者
之轉拳及轉馬的準確性!

沙包:
三星拳是要從液窩位慢慢出而轉拳打出的.不是直向前一
沖了之.其原因是試想一個木頭直撞木板強?還是一個電
鑽轉入木板強?如兩者亦可以斷木,咁邊個省力點呢?

我想不是直撞還是鑽入的問題, 而是手臂的結構, 
如果出拳前拳心向天, 不旋轉出拳的話, 根本發唔到力.

另一方面, 如出拳是為了增加威力而過份"旋轉", 同樣也是唔好力.

新手一明: 
沙包兄,出拳時旋轉(算是有點纏絲吧,因其他手法都帶點旋轉的)不是純為了增加威力,而是為了在練"占"手時在大家同事出拳打向對方時,可以以此將對手的手臂壓在下,而我方的拳可直接打到對方. 
那就是提到的直接及省力.

亞虎:
小弟對於扯拳時轉手又有另一種睇法!!扯拳時轉手,唔係剩靠手腕旋轉,而係必須靠你的腰勁送出,當然初學就要轉埋馬,但功力深厚的,抖一抖腰,拳就已隨勁轉出!!如只轉手而唔抖腰,勁力一定唔大,甚至廢過普通打一拳!!!!
另外,只要隨住呢種方法練習,日子有功,你會發現無論你的手在邊個位置,只要你抖一抖腰,你的拳就會轉住咁打去對手,完全冇障礙!!!
是以詠春(阮奇山)有三寶,筷子騰圈拍子簿,筷子就係用來練鬆手腕!!!方便抖腰時送勁出去!!!!



----
以上内容纯属吹水,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吹咩! 

    岐伯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
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 
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 
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圣人 
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倏虚无,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阐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 
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 
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日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 
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 
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欢迎来武版!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