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动漫图酷>>○ 动物世界>>
科普常识
>>☆☆☆昆虫类☆☆☆>>☆☆蝴蝶☆☆>>认识蝴蝶

主题:认识蝴蝶
发信人: capricornlin(孺子牛)
整理人: freemanathome(2003-09-09 21:22:21), 站内信件
   在茫茫的大千世界里,我们常常能看到一类美丽的昆虫——蝴蝶,它们挥动两对色彩艳丽的大翅膀,飞翔在树林、草丛鲜花中,为大自然平添了美色。人们喜爱它,研究它,并不断地探索着它们的生活奥秘。蝴蝶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泛,南自赤道,北至北极圈内都有它们的踪迹。
   
   蝴蝶的历史和进化 
     在人类诞生以前,昆虫早已在地球上活动了,古代昆虫的遗体,也和其他许多动、植物一样形成化石而被保存在多种地层中。目前世界上昆虫化石有13000多种。其中最古老的昆虫化石要算是古生代泥盆纪(3亿8千万年前)的无翅亚纲种类。而最古老的有翅亚纲种类则是生活在古生代石炭纪(3亿2千万年前)的古网翅目昆虫。最早的鳞翅目昆虫的化石发现在侏罗纪地层中。蝶类比蛾类出现较迟,化石更少,约有40种。其中,在北美科罗拉多州发现的古蝶化石标本翅型最为完整,产于第三纪中新世(距今2千500万年)。它和现代非洲产的喙蝶科蝶类Libythea labdaca Westwood十分近似,而现存的喙蝶种类又极稀少,全世界仅有1科1属10种。因此许多学者认为现存的喙蝶科种类是古蝶孑遗的“活化石”。我国尚未发现蝶类化石的纪录,对古蝶的研究有待科学工作者发掘。 
   
   蝴蝶的命名
     生物学中常用两个拉丁字作为某一生物的科学名称,即“学名”,这就是林奈的二名法。我国也提出了昆虫中文命名(即“中名”)原则,以便中国人一见中名即可知该昆虫属哪科、哪目、哪属。例如Luehdorfia puziloi、Luehdorfia chinensis和Luehdorfia taibai,分别是中名为虎凤蝶、中华虎凤蝶和太白虎凤蝶的三个学名,这是同一属的三种蝴蝶。其中,每一学名中的第一个拉丁字Luehorfia是属名,如同我们的姓;第二个拉丁字puziloi、chinensis和taibai是种名,如同我们的名。有姓有名才是一个完整的中文名字,种名必须连同属名才是一个完整的学名。
    
   蝴蝶一生
     蝴蝶是属于完全变态类的昆虫,它的一生具有四个明显不同的发育阶段:(1)卵期(胚胎时期);(2)幼虫期(生长时期);(3)蛹期(转变时期);(4)成虫期(有性时期)。后三个发育阶段合称为胚后期发育。这四个发育阶段所表现的体态,从形态学上来看,毫无共同之处。因此,必须通过系统的研究或者不间断的观察,才能了解它们原来就是一个物种的四个发育阶段。   上述四个发育阶段,周而复始形成一个生活圈,亦名一世代。蝶类完成一个生活圈的时间,有长有短,短者数十天(如菜粉蝶),长者近三年(如东北亚绢蝶)。在一年中间发生世代的多少,常因虫种而有不同。一年有一世代的(如中华虎凤蝶);也有多世代的(如菜粉蝶),它的世代数常随各地气温高低而有异,它们在黑龙江一年只有2~3代,但在广东则可多达5~6代。至于世代的命名,则自年初开始,以至年终,顺次称为第一世代、第二世代……等。此外,也有按季节而命名世代的,例如:成虫羽化在春季的称为春季世代,成虫羽化在夏季的称夏季世代。
   
   蝴蝶的社会性    
     蝴蝶的成虫,对自然界不但没有害处,还有不少种类能够传播花粉。但是它们的大多数幼虫自卵孵化到老熟都啃食各种各样的植物,危害人们的经济作物。例如稻苞虫是水稻的大害虫;菜青虫是十字花科蔬菜的大害虫。当它们猖獗为害时,都可能使人们在经济上蒙受巨大的损失。不过大多数蝶类幼虫取食的并不是人们栽培的主要经济作物,或者由于它们的个体数量不多,不足以成灾,所以不被列为害虫。在蝶类里面也有一些对人类有益的知名种类,例如蚧灰蝶(Spalgis Epius)的幼虫嗜食咖啡蚧,竹蚜灰蝶(Taraka hamada)的幼虫,取食竹蚜。这些都有效地抑制了害虫的猖獗,维持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蝴蝶的生活习性
     蝴蝶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发育阶段。幼虫和成虫是它一生中唯一的两个活动时期,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是完全不同和多种多样的。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对采集和分类研究都有很大帮助,下面叙述蝶类幼虫和成虫的生活习性。
   
   幼虫的生活习性
     取食
     蝶类幼虫咬破卵壳孵化外出以后,有些种类略事休息,就直接啃食寄主植物;有些种类(例如红眼竹弄蝶)则先行取食卵壳,然后取食植物;更有一些种类还需取食每次蜕皮时所蜕下来的旧表皮,例如菜粉蝶和斑缘豆粉蝶等。
     蝶类幼虫的取食对象,因虫种而各有不同,大多数幼虫嗜食叶片;有些种类,例如花粉蝶、橙斑襟粉蝶等嗜食花蕾;还有一些种类蛀食嫩荚或幼果,例如豆荚灰蝶蛀食嫩豆荚,栀子灰蝶蛀食栀子幼果。此外在灰蝶科中,有少数种类的幼虫是肉食性的,例如,蚧灰蝶嗜食咖啡蚧,竹蚜灰蝶专以竹蚜为食,这种肉食性的种类在蝶类中是并不多见的益虫。
     取食植物叶子的幼虫,如是第一龄的初期,常在叶背啃食叶肉,残留上表皮,形成玻璃窗样的透明斑,以后幼虫食叶穿孔,或自叶缘向内蚕食;随着虫体长大,食量也越来越大。在一株植物上虫口密度大的时候全株被啃食一空。
   
     活动和栖息
     蝶类幼虫的活动和栖息的习性,也因虫种而各不相同。从活动时间来看,一般种类都是在早晚日光斜射时出来活动。但是,有些种类(如菜青虫等)是在白天活动的,也有一些种类(如许多弄蝶幼虫)是夜出活动的。
     从活动的规律性来看,许多群栖性种类的初龄幼虫,取食和栖息的活动是一致的(Ⅰ、Ⅱ龄比较明显);集中在一起取食或栖息,中华虎凤蝶就是一例。更有一些蝶类如荨麻蛱蝶的幼虫经常数十成群地在荨麻枝叶间吐丝作成乱网,犹如蜘蛛那样匿居其中,借以防御外敌,而且同时取食和栖息,颇有规律。
     蝶类幼虫的栖息场所,一般都很隐蔽,因此,在野外不很容易找到个别幼虫。有些蝶类的幼虫常有缀叶为巢而隐居其中的习性,缀叶的方法因虫种各有不同,有缀一叶的,有缀数叶的,各有各的式样或技巧。香蕉弄蝶幼虫能将香蕉叶的边缘褶黏成巢而隐居其中,稻弄蝶则常缀联数叶而巢居其中。有巢居习性或结网群栖习性的幼虫,它们都在栖息处的近旁取食,绝不远出,一有惊动,立即退人巢内躲藏,这与一般蝶类的栖息习性完全不同。
   
   成虫的生活习性
     饮水
     水是生物有机体在新陈代谢作用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成分。因此我们常常能看到蝴蝶停在潮湿的地上吸水,尤其是稍含咸味的水,最能吸引它们来饮。每当烈日临空的炎夏正午,在洼陷的山路上,在溪边,就有各式各样的蝴蝶成群聚集在那里吸水。
   
     取食
     蝴蝶的寿命,长短不一。寿命长的可达11个月,寿命短约的只有2~3星期。在这段时期内,雄蝶忙着寻觅雌蝶交尾,雌蝶找寻寄主产卵,活动频繁,因此必须向大自然界充分摄取养料。才能顺利完成它们传种接代的神圣使命。
     蝶类不是专门探花吸蜜的昆虫。由于种类不同,它们的摄食对象也大不相同,并且绝大部分是专食性的。例如,有的种类不仅吸食花蜜,而且嗜吸某些特定植物的花蜜;有些蝴蝶则不吸花蜜而嗜食其他烂果或蛀树渗出的汁液,甚至人畜鸟兽的粪便,这说明蝶类食性是广泛的。
   
     活动
     蝴蝶是一种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高低,是随着周围环境温度而变化的。因此蝴蝶的生命活动,直接受着外界温度的支配,温度低了,就停止活动。
     每当早春或深秋的清晨,在田野里,常可见到一些蝴蝶张开了翅膀,面向太阳取暖,等到体温上升到各自需要的活动始点时,它们才会开始活动。这种现象若到3000-4000米的高山上去观察,可以看得格外清楚。当太阳从云层里穿出而光热照射到大地上时,就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蝴蝶活跃地四处翩飞。假如太阳忽被云层遮蔽起来,那末它们就立刻停止了活动,瞬之间,竟然完全看不到一个蝴蝶的影踪。当太阳重新照射时,它们又活跃如前,象这样有规律地一次又一次地重演着,非常有趣。知道了蝶类是一种变温动物,就不难解释上述现象了。
     各种蝴蝶生命活动的特性是不尽相同的,而且同一种类的雌雄个体之间,习性也可能不同,雌蝶通常都徘徊在寄主植物生长地的附近,活动范围比较狭窄,这种习性在高山地带显示得最为突出,这是因为植物的分布与海拔高度是密切相关的。至于雄蝶则四处翩飞,觅寻配偶,即使在山地,它们的活动范围、也要广阔得多。
     山峰之颤,是多种蝴蝶的聚汇场所,山隘孔道是多种蝴蝶飞行的必经之路;此外深沟峡谷的隘道,也是蝴蝶出没最多的地方。这里还应该看到,也有许多蝴蝶的活动范围是非常狭小的,它们好象是不愿离开家门一步似的,局限在一个小天地内生活。不到它们的家园人们就不容易看到它们的影踪,如疏毛薮环蝶。因此当我们到一个新地区去从事蝶类的采集调查时,一定先要考虑上述种种因素,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蝶类的活动,主要依靠飞翔。飞翔的习性,每视种数而有异;从飞翔的姿态来说,有平直前进的,有舞姿前进的,也有曲线前进的种种不同的飞翔方式。从飞翔的速度来说,有快到目不能辨的,也有慢到徒手可捉的。还有些种类能作滑翔飞行,有些种类能作定位飞翔,更有一些种类,力能振翅飞翔,随风飘舞,而远涉重洋。
     此外还有一些种类能在林中长时间地在空中飞翔,忽东忽西,犹如蜂蝇临空飞舞一样,仅能看见一些迹影。再有一种俗名叫“异天蝶”的六斑剑凤蝶,当其一受惊扰时,即腾空上飞,直上云霄,迅即飞到人们眼力所不及的高空中去,看来煞是有趣。
   
     栖息
     蝴蝶是昼出活动的昆虫,因此到了薄暮来临时,它们就各自选择安静和隐蔽的场所,进行栖息。栖息环境,依虫种而有不同,一般的种类都喜欢栖息在植物的枝叶上,有些种类则喜欢栖息在悬岩峭壁上面。
     一般的蝶类是单独栖息的,但是也有些种类例如许多种斑蝶则是喜欢群聚在一起栖息的。其中褐脉棕斑蝶属著名的大量群栖的种类。
     在蝶类昼间活动的过程中,个别种类还有它们独特的栖息习性。例如喙凤蝶在林空,象蜻蜓那样的徘徊飞翔了一段时间后,就栖落到树梢休息,隔一回儿再飞,除取食以外,从不下地,所以不易捕捉到这类蝴蝶。还有一些蝴蝶(例如翠灰蝶)具有领域性地喜欢栖息在山路隘道的灌木叶片上,看到其他蝴蝶飞过,就飞过去追赶,一回儿,仍归原处栖息,以后再见其他蝴蝶飞过,又同样飞过去追赶,这样一次又一次有规律地飞栖活动,目的是半路拦截同类的雌蝶,以求伺机交尾。所以,有时即使我们挥网兜未捕获而惊跑了这类蝴蝶也不要紧,等一回儿,它们仍旧会飞回原地,给你重行兜捕的机会,因此捕捉这类蝴蝶很容易成功。
   
     最后,谈一下枯叶蛱蝶的生活习性。枯叶蛱蝶通常生活在树木茂盛的山岳地带,常见其出没于悬崖峭壁下葱郁的混交林间。雄蝶在活动时,常常飞栖到伸出在溪涧流水上空2米多高的阔叶树叶上,等候雌蝶飞过而追逐交尾,这时挥网兜捕,极易成功。如若漏网立即飞入丛林,栖止于藤蔓或树木枝干上,它飞翔迅速,行动敏捷,更凭借其翅里酷肖枯叶而隐匿起来,一时极难发现其栖息所在。它的栖息姿态是头端向下,尾部朝天,常静止在无叶的粗干上。
   
     蝴蝶的迁移飞行
     历史上记载过不少蝴蝶的迁移飞行。据威廉斯1930年统计已达1273次。在世界上已知有214种蝴蝶有迁移飞行的习性。
     蝴蝶迁飞的群体有大有小,数量多时高达千百万。迁飞的种群组成,有单一的,也有混杂的。迁飞的距离,有短有长,距离短的,仅在地小范围内迁飞;距离远的,常常飞越洲或者横渡重洋,如威氏在1935年报告一则奇闻时说,褐脉棕斑蝶从墨西哥远距离飞迁到加拿大及阿拉斯加,共飞行了4000千米。
     在我国历史上有关蝶类迁飞的记录并不很多。根据历史文献上的记载,从1603~1933年仅得五次。发生在滇,桂二省境内,最近一次是1933年。据6月16日上海新闻报的记载,“1933年5月2日正午天阴,云南昆明,距市东方40里之大板桥镇忽有白蝶数千万漫空蔽野,由东面飞来遍布于该镇之田亩林木及屋角墙壁等处,白茫茫毫无空隙。……此蝶群休息二小时后,又行飞起……径往西方省城飞去……。该镇人云,此蝶类纯系白质,大小翅上各有黑斑一、二小点。其数约有千百余万,并无他种色彩者搀人其中……。”
   
     交尾
     一般蝶类的雄蝶比雌蝶要早一点羽化。之后,雄蝶到处飞翔,觅寻羽化不久的雌蝶,捷足先登地追逐交尾。一只栖息在叶上的雌蝶,如果是已经交尾过的,当雄蝶飞临时,它就平展四翅而将腹部高高翘起,绝不起飞,这是雌蝶不接受交尾的表示,因此雄蝶绕飞一阵,也就只好舍之他去;反之即行交尾。有时一只不需要交尾的雌蝶,当其在空中飞翔时,可能遇到好几只雄蝶追逐求爱,紧逼和绕圈飞舞,难解难分,一起上升到高空,这时雌蝶突然挟翅而下,急速降落,这种逃循使雄蝶如堕迷途,不知雌蝶所在,因而雌蝶得以脱身。雌蝶的这种“逃婚”本能颇为有趣。
     还有一些蝶类如绢蝶科的大部分种类,雌蝶在交尾之后,在交尾囊开口处的基部,生长出各种各样的交配后的衍生物(封瓣)一枚,成为阻止再交尾的障碍物,虫各一型。是鉴别虫种的一大特征。   蝴蝶交尾的方式,是尾部相接而头部分向两端,如小褐斑凤蝶,在交尾过程中,如遇惊扰则雌蝶主动飞翔,而雄蝶则安静地倒悬在下方,任其拖着飞逃。
   
     产卵
     蝶类产卵各有其所,绝不乱产,最为常见的是将卵产在叶片的反面。一般是每产一粒,如柑橘凤蝶。也有产卵成片的,如绢粉蝶。许多蝴蝶在植物上产的卵各有其特定的部位和特殊的排列方式,如朴喙蝶的卵产在朴树的嫩芽上;豆荚灰蝶的卵产在扁豆花蕾的基部;黄边酱蛱蝶产大量的卵在杨树细枝上,并且排列得很有规律,绕成一环;更有趣的是蒙蛱蝶的卵往往4~5粒、多至十数粒垒积成串。
     此外有一些蝶类将卵产在寄主植物附近的其他物体上,无尾银蚬蝶就是一例。而最有趣的产卵方式,要算是枯叶蛱蝶,有时雌蝶产卵不直接产在寄主植物——马蓝等的叶片上,而将卵间接地产在寄主植物上方半米左右处的树枝上,当幼虫从卵中孵化出来以后,不久,就会吐一游丝下降,依靠风力吹动荡漾而达到寄主植物的叶面上,象这种颇有“远见”的产卵习性,在蝶类中也并不多见。
   
   通过饲养蝴蝶,可以对其形态、习性、生活史、幼虫寄主植物、成虫蜜源花卉以及天敌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观察。根据饲养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生态研究饲养、生活周期饲养、个体发育饲养、试验材料饲养、纯观赏经营饲养等。根据蝴蝶不同发生期的生活方式,又具体分为幼虫期饲养和成虫期饲养。
   
   蝴蝶幼虫的饲养
     ⑴花盆罩纱饲养 用一只种有蝴蝶幼虫寄主植物的花盆,插上几根细木棍做撑架。再罩上一块透明纱,用橡皮筋将纱的边缘箍在花盆外侧。
     ⑵玻璃杯罩纱饲养 取一只玻璃杯或直径较大的玻璃管一段,在其顶部罩上透明纱,再用橡皮筋将纱固定在玻璃杯外侧。寄主植物可插在吸满水的海绵里或盛满水的小瓶中。
     ⑶树枝罩纱饲养 在野外或园中发现幼虫在寄主植物上取食时,可直接用透明纱网将幼虫和寄主植物一起罩住,封住纱口。这样,使幼虫仿佛就生活在自然状态之中。
     ⑷考察地临时性饲养 用剪子将有幼虫的枝叶剪下,放人随身携带的观察瓶或网笼中观察。
     ⑸幼虫的寄主植物科别:
     凤蝶科幼虫 马兜铃科、山榄科、大戟科、樟科、木兰科、蒙立米科、芙香科、无患子科、防己科、伞形花科、桃金娘科、番荔枝科、萝摩科、豆科、漆树科、莲叶桐科等。
     绢蝶科幼虫 景天科、马兜铃科、荷包牡丹科、虎耳草科、藜科等。
     粉蝶科幼虫 十字花科、豆科、白花莱科、小檗科、蔷薇科、桑寄生科、茜草科、杜鹃花科、鼠李科、金莲花科等。
     斑蝶科幼虫 玄参科、萝摩科、旋花科、无患子科、菊科、夹竹桃科、锦葵科、桑科、榆科等。   环蝶科幼虫 禾本科、棕榈科、菝葜科、芭蕉科等。
     眼蝶科幼虫 禾木科、石蒜科、芭蕉科、莎草科、棕榈科等。
     珍蝶科幼虫 荨麻科等。
     蛱蝶科幼虫 堇莱科、蔷薇科、茜草科、荨麻科、樟科、桑科、大戟科、豆科、天料木科、清风藤科、爵床科、马齿苋科、杨柳科、车前草科、菊科、菝葜科、百合科、忍冬科、榆科等。
     喙蝶科幼虫 榆科等。
     蚬蝶科幼虫 禾本科、紫金牛科等。
     灰蝶科幼虫 壳斗科、无患子种、木犀科、豆科、兰科、姜科、鼠李科、紫金牛科、酢酱草科、桑寄生科、薯蓣科、桃金娘科等。
     弄蝶科幼虫 使君子科、豆科、棕榈科、禾本科、清风藤科、芭蕉科、姜科、五加科、桑科、木犀科等 
   
   蝴蝶成虫的饲养
     ⑴木框饲养笼 这是室内常采用的木质框架饲养笼,顶部和四周均为尼龙纱网,也有一面为玻璃门的。底部有一抽屉,可用来随时放入蝴蝶和它们的蜜源花卉。
     ⑵金属框饲养笼 这是室外常采用的金属框架饲养笼,顶部和四周均为金属纱网,一般无底,可直接放在长有蜜源花卉的地上。
     ⑶成虫的供蜜器 成虫除吸食大自然中的花蜜外,还可进行人工喂养,这就需要设制各种各样的供蜜器。供蜜器可设计成托盘式、悬盘式、筒挂式、盘状、球状等。供蜜食料有:稀释的蜂蜜、花蜜、清水、淡盐水、发酵的果实等。
     ⑷成虫蜜源花卉的科别 主要有苏木科、蝶形花科、使君子科、茶科、紫茉莉科、安石榴科、白花菜科、木兰科、含羞草科、锦葵科、蔷薇科、藤黄科、野牡丹科、大戟科、桑科、楝科、茜草科、爵床科、龙舌兰科、忍冬科、木犀科、紫金牛科、柿科、山榄科、杜鹃花科、无患子科、漆科、芸香科、山柑科、葡萄科、壳斗科、夹竹桃科等。
   
   世界上最大的蝴蝶 世界上最大的蝴蝶翅膀展开有30cm,产于太平洋西南部的所罗门群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他的名字叫大鸟翼蝶。据资料,最初人们是在一个密林中发现的,它在树梢上飞来飞去,很不容易采捕,后来还是用弓箭将它射落。
   
   世界上最小的蝴蝶 最小的蝴蝶是蓝灰蝶,翅展仅1.3cm,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有采集记录。
   
   生活在最高地方的蝴蝶 我国的帕米尔高原最高处有7000多米,登山健儿曾在海拔6000米左右的冰川裂缝里看到过一种紫酱色的小灰蝶。
   
   生活在最北方的蝴蝶 在北纬83度的地方,已是北极圈内,距离北极中心只有700 多千米。这里气候严寒,在仍能看见有灰蝴蝶在那里飞舞。
   
   飞行最远的蝴蝶 一种叫君主斑蝶的蝴蝶,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数百万计地从加拿大东南部和美国东部山区飞到墨西哥城以西二百公里处的“蝴蝶谷”这段距离五千多千米。
   
   能像蜂鸟凌空不动的蝴蝶 我国最小的一种凤蝶叫燕凤蝶,双翅平展开只有2cm,有两条修长的尾突,很像小燕子尾巴。是什么力量使它能悬浮在半空中呢?原来它的一对翅膀通过急速振动,使气流变化,给了它浮力,而双尾的摆动,又使它能够掌握平衡。
   
   翼振最慢的蝴蝶 蝴蝶翅膀震动的次数叫翼振。大部分的蝴蝶每分钟振动460~636次,但金凤蝶每分钟仅振动300次,平均每秒钟振动5次。
   
   禁毒蝴蝶 秘鲁有一种银色蝴蝶的幼虫,喜欢啃食可卡因灌木。凡被它啃食的可卡因灌木不久就会干枯死亡。秘鲁当局利用这种蝴蝶制止毒匪秘密种植可卡因灌木,很有成效。毒匪使用了很多方法想消灭它们,均无济于事。
   
   阴阳蝶 雌雄嵌合体的蝴蝶被人们称为阴阳蝶,据说产生的机会只有万分之一,它的形成同遗传学大有关系,这也是学术界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有一种解释供参考:蝶类的性别是由细胞核中的“性染色体”决定的。雄蝶细胞中有两条Z染色体;雌蝶细胞中有一条Z染色体和一条W染色体,Z染色体决定着雄性,W染色体决定着雌性。当一个还有ZW染色体的受精卵,再早期细胞分裂中,如果有一个细胞因意外的原因失去了W染色体,这样就形成了一半细胞有W染色体,另一半细胞却没有W染色体。前一半发育成为雌性,后一半就发育成为雄性。这样,一只蝴蝶就会变成一半雄、一半雌的“雌雄嵌合体”了。
   
   蝴蝶在哪里睡觉 大多数蝴蝶是单独过夜的,但也有一些斑蝶喜爱集群栖息。不同品种的蝴蝶有不同的睡觉地方:朴喙蝶喜欢在枯枝的梢头安睡;桔凤蝶多半在植物叶下栖息;丝网蛱蝶则睡在悬崖峭壁上;很多眼蝶干脆就伏在草地上。
   
   最贵的蝴蝶 1996年10月24日在法国巴黎一次拍卖会上,一只叫大鸟翼蝶的蝴蝶,最后竟以1800美元的高价卖出。这在世界上还是第一次拍卖出如此昂贵的蝴蝶标本。
   
   有剧毒的蝴蝶 毒蝶属是南美洲特产的一群带有毒性的蛱蝶,因具有毒性,常在林中逍遥飞行。毒蝶的气味很强,十布内可闻到气味,夜间会循着自己的气味,回到原地栖息。
   
   奇特的蝴蝶花纹 美国摄影师桑维德在不同的蝶翅上,居然拍摄到了全套从A到Z的拉丁字母,以及从0~9的阿拉伯数字。在热带美洲海拔800m的山地里,有许多数字蝶。其后翅反面有89、88、98、80等数字图纹。
   
   蝴蝶用脚来感觉滋味 一般动物都是用嘴来判断食物的滋味,然而蝴蝶的味觉器官却长在脚上。捉住一只蝴蝶后,把它的双翅合起来,小心地用架子夹住,让它饿两三天。然后,用沾有糖水的棉花球碰碰它的跗节,你可以看到蝴蝶马上会伸出它的长喙,准备吸吮食物了。要是你直接用针拨开它卷曲着的长喙,浸入糖水中,蝴蝶就会立刻缩回长喙,即使再饿,对糖水却是无动于衷。
   
   蝴蝶给宇宙飞行科学家的启示 一种珍珠蝴蝶能维持自身体温在34摄氏度左右,它是通过调节翅膀上的鳞片位置,来改变太阳光射在它上面的角度的。在宇宙空间里,由于没有空气,宇宙飞船将受到强烈太阳光的直接照射。照射的一面,温度会急剧增加,背阳光一面又很冷,温度剧变对宇航员的身体非常不利。因此,有人提出仿造珍珠蝴蝶,在宇宙飞船的船身上覆盖一层活动的鳞片,当鳞片紧贴船身时,船身上获得的热量最多,随着鳞片竖起,获得热量相应减少。宇宙飞船只要改变鳞片的倾斜角度,就能保持恒定的船体温度了。
   
   一只蝴蝶同时具有两种蝴蝶的特征 在四川有人发现的一只奇特的蝴蝶,它的一对前翅和左后翅的翅脉、斑纹等与正常的巴黎凤蝶完全一样,但右后翅的翅脉、斑纹又完全与碧凤蝶一样,这种不同种间,双翅不对称的生物学特征出现在一只蝴蝶上,是极为罕见的。
   
   蝴蝶会蜇人吗 据报道:“阿根廷有一种大黑蝴蝶,被这种蝴蝶蜇伤的人,皮肤上留下红点,一刻钟后,红点四周肿胀起来,出现水泡,疼痛难忍。”这是一条失真的报道,因为蝴蝶成虫是虹吸式口器,而不是刺吸式口器。
   
   世界上翅形最长的蝴蝶 长翅大凤蝶是非洲的代表凤蝶,它在翅形长度常超过20~23cm,比大鸟翼蝶的雄蝶还长。成虫体内有剧毒,据说可毒死6只猫。
   
   有8kg重的蝴蝶吗 有人说在美国发现了一只重达7kg、长达1.9m的大蝴蝶,大蝴蝶发出的噪音犹如一架小型直升飞机。这一奇闻,很可能是在“愚人节”那天传出的。
   
   蝴蝶有多少只小眼睛 蝴蝶有一对明亮放光的复眼,是由一万五千多只小眼睛组成的。他们都呈六角形的楔状,上面大,下面尖,每只小眼睛的侧面都是互相紧密贴在一起的。
   
   具有抗癌活性的蝴蝶 产于我国南方的锯粉蝶已鉴定有5种化合物:异鸟嘌呤、6-羟基嘌呤、2,6-2 羟嘌呤、尿酸等,其中异鸟嘌呤已知是抗癌活性成分,主要分布在翅中。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