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情感世界>>○ 挚爱慈亲>>心情驿站>>精华回顾>>2003年的精华文章>>论寂寞

主题:论寂寞
发信人: zyq-ok-007(超云羽)
整理人: acme627(2003-09-01 12:23:21), 站内信件
  寂寞是由于想做事而无事可做,想说话而无人与说,想改变自身所处的境况而不能改变。
  以上基本就是寂寞的定义。
  寂寞是对人性的缓慢的破坏。寂寞相对于人的心灵,好比锈相对于某些极容易生锈的金属。
  但不是所有的金属都那么容易生锈。金子就根本不生锈,不锈钢的抗拒腐蚀性也很强。而铁和铜,我们都知道的,它们极容易生锈,象体质弱的人极容易伤风感冒。
  寂寞还有更深层的定义,那就是--从早到晚所做之事,并非自己感兴趣的事;从早到晚总在说些什么,但没几句是自己想说的话;即使改变了这一种境况,另一种新的境况也还是如此,自己又比任何人更清楚这一点。
  这是人在人群中的一种寂寞。
  这是人置身于种种热闹中的一种寂寞。
  这是另类的寂寞,现代的寂寞。
  如果这样的一个人,心灵种再连值得回忆一下的往事都没有,头脑中再连值得梳理一下的思想都没有,那么这个人的人性,很快就会从外表锈到中间。
  无论是表层的寂寞,还是深层的寂寞,要抵抗住它对人性的伤害,那都是需要一种人性的大能力的。
  劳动者为了不使自己的心灵变成生锈的铜或铁,会被逼出一种能力。有位普通建筑工人,在“文革”中,独自一个人被流放发配在四川的深山里为工人食堂种菜。他一人开了一大片荒地,一年到头不停地种,不停地收。隔两三个月才有人给他送一次粮食和盐,并拉走菜。近五十岁的男人了,为了排遣寂寞,他学起了织毛衣!没有第二个人,没电,连猫狗也没有,更没有任何读物,有也等于没有--他几乎是文盲。他自己磨制了几根织针,在以后的七八年里,他将自己带进山的新旧劳保手套全部拆成线团,为自己的儿女织袜子背心。这种从前的女人才有的技能,他保持到逝世那一年。织,成了他的习惯。那一年,他七十七岁。
  而知识者,因为所感受到的寂寞往往是更深层的,所以需要有更强的抵抗寂寞的能力。这一种能力,除了靠阅读来培养,应该找不出别的办法了。
  知识给予知识分子之最宝贵的能力是思想的能力。靠了它,无论被置于何种孤单的境地,人都不会丧失最后一个交谈伙伴--正是他自己。自己与自己交谈,哪怕仅仅做这一件在别人看来什么也没做的事,他足以抵抗很漫长很漫长的寂寞。
  思想使回忆成为知识分子的驼峰。
  最强大的寂寞,还不是想做什么事而无事可做,想说话而无人可说;而是想回忆而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是想思想而早已丧失了思想的习惯。这时人就自己赶走了最后一个陪伴他的人,他一生最忠诚的朋友--他自己!
  不要错误地认为孤独和寂寞永远不会找到自己头上。现代社会的真相告诫我们,它们迟早会袭击我们。


----
欢迎光临客家风情
云羽超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