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情感世界>>○ 青春无悔>>〖点点微风〗 >>【戏说名人】>>缅怀

主题:缅怀
发信人: zxy12100(阿剖)
整理人: bennycyb(2003-09-28 14:40:28), 站内信件
忙了一天,沉睡中被熟悉的旋律唤醒,原来是央视的BEYOND的北京演唱会,原本昏昏的脑袋一下子清醒过来,那年少的岁月随之唤起,仿佛就发生在昨日。
   从小生活在南方的一个小城镇,小城的封闭性导致了生长在这里的我们总是过着一种似乎慢人一步的生活。直到小学六年级,八十年代初出生的我才第一次接触到BEYOND,此时,家驹已经辞世多年了,但是这并没有阻碍到我以及我身边的一群同学对BEYOND的狂热。还是卡带盛行的年代,在情爱的软声细语吟唱逐渐盛行的年代,不知道是我们早熟还是追求一种另类的潮流,BEYOND唱出了对世界刚刚有认知的年少的我们的茫然与理想。小城的精明的生意人为了能够吸引到我们这一群带着几分幼稚几分执著的小孩儿,滥用了BEYOND,于是间,年少轻狂的我们带着所有的叛逆,出现在所有有BEYOND歌声的场所,因此回忆中的少年轶事总会伴随着BEYOND在南方与众不同的粗犷的歌声,更狂热的同学在课桌上刻下了“家驹不死,BEYOND永远”的字句。听着BEYOND上了初中,热情不减当年,利用各种闲暇间隙沉浸在对歌词的朦胧意识,对曲风的新鲜好奇中,记得当年学校举行的卡拉OK比赛,学校限定不能唱“思想不健康”的歌曲,而且特别暗示要求是学校教唱的歌曲。比赛的那一天,小歌舞厅里回荡的净是BEYOND的歌曲,BEYOND成为了我们最能对抗学校呆板制度的锋利武器,现在回想,如果当天出现的净是一些有板有眼的歌曲,我的脑海中还能这样的回忆吗?BEYOND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回忆更多于音乐。
    每个年代出生的人们总是能够借由文化来缅怀他们逝去的岁月。很多人都感慨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在多元文化或者说是流行事物泛滥事实面前的悲哀,属于我们年代的特有的产物太多,同时也就预示着最主流的流失和空洞,我们无法像七十年代的人那样有罗大佑作为音乐教父来诠释自己的年代。我无法去代表所有八十年代初出生的人的想法,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音乐文化教父,但是BEYOND确实影响了我也影响了我周围同年代成长的人,提起BEYOND,抛却音乐的元素,我以及我身边的人都是无比的崇拜合向往的,如果真的要说出八十年代初成长的我们的音乐文化的代表人物,我可以很肯定地说不是四大天王或者其他火的音乐人,而是BEYOND,这个活在回忆中的理想。
    演唱会仍旧在进行,台下的人眼泛泪光,这不是每个演唱会到最后的一种既定的形式,是对那一段光辉岁月的激动,我的鼻子发酸,对理想的向往,对年少岁月的逝去再一次缅怀,。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