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情感世界>>○ 围城内外>>【我的故事】>>【hometek.cn--淡淡花香】>>【俺这半辈子】>>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主题: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发信人: hometek.cn(淡淡花香)
整理人: zy64vv(2003-09-21 12:51:49), 站内信件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

很久没看三毛了,可今天的一首《橄榄树》,又把我带到了那个曾经不知梦里花落多少的年少岁月。。。

认识我的朋友及身边的同事,乃至老公,都知道我是个三毛迷。但我自己很清楚,我还算不上是那种迷恋三毛迷得一塌糊涂型的“三毛迷”,虽然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哭泣的骆驼〉,〈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送你一匹马〉,〈万水千山走过〉,〈我的宝贝〉,〈闹学记〉,〈高原的百合花〉。。。等曾经伴随我走过了我整个的青春年少岁月,但当十二年前听到三毛去世的消息时,除了有些许震惊外我并没有太大的悲痛,我甚至觉得三毛的离去是和她的文字一样,如飘浮的云般的只是个自然而然发生的事件。

喜欢那个什么司马中原对三毛的评价-----如果生命是一朵云,它的绚丽,它的光灿,它的变幻和飘流,都是很自然的,只因为它是一朵云。三毛就是这样,用她云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随心所欲的形象,无论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或悲凄,她都无意矫饰,行间字里,处处是无声的歌呤,我们用心灵可以听见那种歌声,美如天籁。

我喜欢文章里的那个三毛,淡泊名利,自由,率真,感动,乐观,三毛把对生活的感受,生命的体验用文字真实的表达出来,读三毛的文字,那种感觉真的很好,爽朗的性格,看似刚强,其实背后是一颗柔弱的心。

至于生活中的她到底是什么样子,我想文字和人毕竟还是会有区别的,她应该和我们大多数的普通人一样,生活在乏味,琐碎,挫折的生活中,所以我觉得文字背后的那个三毛是敏感,苍白,迷惘的。

前几年有人拿几本考证三毛的书哗众取宠说她的作品和生活是如何如何的不符,这些对我来说根本就毫无意义,借用“鲁豫”的话,我们又何必去管呢?三毛她依然活在热爱她的人们的心中,三毛,这个流浪的灵魂,她依然不经意间,会悄悄拔动我们的心弦。。。


从某种程度上说三毛或多或少影响了我的某些生活观念,乐观豁达的看人生,我想这是三毛带给我的精髓,虽然很多人在批判三毛的不真实,但我执着于她文字中流露出的真实就足够了。

年少的我像极了“雨季不再来”中的那个自闭的三毛,太多的心事只会压抑在内心,即使和家人在一起,我也会有种受伤的感觉,我的快乐只是一个人的快乐,别人无法理解,和三毛一样,我也做过很多傻事,像“倾城”中描述的偷父母的钱,那种过后的自责汗颜内疚羞愧,现在还历历在目。

从小在长江边上长大的我,没看过大海,只喜欢一个人游荡在江边看那混浊的江水和江面上捕鱼的水鸟,曾经在江边拾过一个被江水冲到岸边的一块奇形怪状的浮石,当个宝似的抱回家放置在盆景中,记得不经意的在石头缝里埋下一棵从厨房偷来的洋葱头,半月后竟发牙长成一尺多高的巨葱,哥问我那根“巨葱”是何怪物,我随口说那叫“外遇”,居然吓了自己一跳,现在想想那时的我有多幼稚可笑,呵呵。。。

如果说年少的我喜欢读三毛的文章,我想那时的我更多的是迷恋三毛描写的那种浪迹天涯的奇旅浪漫,现在的我,再读三毛的文章,我只为那些平凡寻常的点滴生活而感动,感动那种行云流水般的轻灵通畅,感动那种平静快乐的气氛,有人说我是个感情细腻的女人,也许是吧。。。

一部作品的永恒,不在于它曾经多么辉煌,而在于虽然写它的人同样会生老病死,但作品本身却永远活在它出身的年龄。正如她在“白手起家”中所写:
“我,走到用大红麻布裹着做成的圆形轮胎上,缓缓坐下,好似一个君王”

轻轻哼着这首“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我仿佛看见了沙漠中的那座小白屋,缓缓的,我坐在了我的电脑台前,在我的文字世界里,我,也好似是一个君王,哈哈~~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