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amuiaoi(浓情水瓶座)
整理人: fallof44(2003-08-29 23:09:50), 站内信件
|
祛湿类食物有促进水湿排出的作用,宜于治疗湿证。
南瓜 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脾利水,解毒杀虫。宜于脾虚食少腹胀,脾虚水饮停胃。
鲤鱼 味甘、性平,归脾、肾经。作用:利水消肿,下气,通乳。宜于脾虚水停于胃,寒湿泄泻。外感病者忌食。
茯苓 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作用:利水渗湿,健脾补气止泻,宁心安神。宜于脾虚水停于胃,寒湿腹泻。不宜与米醋同食。
荠菜 味甘、性凉,归肝、胃经。作用:清热利水,凉血止血,平肝降压。宜于湿热胃痛,湿热泄泻,血热吐血、便血。
金针菜(黄花菜) 味甘、性凉。作用:清热利湿,解毒,通乳。宜于湿热胃痛,湿热泄泻。虚寒证忌食。
莴苣 味甘苦、性凉,归肠、胃经。作用:清热利尿,通乳。宜忌同金针莱。
冬瓜 味甘淡、性凉,归肺、大小肠、膀胱经。作用:利水消痰,消热解毒。宜于湿热泄泻。虚寒泄泻者忌食。
鲫鱼 味甘、性平,归脾、胃、大肠经。作用:补脾利水。宜于脾虚水停于胃,脾虚泄泻。不宜油炸,不宜与荠菜同食。
蚕豆 味甘、性平。作用:清热利湿,健脾涩精。宜于湿热泄泻。气滞腹胀者忌食。
赤小豆 味甘酸、性平,归心、小肠经。作用:利水除湿,通乳,解毒排脓。宜于湿热泄泻。
莜麦 味甘、性凉。作用:补气益力,除湿止泻。宜于脾虚泄泻,湿盛泄泻。不易消化,不宜多食;虚寒证忌食。
薏苡仁(薏米) 味甘淡、性凉,归脾、肺、肾经。作用:健脾利湿,清热排脓。宜于脾虚水停于胃,脾虚泄泻,寒湿泄泻。
玉米 味甘、性平。作用:补中健胃,除湿利水。宜于脾虚泄泻,湿热泄泻。
砂仁 味辛、性温,归脾、胃经。作用:化湿行气,温中止泄,安胎。宜于气滞湿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腹胀痛,寒湿泄泻。不宜久煮。
白豆蔻 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作用,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健胃消滞,解酒。宜于气滞湿阻,胃胀腹痛,食欲不振,呕吐。热证、阴虚证忌食,不宜久煮。
---- 哪怕今天有再多的悲伤 哪怕明天同样会掉眼泪
或许将来有那么一天 可以回首笑看这段过去
几度春去秋来 在这有限的季节里
我们活在此时此刻 究竟将寻到什么
we were good angels,i believd, we were good angels
just before we fal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