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uozedi(企鹅先生)
整理人: icecream(2003-08-26 15:55:58), 站内信件
|
人生在世,做人行事,总应该具有些高尚的目的。所做所为,立德、立功、立言,是中国文化人的最高追求。其实,外国人又何尝不如此。“读一本好书,如交一挚友”,则是异族人对“手不释卷”的另类解释。
白日里,人事繁杂,觥筹交错,静下心来读点书的时间的确很少。若是晚上还要灯红酒绿、欢歌狂舞,时光打发得虽然很快,但久而久之,当太阳又朗照时,你便又继续在做社会的俗物附庸。有时,你也可能拍案自警、扪心自问,这时,能够自励者,便是决心在静夜时,重回书桌旁的人。
其实,大凡读书人,都明白一个道理:静夜端坐书斋,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闲适。居家南山,低眉霓虹环绕的都市风景,抬头却是新月如钩,少时背诵的“明月依旧照书窗”的感觉便涌了上来,滚滚红尘里,我为什么不能珍爱这静夜读书的时光呢?
静夜正是读书时。推开窗,任凉爽的风轻轻地吹入,展开一本书,细细品着书中的人生百味,也可沏一壶雨前的龙井,点一支烟,慢慢地收拢着你的思绪,给自己一个“小我”定位:生而为人,总是可以由不同的角度自视的。才貌官钱以及学识修养,都可能有高下,儒有圣人,道论至人,佛谈彼岸,我想,这都是美好的理想。但,对于凡夫俗子又不可及。因为常人就是常人,生活中多一些实境总比多一些幻境要好些。
那么,静夜读书的最佳心境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以为还是对自己宽容些,正所谓上古有云,柔曰读史,刚曰读书,信手拿本书读读,兴趣昂然则细读,索然则翻翻而已,犹如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人生本无常,何必连静夜读书这样的事情都对自己苛责呢!无常不一定就是痛苦,可能还是忽至的欢悦,正所谓“愚者不知无常,痴者逃避无常,惟又智者透视无常”。
静夜读书,还应为美梦连连而读。人生如梦,有时可能是场场噩梦。但我想,苦乐存乎一心,一个人若真的能以“天为罗帐地为床,日月星辰伴我眠”为乐,为美梦,在静夜读书中,也在感悟着这人间至理,忘掉白日里你所鄙视的那些人与事,则不更是“见处无事不有花,思处无事不有月”的感觉吗?
静夜读书,更应为情而读。读到西窗雨冷,骤觉暮霭沉沉楚天阔,原定缱绻迤逦,怎奈雾锁情关。伤心桥下春波绿,惟留惊鸿影,雕栏曲处,同依斜阳,执手泪眼,共问伊人酒醒何方?只影鸳鸯答曰:杨柳岸,晓风残月,玉臂生寒,只是灵犀一指间。
孟春的夜不是寂寞的夜。因为你能静坐书桌前,有书相伴。与书相伴原本是一种偶然,而与书相爱则又是一种必然,它仿佛天边的浮云,偶尔映在你的波心,这爱,就在黑夜里放出光芒来,照你前行,也在提醒你,明天,又一个太阳朗照的时候,万不要擦身而过,错失良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