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cme627(独钓一江秋)
整理人: acme627(2003-08-21 16:05:59), 站内信件
|
每每听到国内大方者一掷千金的“壮举”,我总暗暗嘀咕,这钱是不是来得太容易了一点儿?钱的来路不一样,去路也就不一样,这道理并不太难懂。
还记得刚来美国的那会儿,有一次在大西洋赌城靠几个蹦子拉出几十块钱。尽管当时钱很少,可那几十块钱简直就跟不是钱似的,花起来一点儿都不心疼。国内前些年有的人靠双轨制、倒批文赚来的钱应该是好花得很;近些年在公转私的风口浪尖上闯荡,亏了算集体的,赚了算自己的,几个来回就发起来的那批弄潮儿,花起钱来也往往大方得可以。总的来说,用这样的钱心不疼、手不软。如果有权在手,能把帐直接记在公家的头上,那就更容易大方了。当年国内提出制止公款“吃喝玩乐”,几个月下来,高中档饭店和歌舞厅的公款消费就降了差不多一半,大方的人也突然少了许多。
本来在美国的中国人,不管从商从政、劳心劳力,所赚的钱还真是越来越多。不过这资本主义制度还就是毒,愣是凭着几个税法就让这帮人二话不说、乖乖地把三分之一的收入交出去为社会谋福利去了。剩下的钱,除了过日子已所剩无几,哪还敢充什么阔气!没有横财,想抖也抖不起来。国内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确有不少人靠开放的政策、自己的勤劳和聪明才智光明正大地发了起来。不过林子一大,什么鸟儿都有。不明不白、不那么光明正大地发起来的恐怕也为数不少。我常想,国内如果也用支票和信用卡,税局的人一打开电脑就知道谁赚了多少钱,该交多少税;不交的,可以抄其财产、冻其存款、封其房屋、直到牢房侍候,这样的话,中国或许就没有这么多大款俱乐部了吧?赚美元的留学生,就算回国进了燕莎还问价,大概就不会显得太小气了。
大概是脸皮厚吧,我回国时对这贬多于褒的小气之说并不以为耻。本来小气和大方就没有什么客观标准。“吃”在美国人的生活中所占的比重比起中国人来也轻了很多。真的有了钱,倒宁愿花在其他方面,如旅游度假、小孩教育、个人情趣培养等等。美国文化的这一方面是否也值得我们借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