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情感世界>>○ 挚爱慈亲>>美仑美奂精品屋>>挚爱老友个人文集>>一人独钓一江秋 (acme627)>>花钱小气之我见1ZT

主题:花钱小气之我见1ZT
发信人: acme627(独钓一江秋)
整理人: acme627(2003-08-21 16:05:59), 站内信件
     在美国泡了几年,总以为咱这帮人赚的是外钞,就算是没有以前的洋买办阔气,好象也不应该比那些赚“内钞”的更寒酸才对。近些年回国次数一多,目睹了国内的日新月异,才发现眼下的留学生可没以前风光了。早些年,留几年洋,读几本书,就     算个人物。要是再拿一个什么“打狗脱”(柏杨语,据说比意译的“博士”更传神)之类的,那就更是名符其实的留洋学者了。现在世道还真变了。留学生回国,人家关心的不是有没有“脱”,是不是学者,而是有没有开什么工厂或公司,做成了什么生意,赚了多少钱。有则刮目相看,可以跟国内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同起同坐;没有,就只好算“洋插队”,赠你一顶“花钱小气”的帽子,老老实实夹着尾巴做人去吧。 

    不管这些洋插队们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顶着什么样的四方帽,因为财不大,这气也就粗不起来。请朋友吃饭,不要说几千上万一席的酒菜,只要帐单上了三位数,就已经笑得不大自然了,掏钱的手开始哆嗦。签信用卡的略好一点儿,但也战战兢兢,很有些阿Q划圆圈的味道。国内那些豪客,签起四、五位数的帐单来脸不变色心不跳,相比之下,真是自惭形秽。喝酒嘛,也就知道一个啤酒。都留了几年洋了,这全民皆知的X.O.两个字母硬是说不出来,怪不得人家说我们洋墨水都白喝了。美国来的都不知道什么是X.O,开什么玩笑! 

    吃的喝的如此,玩的又如何呢?高档消费场所是万万不敢问津的。斗胆前往观看的,也多是在门口瞄一眼而已。真的到什么酒吧、桑拿、卡拉OK、豪华单间这样的地方去体验体验的,往往是国内发起来的老同学、老朋友做东,请洋插队的铁哥儿们去见见世面,然后大笔一挥:结了。 

     其实,小气这帽子戴在留学生头上还真是有点儿冤。有的人觉得留学生手里拿的都是花花绿绿的外钞,这不跟那些大款们一样嘛,就把用来衡量款爷款姐的那些高标准都拿来套到这帮洋插队的身上。这么一比,小气这顶帽子就落到了留学生头上。不要说留学生的钱包跟大款们的分属轻量级和重量级,就是同一个量级的恐怕也没人会象大款们那样花钱。甭说大款了,连大款的儿子都够不上。回国时听母校师长说起,在广州某高校就读的一个大款的儿子,为女友买起玫瑰来一出手就是以百为单位,这样的“大方”之举有那个留学生能够得着?最多也就买他一打吧?花起钱来没有大款们的豪爽劲儿也就罢了,看见带星的宾馆饭店还绕着走。到北京,进了赛特、燕莎居然还问价,没听说“买的不问价,问价的不买”?真是的,这不是小气是什么? 

     关于小气的故事听多了,才发现几乎所有的“铁证”也就是来自吃饭和买东西。我没研究过消费心理,只懂得生活中来得容易的东西,往往就去得容易,钱当然也不例外。就象国内的工薪阶层和其他一切既无权、也还没发起来的大多数人一样,留学生的钱也来之不易。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不管是低级打工还是高级打工所得,因为积得辛苦,花得也就小心。对每一个留学生来说,手中的每一张钞票都有那么几滴血汗,这样的票子自然舍不得轻易出手。就算是年薪五、六万的雅皮一族,也是朝九晚五,兢兢业业,每周五天干出来的,说不定还得加班加点,搭上个把周末才行。就算是那些已经开起公司当起老板的人,也往往为了多进少出而亲力亲为,早出晚归,恨不得把自己变成不用睡觉的机器人,要不一天有25个小时也成。靠端盘子换来的钞票就更显得沉重。从早上十一点站到晚上十一点,手顶大托盘嘴说客气话脚下一溜小跑还得挤出满脸的笑容,一天下来,脸上都快抽筋了。回国进酒家,一想到一客鱼翅的代价是上百个挤出来的微笑加上厨房和食客之间的无数次往返,这腿就开始发软,心就横不下来,这手也就硬不起来了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