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各行各业>>记者之家>>大深圳方案三个月揭晓

主题:大深圳方案三个月揭晓
发信人: ey0ey()
整理人: sayrainly(2003-08-15 20:37:07), 站内信件
大深圳方案三个月揭晓
《亚太经济时报》2003年7月12日 记者 韦常春 项俊平 深圳报道

    8月7日,提前两天返京的国务院调研组组长范恒山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称:“如何给深圳重新定位,何时给深圳定位,三个月后会有结果。”有专家分析,广东省实施大城市战略的思路越来越清晰而且步伐明显加快了,惠州将是深圳“吞”下的第一个“蛋糕”。

深圳籍港重定位

    发展空间过于狭小,综合成本上升,成为深圳一大“瓶颈”,上上下下对空间扩大的呼声很高。深圳能开发的现有面积只有900多平方公里,特区内只有30多平方公里没有开发,过去开发速度较快时,一年开发40多平方公里,如果按这个速度一年就开发完了。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院长乐正博士说,“长此下去,将会引起地价飙升,诱发综合经营成本上升,导致城市竞争力下降,最终拖累的不光是深圳自身,还有同处一个经济圈的香港。”
    事实上,除了空间不足,深圳迅速普通化和边缘化也限制着深圳的重新规划。深圳市政府高层曾到中央极力游说,希望继续充当"入世实验田"的角色,但没有获得中央的明确支持。
    “由于深圳的问题与香港有着高度的关联性,再考虑到CEPA和深港经济圈的背景,中央会尽可能地为深圳‘解难’。”广东省方面一位专家分析说,大深圳的设想得以提速,部分功劳当属香港。“而且香港的经济轴心作用正呈现弱化的迹象,从‘一国两制’和政治的层面考虑,中央需要搞好深圳以给予香港信心。”

龙头之争将消弭

    珠三角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区域,它集中了全省21个地级市中的9个地级市,还拥有2个经济特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长期以来,珠三角多个“龙头”并存,城市之间一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及类似于北京、上海的“申奥”、“申博”之类的题材,因此造成很大的弊端。学者们普遍认同的还包括从中国经济的整体大局来看,香港的经济地位应该重新得到重视,乐正博士甚至提出:“中央应考虑创造条件,尽快将香港建设成中国第一个、世界第四个世界级的经济中心城市。”
    乐正是二龙戏水的珠三角“双核模式”及“一都两市”理论的倡议者。他认为未来的珠三角将形成双轴心联动的格局,即深港都市圈拉动东三角,形成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产业链和都会圈;广佛都市圈则形成面对国内市场为主的综合性产业链和都会圈。“广州不像上海对长三角具有压倒其他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区域辐射力和绝对优势,难以形成一个龙头的格局;而珠澳都市圈经济总量相对弱小,还难形成左右局势的气候,所以三龙探宝的模式还有待未来发展。”
    广东省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所负责人却对“一都两市”和“双核模式”持反对意见。他认为,香港是华南经济圈或“大珠三角”的唯一“龙头”,而广州、深圳是“副中心”,应该定位为香港的重要战略伙伴和腹地。他的意见也得到相当多的专家的支持。
    在深圳发展课题调研组向国务院调研组提交的专题研究报告中,深圳市的定位被描述为“洲际性专业型的国际化城市”,其内涵包括: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现代化国际港口及亚洲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制造中心。乐正则指深港两地的发展目标定位同质性非常强,如果两地各自为政,在同一领域、同一空间内就必然使互补的资源变为互争的资源。
    据了解,8月底,广东省建设厅对珠三角城市群与香港的协调发展将有一个基本定调。由于深圳的定位是两派争论的焦点,一旦深圳的规划敲定,珠三角的龙头之争就有望消弭。

吞并惠州东莞?

    以省社科院为首的一批专家曾在2001年就珠三角现代化发展的课题进行了调研,后向广东省政府提交了一份涉及到珠三角东岸空间整合的研究报告。而目前流传的关于“大深圳”的三套区域调整方案正是由该报告演变而来:一、将东莞的塘厦、凤岗、清溪三镇及惠州的惠阳、惠东两县划入深圳;二、东莞三镇加上惠州全部并入深圳;三、将东莞和惠州整体并入深圳。几位参与了国务院调研组座谈会的专家分析,惠州肯定是深圳“吞”下的第一个“蛋糕”,东莞则可能先是一部分。
    深圳在2000年有过一次几近成功的扩容“路演”。当时,深圳已经完成了“吞”下惠阳的一切准备工作,就在即将宣布的前几天,壳牌公司落户惠阳,使惠阳身价大涨,深圳的“美梦”泡汤。但今天的局面对深圳来说很有利。“惠州与深圳的互补性、同核性强,东莞本身就是深圳的产业转移的重要对象,所以民间赞同的声音多。一些企业在跨地布厂方面更已走在前头,TCL就是一例。”深圳发展课题调研组一位负责人说,惠州、东莞两地的企业普遍看好与深圳的融合,深圳的企业也乐见可供开发的土地增加,有助于产业链的转移、投资的扩大、运营成本的降低。“另外,中央已经介入,地方政府的阻力不会太大。”
    “就目前来看,大深圳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这位人士指出,由于深圳是经济特区,不能像大佛山、大汕头那样只要广东省拍板就能决定,“大深圳”落到实处还有待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但条件很成熟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想大深圳的问题有望今秋确定,当然也不排除提前实施的可能。”
    种种迹象表明,大深圳的规划已经开始倒计时了。


                           国务院调研组今离深圳

    据知情人士透露,深圳本来计划邀请中央在9月派人来深圳调研,但6月29日签订的CEPA及7月1日温家宝访深两个事件,使国务院调研组抵深的时间提前到7月29日。“因为中央感觉深圳的问题到了一个非改不可的关头。”深圳对国务院调研组提前抵深“倍感兴奋”,给予非常高的接待规格。

总理亲自授意

    经本报记者多方查证,国务院此次派出的7人调研组,是在温家宝总理的授意下抵深,他们一行肩负着“国务院在作出重大政策调整前,直接委派到深圳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的任务。他们此行负责广泛收集深圳市内及深圳以外的各方信息和意见,最终形成一份关于深圳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的详细报告,供中央领导决策参考。

洗耳倾听市情

    国务院调研组抵深当晚立即召集包括网文《深圳,你被谁抛弃?》的作者呙中校、《珠三角失掉竞争力了吗?》的作者“金心异”等民间人士在内的官民两个层面进行了座谈。随后几天,他们马不停蹄,先后与深圳几乎所有的政府职能部门及总商会、人民银行、证监办、保监办等单位进行座谈,还参观考察了联想集团、华为、中兴通讯、长城电脑、平安保险、招商银行。
    “他们跟你们一样,只是带着耳朵听,迈着腿跑路。”几位多次参与了国务院调研组座谈会的学者告诉记者。“他们只听汇报,有时提几个问题,但不作任何表态,不搞先入为主。”
    “国务院调研组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对深圳未来发展定位进行调研。实际上等于把深圳方方面面都‘洗“了一遍。”这位知情人士透露,国务院调研组此次调研涉及金融保险、二线关、出口退税、保税区、高科技产业发展、商贸物流、河套地区开发、深港合作互动机制、文化体制改革等多个深圳亟待解决的问题,每一个专题都组织了范围相当广泛的人士进行座谈。
    8月7日下午,记者再次进入国务院调研组下榻的深圳迎宾馆松园别墅,一位工作人员证实:“客人没走,上午还开了一次会。”记者看到一辆车牌为”京X0127“的八人座轿车急速开进松园别墅。值勤保安催促记者尽快离开,“车队很快要出来,封了路,你们的车就不好走了。”
    8月9日,国务院调研组带走了各方人士提供的“几个大纸箱”的材料和详实且充满争议的建言,同时还带走了深圳人的希望。


                                   29个大问题和2个意见    

    8月7日下午4点多,深圳发展课题调研组有关负责人接到急电,“国务院调研组需要再倾听你们提交的29个重大问题中的两个意见,一个问题是港口群的协调与发展,另一个问题是‘10+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对深港及内地的影响。”深圳发展课题调研组的调研结果得到深圳市的"很高的评价",并受到国务院调研组的“高度重视”。

深圳布局

    “正在进行的关于深圳发展的调研活动,外界有很多版本的猜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记者:“实际上是前段时间,广东省社科院一些学者跟有关领导进行座谈时,提出了一些关于深圳发展的重大意见,引起了深圳的重视。7月3日,关于深圳国际化城市发展课题调研组(简称‘深圳发展课题调研组’)就成立了。”其主要成员由省社科院的学者、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和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及国内多位学者组成。几乎在同一时间,深圳市社科院、深圳市委党校、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深圳市体改办、深圳大学等多个机构也在进行同一课题的调研。“调研活动的三个焦点是深圳的空间扩大、深圳跟省与中央的协调及深圳的政治体制改革。”
    一位专家分析,深圳市是此次调研活动的幕后主脑和最大的赢家。“其实,深圳一直极力向中央争取重视和政策,而利用学者的意见去反映无疑更容易被中央接受。此次深圳有意将参与调研的学者的范围扩大到广州、香港及国内多个地方,主体也非深圳,这是绝妙的安排。而且,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安排令深圳得到了显著的正面效益。”

29项报告

    幽静的深圳市银湖度假村3号别墅是深圳发展课题调研组的“大本营”,据说这里每天的租金高达26000元。“深圳给了我们很高的希望,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压力。”一位参与调研活动的学者说,他们向国务院调研组汇报时常常一说就是几个小时,有时搞到深夜2点多,第二天还继续复核有关数据。
    目前,深圳发展课题调研组的主要调研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了,他们向国务院调研组提交了《若干个深圳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报告,共涉及29个重大问题,内容囊括深圳市的各个领域的发展。“按照预定计划,我们的课题研究将持续到10月底。”由于涉及到的问题非常敏感,深圳市一再严令与会的人绝对不能泄漏报告的具体内容,中央级、省级、市级的多个媒体的采访要求都被直接拒绝了。
    “从学者的研究成果,到决策层的定调会有一个过程,但是从放松二线关政策到胡锦涛、温家宝先后到深考察,从CEPA签署到国务院调研组抵深,深圳利好频传,(研究报告)变成现实就很有可能了。对于深圳来说,这一转机的影响绝不亚于当年深圳第一次‘杀出血路’。”


                                      国务院7人调研组

组长:
国务院发改委体制改革司司长 范恒山
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司司长 陈金生

副组长:
国务院发改委体制改革司副司长 李海岩

组员:
国务院发改委体制改革司处长 张春生
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司处长 刘建生
国务院体改司副处长 董文
国务院法制办副处长 马志毅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