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haoxie(绿韩子)
整理人: 1101234(2003-10-24 14:40:21), 站内信件
|
我国充汞式的体温计年产量约1.2亿支,其中4000万支国内使用,8000万支出口,而且产量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SARS期间,仅北京10个远郊区县各级政府就购买了134万多支体温计。全国充汞式血压计的年产量也不少于100万台。您在使用方便的同时,是否知道汞污染的严重性呢?
据测算,一支体温计打碎后,外泄的汞全部蒸发后,可使一间15平方米大、3米高的房间室内空气汞的浓度达到22.2毫克/立方米,而人在汞浓度为1.2-8.5毫克/立方米的环境中就很快会引起中毒。汞对生物的毒害也非常严重,一个体温计的汞足以使20英亩大(约合80937平方米)的池塘中的鱼死亡……
体温计和血压计在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目前,最为常用的是充汞式的体温计和血压计。全国充汞式的体温计(包括棒式和内标式)年产量约1.2亿支,其中4000万支国内使用,8000万支出口。而且产量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SARS期间,仅北京10个远郊区县各级政府就购买了134万多支体温计。全国充汞式血压计的年产量不少于100万台。
■身边的汞危害不可小看
汞是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而且环境污染持久的有毒物质。一支普通的棒式或内标式玻璃体温计含汞约1克;一台台式血压计含汞约50克。由于所采用的材料多为玻璃,在使用中,非常容易发生破碎,使汞外泄。而汞在常温下,即可蒸发,形成汞蒸气。如处置不当,极易造成汞的污染。
据计算,一支体温计打碎后,外泄的汞全部蒸发后,可使一间15平方米大、3米高的房间室内空气汞的浓度达到22.2毫克/立方米。我国规定的汞在室内空气中的最大允许浓度为0.01毫克/立方米。一般认为,人在汞浓度为1.2-8.5毫克/立方米的环境中很快会引起中毒。汞对生物的毒害也非常严重。有人指出,“一个体温计的汞足以使20英亩大(约合80937平方米)的池塘中的鱼死亡”。科学资料表明,汞对淡水鱼的96hLC50值为33-400微克/升(96hLC50值是指使50%的试验鱼类死亡时的浓度值)。这意味着,当体温计破碎后,如果所含的1克汞完全通过下水道进入水体,需要约34立方米甚至更多的水来稀释,才能使水中汞的浓度低于33-400微克/升。
■消费者要加强警惕
使用含汞体温计和血压计带来的潜在危害如此之大,而使用者(特别是特殊人群,如经常使用体温计和血压计的医护人员)对此的认识如何呢?据某医院进行的问卷调查,对于外漏汞,认为不用处理的占6%,将漏出汞就地倒出者占52%;有3%的护士认为汞滴好玩,曾经用手去触摸汞滴;27%的护士将漏出汞直接倒入垃圾桶;4%的人倒入下水道;有8%的人将汞用注射器吸取后注回血压计。同一调查结果还表明,对于汞在常温下会不会蒸发的问题,只有42%的护士作出正确回答。这一典型例子说明,公众对于汞的危害及其自我防护认知水平还很低,在某种程度上,将会加重汞污染的危害。因此,应充分重视使用体温计和血压计带来的汞污染。
作为普通的使用者,应该行使自己的选择权,通过选择无汞的体温计或血压计来彻底避潜在的汞危害。在选择或继续使用含汞的体温计或血压计时,应该行使对商品的知情权,要求厂家或商家提供有关商品的属性、危害防护和应急处置的信息。还要注意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来获得相关的知识。
■生产厂家要让消费者知情
生产体温计和血压计的厂家,应以对人民群众健康和环境保护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产品的附加和后续服务。让使用者(即消费者)行使获得所使用商品属性、危害防护和应急处置知识的知情权,为他们提供获得危害防护和应急处置所需物品的渠道,或直接提供这些物品。具体做法包括:
1)在产品的外包装上增加警示用语,如同目前香烟的做法;
2)在使用说明中增加出现意外破碎时应采取的处置措施的内容;
3)产品包装中附加处理意外破碎时所需的物品(如硫磺、三氯化铁、锡箔等);
4)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对处置后的汞进行集中和回收。既避免了汞的污染,同时也可部分缓解汞资源紧张的困难。
5)加快替代产品的开发,着重解决电子体温计、电子血压计的技术问题(如示值准确度和重复性,以及电子体温计为消毒所需的防水设计等)和价格偏高的经济问题。
■逐步限汞,最终禁汞
为解决体温计和血压计带来的汞污染,政府主管部门也应进一步加强管理。具体建议如下:
1)应要求生产厂家在产品宣传中增加汞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警示用语和发生意外时的处置措施的内容;
2)应严格限制含汞的体温计和血压计的销售和使用。目前,我国的医疗诊断标准是以充汞的玻璃体温计和血压计的示值作为依据。在这种情况下,应将这两类属于医疗器械的产品严格限制在医疗诊断中使用,不销售给普通个人,而代之以电子式等其他保健性体温计和血压计。这样,可以大幅度降低普通人群接触汞的概率,避免由于分散使用带来处置不当,难以回收等问题。在医疗机构的相对集中使用,有利于对使用者的集中教育,有利于加强对破碎的体温计和血压计的处置和汞的回收。这种做法,还可以推动替代产品的推广;
3)组织对处置后的汞进行集中和回收。可以通过原销售渠道,逆向流动回原生产厂家,也可提供给有废汞处理处置能力的单位,进行汞资源再度开发利用;
4)逐步限汞,最终禁汞。目前国际上对汞的使用,纷纷采取了限制和禁止的态度。法国、英国等国规定不生产和使用玻璃体温计。美国曾制定规划,逐渐减少含汞体温计的产量。以1998年为基准(即100%),2000年减至84.21%,2002年减至52.63%,2005年将下降为32.89%。2002年9月5日,美参议院一致通过禁止使用汞柱体温计,更加快了这一进程。我国目前每年用于生产体温计和血压计的需汞量大约在150~160吨左右。其中至少有约60吨汞进入在国内使用的产品,即将最终的污染风险留在国内。因此,应加强对这两类医疗器械产品的规划与监督管理,推广替代产品,修订相关诊断标准,逐步减少含汞产品的比例,直至最终禁止生产和销售含汞的体温计和血压计。从根本上杜绝汞进入体温计和血压计,彻底解决由此产生的汞污染。(沈英娃)
——《北京青年报》2003-8-12——
---- ####################################
生命呼唤绿色,绿色就在身边!
欢迎您常来绿韵论坛。
喜爱文学的朋友:
请移步时光飞梭文学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