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jinman999999999(剑魂)
整理人: icecream(2003-08-08 01:06:31), 站内信件
|
1602年,李贽在狱中自杀,地球绕着太阳又转了92圈,伏尔泰出生了,虽然他们两人未生活在同一时期,生活的背景也截然不同,但两人同为东西芳的思想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们很难给具体地伏尔泰戴上XX家的帽子,可以说他是思想家、哲学家,也可以说他是戏剧家、小说家和诗人。
李贽同样如此,因为他同样在各个领域都有突出的不可取代的成就,一个是西方思想启蒙运动的领袖,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历史,一个是五四时期进步思想家心中反孔的先驱,我姑且称两人为东西方两大“思想之王”。
伏尔泰的一生写了数不尽的作品,第一部悲剧《俄狄浦斯》使他一举成名,随后一发而不可收,他研究的范围极其广泛,从牛顿到哲学,从历史到英国的君主立宪,从十四行诗到戏剧,从中国到古希腊……
李贽也是一生著作颇丰,精通外语、研究戏剧理论,散文、诗、经典集注、历史考证皆为上品,其《焚书》被认为是影响中国的一百本书之一,两人同样热爱戏剧,因为戏剧的表现力是广泛而久远的,连目不识丁的百姓都会受戏剧影响。
伏尔泰和李贽都是勇敢的人,伏尔泰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敢和任何人决斗。
李贽竟然敢用剃刀自杀,为宣扬思想而敢和当时一切权威和官僚斗争。
伏尔泰和李贽的辩才在当时的社会举世无双,而且得理不饶人,辩论中都极具辛辣和讽刺之味,结果两人同样遭到当时社会的唾弃,称其为‘异端邪说“。两人同样是历遭磨难而不知“改悔”,都下过监狱,却依然我行我素,勇往直前,义无返顾!
在思想领域,伏尔泰的矛头直指传统宗教。
李贽的利剑奋勇挥向传统的仁礼道德,两人都提倡平等、自由的观念,但两人都没有形成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伏尔泰和李贽一生都对孔子感兴趣,不同的是:
伏尔泰以敬仰的态度毕生将孔子的肖像挂在自己家里的墙上,他在敬仰孔子的同时,也对儒家文化产生了诸多质疑,他是这样评价长城的:“中国在我们基督纪元之前两百年,就建筑了长城,但是它并没有挡住鞑靼人的入侵。中国的长城是恐惧的纪念碑,埃及的金字塔是空虚和迷信的纪念碑。它们证明的是这个民族的极大耐力,而不是卓越才智。”
而李贽毕生用怀疑和藐视的态度去抨击孔子的思想和学说,对一个“仁”字的发问,就把那些视儒家学说为至宝的名流问得瞠目结舌。
伏尔泰和李贽都是非常幽默的人,伏尔泰在狂笑声中度过了一生。
李贽在嘲笑别人和被别人嘲笑声中度过一生。
伏尔泰曾经养了四只猴子,分别取名为那四个敌手的姓氏,于是,他开始虐待这四只猴子,拳打脚踢,极尽辱骂。
李贽在当了和尚以后,却带着几个弟子跑到寡妇家里化缘。
伏尔泰和李贽都是入世者,懂得享受生活,伏尔泰善于理财,赚过很多钱。
李贽说衣食住行就是人之伦理道德,认为做官多拿俸禄和合理的外快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伏尔泰比李贽多活了十多岁,临死前都颇有意思,伏尔泰死的时候,神父来到他床前请他进行临终祈祷。伏尔泰问神父:“你是谁,是谁派你来的?”神父答道:“我是上帝派来,聆听你忏悔的神父。”伏尔泰就说:“那么拿出你的证件来,验明正身。”
李贽被囚居在北京皇城监狱里的某一天,突然吩咐狱卒为他剃发,随后取剃刀自割喉咙,流血倒地。气息奄奄之际,狱卒问他“痛否”,李贽以指蘸血在地上写到:“不痛。”狱卒又问:“为何自杀呢?”李贽又写到:“七十老翁何所求?”一直到次日夜子时,李贽在春寒料峭的皇城监狱里血尽气绝。
注:‘七十老翁何所求’句出自王维《夷门歌》(原诗: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非但慷慨献奇谋,意气兼将生命酬。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此诗慷慨悲壮地表述了战国信陵君礼贤下士的作风,和侯赢、朱亥乐为知己者用、不惜以身命相酬的慷慨意气的过程,李贽在临死前对狱卒说这样的话,说明对明王朝所代表的封建落后思想的无奈和悲叹!更表明这样伟大思想家的空前绝后和曲高和寡!
真的民主斗士,从来都认为李贽的思想诗务实和伟大的,以至在五四运动的时候,中外各路政治和文化精英欲推翻糟粕的封建文化传统,都打着李贽反孔的大旗,当然,五四也带来了很多后遗症,由于各方纯政治势力的参与,很多主张违背了李贽思想的初衷。
我常想,假使以李贽的思想和张居正的实践,依当时中国的文明基础和领先世界的科技水平(可见李约瑟的著作),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中国必将是世界工业革命之龙头,也必将是世界民主之先驱,可惜啊,可惜!更为可惜的是李贽的思想观念能够被当时社会的主流所接受,甚至出现了朝廷虽然把李贽的书判为大逆不道,不准印发,结果却屡禁不止,人人谈论……,所谓的主流为了明哲保身,将那些灿烂的能够拯救和复兴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思想随波逐流地扼杀了……
伟大的李贽,我向你叩首,叩首,再叩首!如果您在天有灵,请点化我们吧!!
(旧帖修改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