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情感世界>>○ 被人遗忘的角落>>原创连载>>精品连载>>~成长~>>成长(1)

主题:成长(1)
发信人: jfjjz123(答案)
整理人: qdanger(2003-09-05 13:13:51), 站内信件
成长

(一)

   人类在这个星球上按照一定的准则生活着,为了明天而活,为了理想而奋斗,我也如是。但每个人的经历却是那么的不同。很小的时候就明白也坚信一个道理:有辛勤的付出才会有收获的喜悦,很多年过去了,现今的我开始怀疑那是欺人的假话。世事总是那么的不公,回首以往,我明白是有种叫坚强的东西一直在激励着我不退缩。我想我是够坚强了,因为在经历了这么多的今天我还活着,还没有变成疯狂,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我无法知道以后会不会还是那么坚强,我知道我的信念已经开始崩溃,于是很多时间里会一个人默默地悲哀,默默地忧郁,无人明白我的感受,无人安慰。 

童年
     
    在大多数人的一生中童年总是最美好的时光,总有那回味不完的温馨,我对童年的记忆也是充满了甜蜜的回忆。尽管那回忆是断续的、残破的,但,那确实是我记忆里最快乐的时光。

    七十年代的某天,江南,小城。钢精水泥的工地上,有一个很漂亮的孕妇拖着疲乏的身子做着小工。他的丈夫由于贩卖商品,被当时的法律所不允许。被收审已经半年了,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回家。
      
    也许是实在太累了,那个孕妇突然感到一阵头晕,在虚脱中满头大汗的她倒在了地上。在人们发现并把她送到最近的医院不到一会,她的孩子提前来到了这个世界。那个婴孩由于先天不足,显得很虚弱,但终究还是活了下来。孩子的父亲在几个月后回家了。于是,生活恢复往日的平静。父亲也特别宠爱男孩,也由于男孩的多病。从来不打骂他,就算偶尔犯错父亲也会去责备男孩的姐姐,于是,男孩养成了娇纵的秉性,吃饭也很挑食,从来不沾蔬菜。
      
    也许是源于上帝的嫉妒,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暂。在男孩6岁的时候,父亲病倒了,被送进了上海瑞金医院,但由于庸医的误诊,差点离开了这个世界,十年以后当他出院时,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却永远只能用双拐走路。
    在这漫长的十年里,母亲靠一个人每月上班的工作勉强维持着家里四口人的生活,还要每月几天去上海,父亲病危的那段时间,母亲要照顾他,就把男孩寄放到了祖父家,并每月贴补一定的生活费。由于男孩一直不喜欢笑,也很少开口说话,因此,祖父、母都不喜欢他,每次到吃饭的时间总是让他一个人在饭桌旁边的小凳子上吃,菜少的可怜,而比她小两岁的表弟却每次都能坐在饭桌上与大人一起用餐,饭后的那段时间在男孩的记忆里成了最痛苦的回忆,在那时的记忆里总是会看到表弟在吃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很多时候也会有其他丰富的零食。
但是,很奇怪,当时才6岁的男孩从来没有开口讨要零食,只是瞪着他那双黑黑的大眼睛默默地看着,小脑袋里不知在想些什么……
      
    最起初的一个月里,在大人不注意的时候,男孩便暴力的故意去毁坏家里的一些东西。也同时换来了无数次的皮肉之苦,但男孩从不哭也不求饶。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在一段时间后,男孩不再搞破坏,孩子的天性也使她与表弟成了好伙伴,有时,表弟会偷偷的把零食藏起来与他分享。
      
    母亲会每月来看他一次,那是男孩最开心的时候,男孩没告诉母亲什么,但母性的直觉告诉她男孩并不快乐。每次母亲走后的头几天,男孩会呆呆地坐在门口,眼睛里充满了他那个年纪不应该有的忧郁。终有一天,母亲从愤怒的邻居那里听说了那些事,那天,母亲轻拥着男孩流下了眼泪。男孩没哭,看着自己的母亲说:”妈妈,好孩子是不哭的,”用胖胖的小手帮母亲擦去了泪水“妈妈,我给你东西,你去换成钱就可以看爸爸了。”男孩说完转身在一个破旧的大水缸后拿出了些东西。母亲看着孩子放在手里的东西惊呆了“天哪,原来奶奶几个月来
不见的粮票是你藏起来了啊!母亲看着男孩,沉默了很长时间,眼神里充满了震惊、悲伤、怜爱……

     原来,男孩这些日子不再破坏东西,是在用自己以为很对的另一种方式来表达对祖父、母的愤恨。母亲花了很长时间让男孩明白自己犯了很大的错误,也明白了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是不能做的。那天临别时,男孩一本正经的对母亲说“妈妈,我会做个好孩子的,不会让你再难过了。”许多年以后,回想往昔,已长大的男孩不再记得那天母亲说了些什么,但有一句话却象烙痕深深的印在了他当时幼小的心里“儿啊。我们人穷志不穷!”那句话也始终伴随着男孩的成长,贯穿着男孩以后漫长的人生路。

    很快,男孩七岁了,他开始羡慕每天从门口路过去上学的村童,但由于他是城镇户口,学校要求自带课本才让借读,一年以后,母亲终于托朋友买到了书并让男孩踏进了小学校门。半年后,母亲把男孩接回了身边。男孩以本年度成绩唯一合格的考生通过转学笔试进入了新的环境。男孩至今还记得临考前那晚与母亲的对话:
   “妈妈,学校告诉我们要是考试不合格,会让我们退一个年级读书,但我本来是一年级,假如没考好,不是不让我读书了吗。我要读书,我好怕!”
    “孩子,不要怕,对自己要有信心,妈妈相信你会通过考试的!”
      
    儿时那段在祖父家的经历使男孩从此与祖父、母成了陌路人。直到男孩长大也没有改变。
 
    母亲总是在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去上海看父亲,把两个孩子留在家里,孩子很懂事,每天除了上学时间都会很乖的呆在家里,女孩比男孩大了三岁,母亲不在日子里便担负起了照顾弟弟的责任。男孩总是会在每次母亲回家后把剩下的几分钱给她,在第一次的时候母亲很奇怪的问男孩钱是哪来的,男孩瞪着天真的大眼告诉她“妈妈,我早饭吃咸大饼就能省下这一分钱了。”母亲听了孩子的话,忍不住抱住他由于营养不良而略显瘦小的身子流下了眼泪。(因为挑食男孩早餐只吃甜大饼),

    男孩在学校里一直很得老师的喜爱,由于家里少了父亲的榜样,使他的脾气不再有以前的娇纵,取而代之养成了懦弱的性格,与陌生人说话都会脸红。他一直盼望自己快点长大,可以考上名牌大学,可以分担母亲的艰辛。
      
    男孩很少关心自己的功课,在三年级时就喜欢看世界名著。上课也总是会一个人发呆,但,老师总对他总是例外,还是很喜欢他,也不会批评他,因为男孩每次的考试总是班上最好。男孩靠着学校的困难补助,穿着姐姐改过的衣服,迷迷糊糊的度过了小学。
      
    进入初中的男孩由于上课还是不专心听讲,但每次回家还是保持着自己复习两个小时的习惯,因此,成绩也还可以。
       
    世界上的事情总是在不停的变换的,在你以为生活一直会这样平静的时候,它却会突然改变些什么,在男孩刚上初三的那一年,父亲出院了,两个孩子看着陌生的父亲不知所措,但他们很开心,因为他们不用再去羡慕同学了,他们也有了真实的父亲。
       
    父亲回家的同时,也为家庭带来了改变。许多年以后,那个男孩回想起来,明白那时的改变使家里的每个人得到了很多,但也同时失去了很多。也无法去证实那种改变事好还是坏。

    父亲回家后借钱开了家旅社,生意很好。但也很闹,家里不再有安静的让男孩自习的地方了,于是他的成绩开始大起大落。但他依然会很自信的对自己说,我一定会考上大学的。因为我事最优秀的。
    一年时间很快过去了,姐姐已经在开出租车了。一天,男孩的母亲参加学校的家长会回来,因为摸底毕业考成绩刚出来,再有一个星期就要毕业考了。那天,母亲的脸色很难看,把男孩叫到了一边,拿了一根很粗棒子开始打男孩,直到把棒子打断了才停手,男孩没有躲避,也没有哭,只是任泪水流啊流,每次母亲打他时他总是这样,从不躲避也不求饶。但,这次他知道是自己错了,考试考砸了,差的离谱:六门课除了数学62分,其他都在50左右。男孩看着母亲生气的脸说:“妈,你放心,我会考取重点高中的!”
    
    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男孩每天复习自己的功课,直到考试。在漫长的等待后,成绩终于公布了,男孩考了510分,平均85分,老师看到他母亲感叹的说,你儿子真是读书的料啊。上一届重点高中的录取线时平均78分,他没问题了。
    
    世界上很多事并不会如人们设想的那样。总是在最后一刻让你哭笑不得。教育局为了抓效益,在上年没录取高中的人中开了8个班级的复读生,那年也参加了初考,悲剧发生了,因为按成绩他们几乎全部考取了高中,而与男孩一样的应届生却只有几个达到录取线。分数线是567平均94.5分。那真是个天文数字啊。于是,教育局在家长的吵闹声中取消了下一年的初复班,就这样,男孩这一届成了教育制度的牺牲品,不能上高中,也不能重读,永远失去了进大学的机会。男孩在迷茫了一个暑假后无奈的去技工学校报道了,讽刺的是,他的录取成绩是全校第二名。
    男孩经历了他漫漫人生旅途中的第一次打击,也是第一次体会到他的渺小能力的有限及命运残酷的作弄。

   “人之初,性本善。”古人的话很富哲理。每个人刚到人世时都似一块纯白的棉布,然后,若干年里。在叫做生活的大染缸里被渲染成五彩斑斓或者污秽不堪,男孩也如是……

    
(待续)


----
曾经  
痛并快乐着  
今夜  
飘逸的的文字变的笨拙  
再也无法表达对你的思念  
心痛的感觉蔓延  
虚无的天幕中  
有我  
有你  
一起数过的星星  
划落 
 

彷徨文集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