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ing5008(彼岸风)
整理人: tdaphne(2003-07-07 23:39:45), 站内信件
|
人权主义与女权主义关系:
就如男人女人基本属性是人一样。
人权主义包含女权主义,女权运动是人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高举人权旗帜,才能为妇女解放运动指出正确的方向。应当将女权运动同人权运动相结合,女子应当支持和参与男子进行的各种人权活动。
李大钊说:“凡妇女对于男子的‘力的法则’的反抗,都为女权运动”。
实际上,女权和人权运动都是对“力的法则”的反抗。女权运动所反抗的是男子的“力的法则”;人权运动所要反抗的则是公共权力的“力的法则”。
人权主义和女权主义都是争取教育、政治、工作等一系列平等的权利。
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
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同人权与女权运动的推动有很大关系,女权主义也在发展丰富,有观点认为现时称女性主义更为准确。
女性主义的理论,大概可以分为三派。在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观点是强调个人的人权及追求平等;另一个学派是像激进女性主义,强调阶级斗争,男人与女人是阶级斗争的关系;另外一个是强调男女有别及女性的特别经验的社会心理分析学派之女性主义,昨晚两派争论观点有点类似一和三观点。
人权、女权和中国
今天,我们不同意不要社会秩序的极端个人主义,也反对不顾个人自由的极端社会主义。个人与社会、自由与秩序的辩证关系表明:“真正合理的个人主义,没有不顾社会秩序的;真正合理的社会主义,没有不顾个人自由的。
中国古来即有“人命关天”之说,但这里的命不是指草民的命,老百姓的命则如草芥,故称草民。
个人理解中国的较为明确系统的人权运动应从康梁开始,至陈独秀、李大钊进已较为先进。
但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突出人权,曾被许多年来认为是个人主义大加批判,因此人权一词被视为雷区。目前,中国开始承认人权状况的差距并不断加以改善,一个十四亿人口的大国能正视人权,这对全世界都将是个福音。
中国的封建社会历来是岐视女性的,程颐明确提出男人可休妻,女人万不可离婚之说;朱熹三从四德都是对女性极大的束缚,贞节牌坊和裹脚和对人的阉割一样是对人性的极大的摧残。
女权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妇女教育、工作及政治权利得到了空前提高,几乎在女性体力可以胜任的领域,女性更为出色地从事着工作,为社会创造着财富。忽视中国女权取得的成就来看待女权是不正确的。但是中国是个十四亿的人口大国,难免有地区差异性和政策实施的不平衡,在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女性在同一平台竞争中受到了一些性别岐视,漂亮女性和比男性明显占优的女性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一些企业不聘用年龄大的男性员工,或是漂亮的女性更多可机会得到职位,但这已是人权范畴)甚至有人呼吁让妇女回到家中,这一切都是社会发展在某个阶段的现象。
在长期男权控制的社会形成的标准也是客观的,标准只能是符合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不论男女,达不到这一标准者都不能胜任,当然我们不能否定标准的裁判者具有某些偏见,这有待于社会文化的提高和变革,但前提是社会发展的步伐不能停。
---- 清风无声
我亦无踪
清风如我
我若清风
不得不去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