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unflower.dg(少根筋的狼MM)
整理人: shee102(2003-07-04 11:35:20), 站内信件
|
仅存的一张童年相片。
当年夹在书信箱里的黑白相片,被节俭的老爸连同我所有的几大箱小人书、课本和书信卡片当废书卖了。若干年后老姐继承了老爸的精神,趁我上广州进修时再一次将我辛苦积攒的书信专业医学书籍给卖了(家里咋那么穷啊?),从此我的童年青少年彻底成了回忆。
从小住在小城里的深巷胡同,沿着青石板穿街走巷找朋友玩是我的强项。现在虽然曾被朋友骗去参加夜间定向越野比赛拿了名次也上了电视,却仍掩饰不了我经常在广州迷路的尴尬窘境。
小时候家就住在电影院旁,那时候还流行倒夜香,图方便的我们经常从后门跑去电影院方便,顺便看场电影才回家,记得一出香港片《巴士奇遇结良缘》我连看了三遍,回家后嘴里整天挂着几句台词“嘿呀个哄吖,鬼叫你穷吖,顶硬上吖~。。。!”“我做左老窦啦!”不明白男主人公高兴得跳那么高干嘛!~。。。
老爸老妈单位里有电影队,每月到各下属林区免费放一次,每次都放两至三出电影。一到傍晚,周遭的村民甚至连山上的瑶胞们都赶来了,各家小孩就早早担凳仔排头位,放电影的叔叔和我家关系特好,也是还没回城的知青,于是我总能坐在他旁边,看他操纵着机器,那时候是一脸的崇拜。就在那些快乐的日子,看了很电影,《小花》《苦恼人的笑》《伤逝》《戴手铐的旅客》《上甘岭》《刑场上的婚礼》《孔雀公主》《等到满山红叶时》《扶我上战马的人》《赛虎》《革命家庭》《董存瑞》《甜蜜的事业》《瞧这一家子》《大李和小李》《高中锋和矮教练》《月亮湾的笑声》《许茂和他的儿女们》。。。多得不可胜数,当然也呀呀学会了那些动听的电影歌曲。
单位里的大人们大多是50年代初创建时从各个城里来的,有下放有知青,我刚开始有记忆,那时候很多年轻漂亮的阿姨和帅气的叔叔,我很爱和他们玩。不记得他们是什么时候走的,当时有个最漂亮的阿姨要去当兵被卡下来,很伤心的哭。
没走的,都在当地成家了,单位里的小孩都是成批成批的生产,60年代初一批,68年一批,70-74年简直是每年一批,每到六一儿童节的时候,书记领导就要为我们这么一大群娃娃头疼,又是搞游园又是派糖果,开晚会娃娃们自己出节目表演给家长们看。
住的都是平房,平时很少关门的,大院里的孩子们喜欢抱着饭兜坐在家门口吃饭聊天,也常常窜到别家蹭饭吃。逢过年前十几天便开始做油角糖环,每天自觉轮流相互帮忙,主人家提供饭菜,满屋子的大人小孩热火朝天欢声笑语相处融洽,我们小孩除了捣蛋外对被冠以“运输大队长”名义兴奋不已。
经常利用单位里的天然设施玩捉迷藏、踢罐罐、跳橡筋飞机、玩石子、到小河里捉鱼等,女生们通常玩不久就要回家做家务,我家姐姐比较多,而我是最小又相隔很多,所以和小丸子一样的幸运,总能和男生们疯到最后,也因此落下懒惰贪玩的坏习惯,现在回想挺羡慕隔壁家小芳她家三个哥哥就她一个女孩,干家务比我强得多。
喜欢跟在哥哥屁股后到后山平坦草地看他们踢球,因是唯一的女生让哥哥很厌烦我的存在,酷酷的叫我看管衣物,只有在没有守门员的情况下让我临时充当,好在我并没有让他丢脸,救过好几个球。
单位里的邻居哥哥们都很疼我,除了我自己的亲哥哥,总是凶巴巴的,在学校有男生欺负我都是 他们帮我出面的,以至我忍不住怀疑我和他是否出自同一个父母,这种关系一直维持到他当兵第一次回来探亲时,冲进房间对正在睡懒觉的我高兴的嚷嚷,捧起我睡眼迷蒙的脸大喊了声“懒猪”,看着他从“排骨仔”变成高大英俊的大男孩,那一刻我开始崇拜他。
零用钱都用来买小人书神话卡通,买贴纸,有卡通的明星的,最喜欢花仙子小蓓和她的白马王子的故事,蒙胧感觉爱情是浪漫缠绵的,可得严守家规杜绝早恋,看着邻居小哥哥隔壁班男生数学老师甚至上学路上搭讪的都很帅光流口水只能看不能爱。
童年太多的回忆,很单纯,很美丽,能和尴尬的七十年代的朋友们一起缅怀,是最浪漫的事。
---- 这就是狼MM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