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情感世界>>○ 挚爱慈亲>>亲情似海>>我的亲人>>思忆无边>>2003年精华文章>>缅怀父亲

主题:缅怀父亲
发信人: aibo.www(艾博)
整理人: acme627(2003-07-02 17:45:00), 站内信件

    转眼父亲去逝已六年了,过去的悲伤被无情的时间一点点冲淡。现在,每年就是那么几个固定的时候才想起他老人家来,早想写些文字,却久久对着屏幕,手却不知如何敲击键盘。突然想起一句话,真实的就是美丽的。于是手开始不犹豫。 
  我自己意识到这个事实的日子是在一九九七年月十一月十八日--------那是父亲的忌日。
    那是一个晴朗的上午,正在学校上学的我忽然接到妈妈的电话。妈妈用极为简洁的语调告诉我“你父亲在从赤塔回来的路上翻车受伤,赶紧回来”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昨天父亲才给我们打回电话。怎么就……?
  经过昼夜奔波,穿过大半个东北,带着一身的臭汗我和妈妈终于赶到了父亲工作的边陲小镇。历尽艰辛的我终于见到了躺在太平间的父亲。他双目微闭,口半张开,身上盖着一面鲜艳的党旗,很平静地躺在那冰冷的床上。我只觉得心里一片空白。我跪下来把父亲的头抱在怀里,他的躯体僵硬,已经没有了正常人体的弹性和体温。我就这样抱着抱着,抱了很久很久……
往事历历;
别梦依稀。
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人,也是很固执的一个人,决定了的事九匹马也拉不回。父亲小时候家里穷,他和在同一年代的大多数人一样是个苦出身,他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七岁时就死了父亲,是与母亲和妹妹相依为命长大的,父亲好读书,上小学念中学一直品学兼优,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干部。在北京密云服兵役期间,曾任通讯班班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社会后又于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函授读完了辽宁大学的历史专。父亲是个忘我工作,而且做事认真执着透顶的人。他从一个普通的镇文化站站长做起,主持修建影剧院,亲手放映电影,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而后胜任主抓交通工作的副镇长。他日夜奔忙废寝忘食,后来因为杰出的工作能力和贡献被调任外经委副主任并负责驻外办事处主任。从此,父亲南方北方,国门内外,奔走不停,全心投入到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开创性事业,他的工作能力远非那些名牌大学生能比。提起父亲,家乡父老朋友亲戚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 
    父亲从不喝酒,吸烟,他喜好集邮,他常说:“邮票虽小,方寸之地却可见大千世界。”他常把最好的送给中外友人;他喜欢藏书,举凡政治,历史,文学,他都买来阅读并精心收藏,但遇到爱书之人就割爱奉送;他精通摄影,可更多的时候是把镜头留给了别人。
    父亲用他的方式去爱着我们姐弟,他的爱我是到了今天才体会到,是那么的暖,如春天的阳光。父亲对我和姐姐的学业很关心,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教我们读唐诗,一个字一个字的讲,一句一句的领着背,时至今日,我们还牢记这样的诗句,:“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现在我才知道,父亲哪是在教我们读唐诗,他明明是在教我们做人的道理啊。虽然父亲没有给我一个快乐的童年,但他让我没有学坏,规规矩矩的成长为有用的人,明事理的人,宽容的去看世界的人。时至今时今日我才逐渐看懂了父亲,他自自然然的就是那样的一个父亲,真实而美丽着。
  父亲一辈子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到了应有的职责,把自己最后的一点余热也留给了他所热爱的事业。父亲就这样走过了四十七年,兢兢业业平平凡凡的一生,最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画上了一个无悔句号。
    那一年我17岁。
  告别父亲的时刻,使我重新审视父亲辛劳操作的一生,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父亲,也使我意识到从此时此刻起,要做一个男子汉,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
  其实这个社会上根本没有那么多落难的公主等待白马王子的解救,也不会有太多见义勇为的机会等着你热血沸腾。所以,我不相信施瓦辛格的风流倜傥或者周润发的铁血硝烟。男人恐怕本不该是那个样子的,就算真的做到那样,也好象应该仅仅叫做男士--不过是展示一下男儿血性本色的一面罢了。比较起来,我宁愿接受父亲更简单的男人原则: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少说多做的处事信条。
    这极其简单而又极其普通的原则伴随我走过了六年,走过了二千多个日出日落。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兄弟,又结识了一批又一批的朋友。
每年的清明节我和妈妈姐姐都去看父亲的陵园。默默地用心灵和他对话。在我眼里,父亲不仅是一个出色的顶天立地的人,而且还是一个称职的男人。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