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2003.6.13(星期五 雨)
整理人: tdaphne(2003-06-26 22:03:44), 站内信件
|
二零零一年,因为公事去了四会,那里有一座新的庙宇开张,叫做六祖禅寺,据说,乃是六祖出家时候的故居,而韶关的南华寺是六祖的兴隆地,于这佛的来去本源,我历来是没有什么研究的,或者称不上专一的佛门子弟吧,但是,那日还是在下午的时间专门的跑去参拜。
基本上我是一个没有固定的宗教信仰的人,佛道基督,均是没有全信,但是那些都是一些古今中外赫赫有名的人物,参拜一下也没有什么不妥当,那日在六祖禅寺,在大雄宝殿里,我和和尚们一起做晚课。
天色渐暗,烛火灵动,和尚们按照仪式在呢喃诵经,门外,天高风凉,青山脉脉,我不知道他们在念诵什么,或者是金刚经也或者是坛经,总之,那一时站在那些信男信女的后边,我的心情很宁静,也许,这是一种造作,信仰不会在一瞬间就建立,但是,那是的心情确实宁静,方外之内,五行之间,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因为,本不需要逾越。
二零零二年,公司要“洒净”,请的是光孝寺的本涣大师,大师当时已经是届九十的岁数,出家已经快七十年,在佛门之内,宛若活佛,每年的初一必然会在光孝寺大发“利市”,此亦为广州信男女应节的一件事。
和他同车的时候,他言及近来所作的一件大的善举,就是在湖北某地建立一个万佛塔,年岁弥老,而其志犹坚。忽然想到,其实,出家或者不出家都是要有所为的,得失,在家出家看的不一致,但是于那结果,是否看的都是一样?
我们生临世界,本来的愿望是什么?最初我们信仰的是什么?我想是快乐,饿即食,困即睡,渴即饮,这些生理的最低的也是最需要的就是我们的信仰,因为,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一阵风,一滴水,足以叫我们失去生命,最初,我们需要的仅仅是我们生存的需要。
不论是身处庙宇或者身在六合,也许,看清楚自己的需要是什么才是我们可否快乐的基础,释氏的三段论说的清爽:“如来者,实非如来,是名如来。”
我们是不是过于执著于这个是名而忽略了实非?
回到我们的需要上来,禅的本意也许就是这样的吧。
---- 那一天
下着很大的雨
一个幽魂在雨里诞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