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xue123(栀雪)
整理人: bennycyb(2003-07-15 11:54:53), 站内信件
|
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看童话。最开始接触的是带有拼音的儿童版。我记得上面有很漂亮的插图和不多的文字。去厕所的时候我总喜欢在腰里塞上一本。
我们每个人最早的感情启蒙和文学启蒙都是从童话开始的吧。《丑小鸭》、《白雪公主》、《海的女儿》……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字相信无论从小学到博士的人群都已经耳熟能详。
而现在我已经不记得最早看的童话到底是哪一部了。
百无聊赖的高三暑假,把自己隔离在家里,因为一种莫名其妙的渴望孤寂的情绪在蔓延。睡不着,又不想吃东西的时候,我翻出了以前的《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也许因为实在是年代久远了吧,书页已经开始泛黄,甚至有些发霉的味道。
可重新看那些本以为熟悉的就像私人信件的童话故事,用一个19岁的成年人,而不是孩童的眼光,我忽然从熟悉中看出陌生的味道。有一种全新的理解和感触。
所有的童话都是成人写成的。所以不可避免的渗入千丝万缕成人世界的情感和现实的无奈。只是那个时候我们太小,小的幼稚而单纯,我们眼中的世界,我们心中的童话纯净的没有一丝渣滓。那个时候,童话就是童话,黑就是黑,白就是白。
可当一个孩子慢慢长大,他眼中的世界不再简单得只有好坏,颜色不再单纯得分明,那么,当他在看童话的时候,童话中已经被他寄托了太多现实的意义,此时此刻,童话变成了现实的寓言,变成了成人的童话。
昨天我在看《海的女儿》的时候哭了。为了爱一个人而牺牲的痛苦,因为你快乐所以我快乐的无奈,又怎么是从前一个孩童可以理解的,可现在我已经不是一个孩子了。
海的女儿终于在王子和公主婚礼的第二天清晨变成了泡沫,而她本可以将匕首刺进那个愚蠢的王子的心脏来换取重新回到大海的机会。她为了这个来自人类社会的男子放弃了海底幽蓝的自由,放弃了那一头柔软的曼妙的长发,放弃了动人的美妙嗓音,换来的却是每走一步疼如刀绞的双足,每天晚上绝望的思念和她消失的前夜王子嘴里轻唤妻子的呢喃!
这里面有孩童不可能理解的伤痛,却有着我此时此刻难以启齿的共鸣。
这本是放弃和成全的成人世界规则,却让一个孩子从小学会了“爱就意味着牺牲”的道理。这大概是就是童话带给我们人生最早的爱的启蒙了吧。
其实童话并不完美,只不过是那些童话大师把现实的残缺用一种幻想的方式来弥补和美化。
人鱼公主到最后不还是在遥远的天际真诚的为王子和公主祝福吗?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不还是在天堂里依偎在祖母温暖的怀抱了吗?丑小鸭最终也变成了美丽高贵的天鹅,而白雪公主最后也和王子过上幸福的日子。童话和现实的区别在于在童话中,历经磨难的主人公无论如何都会得到美好的结局,如果心灵的升华也算是一种美好的话。而现实中,经历了风雨却不一定有彩虹,历经磨难却不一定修成正果,付出一切也不一定得到同样的回报。这大概就是为什么童话永远是我们心里慰藉伤痛的良药,安慰心灵的音符。
小的时候我特别恨《海的女儿》当中的人类公主,我以为是她剥夺了人鱼公主的幸福,如果没有她小人鱼就可以和王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可是,现在,19岁的我原谅了她。因为生活的历练告诉我即使没有第三个人存在,小人鱼也不会成为王子的妻子的。因为,王子并不爱她。他只把她当作一个善良的朋友,一个美丽温柔的妹妹。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关键的理由。他不爱她。
所以变成泡沫的结局,就是一个爱着对方却无法开口的女人最终的归宿。但是牺牲永远比索取更幸福,如果幸福一定需要一个人来成全的话,那么至少我们在这个也许有些残酷的童话中终于找到了一些在现实中宽慰自己的理由。
---- 我们都回不去了吗~在那片已经荒草丛生的花园里埋葬着我们最初的承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