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情感世界>>○ 人到中年>>『思想中版』>>个人文集>>个人文集A-M>>ξjinman999999999(剑魂)ξ>>菊花虽艳奈何霜————谈“清代第一女词人”贺双卿

主题:菊花虽艳奈何霜————谈“清代第一女词人”贺双卿
发信人: jinman999999999(剑魂)
整理人: tdaphne(2003-06-24 09:47:40), 站内信件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还尚,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朝。 
  
   青遙 ,问天不语,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谁共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

    这首意境悲郁凄楚、形式臻美成熟的《凤凰台上忆吹箫》,据说作者就是贺双卿,号称清代第一女词人。

    贺双卿的身世一直是个迷,清初文士史震林的《西青散記》是贺双卿出现最初的也是唯一的文献。史震林,字岵冈,江苏金坛人,乾隆年间的进士,是个大才子,诗、书、画具有不凡的造诣。

    《西青散記》介紹贺双卿乃“绡山女子”;生活于史震林之后有的文人却說她是金坛人;而《丹阳志》则说贺双卿是丹阳蔣墅人,我到过金坛,金坛有个薛埠镇,在茅山东边,据金坛人讲,贺双卿的家乡就在薛埠镇,而原来的绡山如今改称为西山或四屏山。

    我曾经在一个朋友那里粗略地翻过《西青散記》,里面有很多降乩和显灵的描写,其风格和其他明清笔记小说略同,如《夜雨秋灯录》、《道听途说》等,其内容和《聊斋志异》一样,显然不能全部当真,我当时只觉得里面的诗文及清言很好,也没在意里面有描写贺双卿的内容,我自己既然没有通读本书,也就不敢妄加评论。

    胡适有点考证癖,比如对《山海经》的考证就到了如痴如迷的地步,胡适曾经经过考证,就得出世间根本没有贺双卿其人的结论,说是某穷秀才杜撰悬想出来的“梦中情人”,我没看过胡适的具体考证,不过我看过很多明清才子的书,发现他们很多人都是全才,其中不乏有超过曹雪芹的大才子,如李渔、张岱、纪晓岚等,这些才子完全有水平模仿女人的口气写出贺双卿那样的诗词,以后有机会再和诸位做这方面的探讨。

    据《西青散記》记载,贺双卿自幼好学,但其家庭世代务农,没有条件读书,只能跟舅父(私塾先生)学诵一些诗书,由于她天资卓越,很快就学会写一些诗文,长大后的双卿才思敏捷、貌若天仙,却嫁给了一个庄稼汉,她的丈夫斗大的一字当成扁担认,而且性情粗暴,据《西青散记》载,有一次,双卿到田头送饭迟了,竟然遭到丈夫的打骂,双卿回来后,在身患疟疾之际,拖着病含泪写下一首《孤鸾》

    午寒偏准,早疟意初来,碧衫添衬;宿髻慷梳,乱里帕罗齐鬓。忙中素裙未浣,折痕边断丝双损;王腕近看如兰,可香腮还嫩。 
  算一生凄楚也拼忍,便化粉成灰,嫁时先忖;锦思花情,敢被爨烟熏尽。东风却嫌迟缓,冷潮回,热潮谁问?归去将棉晒取,又晚炊将近。 ”
   
   令人阅后不禁潸然……
   
    细数中国历代才女,无不命运多舛,这其中能够有幸将诗文流传下来的只能是少数,所谓礼教吃人,其实最深受其害的还是要算女人,女性天赋感觉敏锐,善于捕捉微妙的情感,其作品最能直指灵魂深处,理应占得艺术领域一半江山,可惜在古代,封建礼教无情地压制了一个个天才女性,据说,在古代某些特别保守的地方,禁止女人学习一切文化知识,结果出现了“女书”的奇怪文化现象,至今湖南某些偏僻地区,还有年老女人认识这种类似篆体文字。

    即使直到了近代和现代,有谁敢否认我们这个社会不是男权社会?外国也不例外,罗丹的情人卡蜜儿·克劳黛的疯狂毁灭就是最好的例子,如今,我们的社会在发生激烈的变化,女人的地位逐步得到提高,已经有了自己创作的空间,可真正能够将自己的生命和毕生精力投入艺术中的又有几人?相反,泡沫文化充斥整个世界,象中国古代那些在恶劣环境下脱颖而出的天才的女性作品,我们还能看到吗?呜呼!!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