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情感世界>>○ 人到中年>>『思想中版』>>个人文集>>个人文集A-M>>ξjinman999999999(剑魂)ξ>>民情与生命

主题:民情与生命
发信人: jinman999999999(剑魂)
整理人: shee102(2003-06-17 23:10:28), 站内信件
    1910年12月,东北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鼠疫,1911年1月,仅时隔一个多月,清政府就起用了毕业于剑桥的医学博士伍连德为防疫处总医官,伍连德在哈尔滨建立了第一个鼠疫研究所。当时他年仅31岁,统领防疫工作。他依据世界上最新的防疫理论,严格的科学方法,积极的措施,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扑灭了这场震惊中外的鼠疫流行。  

    伍连德在取得消灭鼠疫胜利的同时,也给后人为战胜传染病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比如关口和入站检查,所有与感染者有接触的群体和区域隔离,通过烧毁因传染而死亡者的尸体而彻底消灭病毒,追溯发病根源,结果证明是由旱獭而传染……在这次抗非典的运动中,中国政府很多卓有成效的措施几乎就是当年伍连德为战胜鼠疫而采取的措施的翻版,

    我们都知道1910年时候中国的国情,不说别的,就通讯方面而言,最便捷的就是电话和电报,而且普及率很低,信息流通非常缓慢,尤其是电话,只有开明的高官达贵和政府要员才有幸使用,那时候,连紫禁城都没有使用电话,我不知道在当时,清政府是如何很快地得到和证实鼠疫流行的消息,但可以肯定的是,刚开始的疫情必然是由民间的传言传播出去的。  

    民间传言是一个人际传播渠道,虽然有人和人之间的信任这个链条在里面,但某个人在强调一个事情的时候,他会强调一些东西、忽略一些东西、添加一些东西,因此在人际传播链条当中,必然有信息发生变化的情况。可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最本质的事实是必然存在的,也就是说,当时,不论疫情是否象传言那样可怕,可鼠疫毕竟是发生了,这就是民情!我认为,在当时,第一个相信和高度重视疫情的清政府高级官员是非常明智和负责的。虽然当时的大清政府已经是岌岌可危和摇摇欲坠,可毕竟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啊。  

    试想,如果当时的清政府忽视民情和传言,放任鼠疫横行而自流,哪怕是再耽搁两个月以后再采取行动和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死亡人数将成倍增加。当然,我并不是为当时的清政府涂脂抹粉,或许清政府也是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不得已而为之,但毕竟他们果断和妥善地处理好这件事,毕竟及时地救了成千上万人的性命。  

    回忆历史,想想现在,据有关部门统计,2002年11月,在广东省刚刚开始出现非典型性肺炎病例的时候,已经有10.5%的北京居民接触到了有关“非典”的信息。2003年2月,广东疫情进入高发期,在这期间知道非典疫情的北京居民增加了44。3%。2003年3月北京开始出现非典疫情,这个时候知道非典的北京市民的比例累计达到了78.4%。而且在这些传言扩散的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这是一种新的病毒,没有疫苗,没有特效药物治疗……”  

    过去不将再来,历史不能重复,历史也不能假设,如果能够假设,假使我们的政府早二月份或更早就开始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损失会不会更小?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事实证明,传言虽然来自民间,也是一种民情,民情不可不重视,民情本没有正面和负面之分,因为民才是国之根本啊!

    对一个人而言,忽视或漠视实际情况就是逃避现实,而逃避现实就是将困难积累……  谎言和欺骗就是搬起来即将砸在自己脚上的石头,对一个政府又何尝不是这样?或许因为此事而撤掉两位部级高官是一件令人欣慰的好事,这说明中国最高政府已经高度重视并果断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官员可以轻易撤掉,观念和陋习是那么容易撤掉的吗??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