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教育园地>>● 考研论坛>>MBA专栏>>【金融(Finance)】>>也谈金融工程学

主题:也谈金融工程学
发信人: pioneering(大海)
整理人: jasminwen(2003-06-12 14:55:15), 站内信件
本文为原创作品。

诚然,金融工程作为金融领域集大成者,自有其存在的价值。但问题是,正象理工类学科重视技术和量化层面的东西,和人文科学侧重价值的判断一样,金融工程绝不能和金融思想划等号,也划不上等号。

为什么呢?因为在社会科学领域所面对的问题要比在自然科学领域复杂得多。太多的价值判断,太多的模糊联系,太多的灰色地带,太多的不可知的因素了,某些因素的不可知性甚至使得概率论成为了很可笑的学问。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前苏联解体后,大批苏联数学家被华尔街高薪聘请到美国的各大投资银行搞金融工程分析,主要任务是解偏微分方程。但不幸的是他们高超的数学技巧最终让那些投资银行在股市和汇市上亏得一塌糊涂。问题在哪里呢?问题在于再高超的技术预测不了市场上心理的微妙变化,预测不了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风云突变,同样也只能在某种程度上防范金融风险。

我认为在社会科学领域还是多考虑一点人文的变量更合适,比如国与国,地区与地区,组织与组织的力量对比的变化;国家,地区,组织之间的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走向;市场心理的走向等等。而不要仅仅将注意力放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上。就象其它的社会科学领域一样,金融领域最需要的是思想和哲学,而不是更多的技术。

并不是说金融工程学没有价值。我想说的是:它不是金融领域最高层次的东西,金融领域最高的东西是哲学,思想,金融战略,总而言之,是人文的关怀,而不是工具和技术。补充一句,如果在这一点上有人批评我空洞,我不承认,也不愿争辩。

它目前之所以这么热有几个原因。

第一, 就象ERP(企业资源计划),TQC(全面质量管理),PERT(项目评审技术)等等诸如此类的工具,学术界隔三岔五地都会弄出一些新工具,而这些玩意正是大大小小的管理咨询顾问的本钱。

第二, 清华大学的一帮少壮派经济学家对金融工程学心向往之,因而在中国大力推广。当然这和清华大学重技术轻人文的价值观是一致的。

最后用索罗斯的故事作为结尾。这个衍生金融工具的大师级人物在国际金融市场呼风唤雨,不可一世,他成功进行外汇投机的指导思想不是所谓的金融工程学,而是量子理论。

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