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xuzhu_53(边城.古船.渔夫)
整理人: acme627(2003-06-11 20:14:02), 站内信件
|
父亲逝世已三个多月了,对父亲的思念与日俱增。近来常想写关于父亲的一些点点滴滴的往事,都因为工作较忙的缘故(抑或是不愿拨动回忆的弦)而不动笔。虽阴阳两隔,但在梦境中常遇见父亲,他的音颜未改,只是已日趋模糊。如果时间久远也许会忘却往事,将是人生中最大的遗憾。
幼年
父亲生于1928年11月,排行最小,是唯一的独生子,深得父母的喜爱。爷爷的家族较大,爷爷上有三个兄弟,爷爷是曾祖父的幺儿。中年得子,不仅爷爷高兴且整个房族长辈都对父亲百般痛爱。爷爷家有祖上遗留的土地百亩,瓦房数间,按理皆归赡养双老的最小的爷爷掌管。父亲的二伯当时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县政府任职,是个有才华的长辈。父亲到了上学的年纪,爷爷便让父亲和房族侄儿男女在一起学习,"三字经""幼学琼林"等成父亲每天必读的课业。暂眼间,父亲已小学毕业,当时在乡下已算一个有"知识"的成人了。那年父亲年满十四岁,家族商量后便让父亲执管那百来亩耕地及山林。当时爷爷也年近花甲,父亲在一个长工的帮助下,参与耕田、犁土、春播秋收的所有农活。父亲聪明能干,因父母年老多病,他柔嫩的双肩从十四岁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被抢
国民党统计时期,湘西多土匪,他们经常深更半夜脸涂黑墨手持刀枪干些拦路抢劫、杀人越货、绑架勒索的勾当。夜色来临之时,土匪们有时大鸣大放、肆无忌惮地对每村或每户肆意入户搜寻财物。只要土匪进寨,人们只有躲藏深山密林。当时为逃避土匪曾有户人家捂住一小孩哭泣的嘴,致使小孩被活活闷死。在那个黑暗的年代,父亲的家也免不了遭遇不测之灾。父亲16岁的某夜,睡梦中突然听到剧烈的打门声,不到5分钟,数名持枪的土匪破门而入,爷爷和奶奶被土匪抓住,并要他们交待父亲的下落,爷爷大声说父亲不在家,在邻村做客。爷爷的高声示警把熟睡的父亲惊醒了,他知道大事不妙,衣裤皆来不及穿,翻身下床,从小后门钻进了屋后的深竹林。父亲从密竹林里一直跑到伯伯家求救,他的哥嫂给他衣裤穿。房族兄弟们知道父亲家被抢,手执梭镖、鸟枪一阵吆喝赶来时,土匪们已劫尽了父亲家所有值钱的东西逃匿了。爷爷和奶奶被土匪反绑在屋柱上,爷爷和奶奶看见父亲安然无恙,不仅未对财物的被抢伤心,反而为父亲的安全倍感欣慰。
工作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解放后的新中国急招一批有知识、有文化的少数民族干部。当时父亲年过而立,经生产队推荐,父亲报考了当时县政府的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当时,由于对政策是不理解的,考干如同送"壮丁",全村报考的有父亲及他的隔房哥哥两个,父亲考试后被录取任用,送他考试的兄弟看着父亲被留下后放声大哭回家。父亲工作后,参加了土改四清等运动,时常背一枝步枪防范土匪余匿的攻击,任务较多很少回家。爷爷一方面想让父亲能出去见识世面,一方面又耽心父亲的安危。爷爷对解放军(少数民族对汉人)的迷惑,及对土匪未缴清的惧怕。在父亲工作后的第三年,便忧郁成疾离开了人世。婆婆因父亲在外工作和村里房族的照顾,生活起居也还过得去。
九死一生
南方多瘴气,易患风湿。父亲工作后,不幸患了风湿性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病情一发作呼吸短促、耳红面赤,当时的医疗条件患了此病便是显布离死期不远。全县有几个人患此疾病,一个个先后离开人世。当时有个相识的病友去了上海做了扩心术,手术非常成功,那时的此种心脏手术算医学界的大手术。湖南医学院相继也开展了此种手术,父亲在其表弟的陪同下去了湖南医学院。经过专家会诊,帮父亲做了开胸大手术,锯掉了两根胸部肋骨......手术非常成功,但术后的痛楚打了多支杜冷丁也止不住,但他始终咬紧牙关坚持了挺了过来,经过一个多月的休养,坚强的父亲从鬼门关里爬了回来,父亲康复了。出院时,主治医生一再嘱咐:以后一定严禁做体力活动,活三五年是没问题的,如果保养得好,也许可活六十岁左右。当时与父亲同时出院的还有州公安局与龙山县科委的两个病友,他们回到家乡后一直保持着联系。但术后不过五年,两个病友都先后离开了人世。经过死亡的洗礼,父亲为"捡得"的身躯,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情,微笑着面对人生。
苦日子
三年困难时期,特别是"五九"年,县内缺吃少粮、饿死人的现象在各乡村普遍发生。父亲作为干部,每月即使有点微薄的工资收入也不能填饱自己的肚子。有次奶奶和父亲的嫂子从家乡走了半天去县城看望工作的父亲。当时已是下午五点,父亲从别人处借来两斤粮票,但跑遍半个县城也买不到可充饥的东西,最后好不容易才在医院旁换到了五个"救兵粮"(一种山野果)与小麦粉混合捏成蒸熟的馍馍,歉疚的父亲把馍馍递给奶奶时,眼泪差点流了出来,但奶奶反而安慰父亲。此事留给父亲的遗憾,使父亲一直挂在心上,直至临终前三个月还给我们讲过。
文革
文革时期,父亲在当时的县革委会某科室工作。当时因上层原因,县里分成几派且经常文攻武斗。父亲以身体有病为由,从不参与各派之间的各种事务。言出谨慎,身行正直,不争名利,不计个人得失。在那个是非不清的年代里,以自甘为愚的态度保全自己。
敬老爱小
从我们能记事时起,父亲在我们的心目中永远是尊老爱幼的楷模。父亲的为人很好,在村里深得人缘。只要回到家,家里必是高朋满坐。虽然他薪水微薄、身体虚弱,但良好的家风、自身的修养,每年回家时他都挤出点工资来买些当时难购买到的糖果、糕点及水果,看望村里的长辈和年龄大些的堂兄弟。村里人不管为公事或私事,只要找到父亲,父亲一定鼎力相助。父亲话不是很多,但讲话往往能抓住话题的关键,以理服人。平时一回家,他都会先问候奶奶的饮食起居,在家的日子,他一定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尽"为人子""为人父"的责任。父亲是不幸的,疾病折磨了他的一生。同时父亲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拥有支持他的一家----过世的奶奶、我的母亲及我们兄弟姐妹。
---- 朋友们,知道边城吗?看过《边城》吗?还记得书中写的一个叫边城的地方吗?我,昵称为边城.古船.渔夫。希望大家能想到沈从文老先生,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