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影视沙龙>>● 韩流韩风>>韩流韩风之韩国风情>>我看韩国>>韩国大学生眼中的“韩流”ZT

主题:韩国大学生眼中的“韩流”ZT
发信人: zhouyiping(这个杀手不太冷)
整理人: anmeilin(2003-06-05 17:05:55), 站内信件
   半年以前,“韩流”对我来说还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名词。今年3月作为客座教授来韩国任教一年,临行前一个朋友在酒桌上提到了“韩流”,并对我说韩国明星金喜善、沈银河不可不知道。晚上回到家中,在电脑的搜索引擎上输入这两个明星的名字,出现了一大堆她们风情万种的照片和相关的报道。这算是第一次遭遇“韩流”,并知道势头确实很猛。前不久,我在Google中输入“韩流”,在中文网页中搜索出5万多项查询结果。 
    
   到韩国几个月来,不断有各种人向我打听“韩流”在中国的情况,韩国的媒体上也频繁使用这个词,出现相关的报道。韩国的大众文化跟韩国足球一样成为韩国人民族自豪感的一个新的来源。我想知道韩国的大学生们是怎样看这个问题的,于是在国民大学我教的汉语班上进行了一次讨论。这个班包括中文系、中国学系和政治外交系的高年级学生,其中大多数都到中国留学过一年。 
    
   学生们都一致肯定“韩流”对韩国的价值。不仅电视节目的出口额大可以带来可观的商业价值,而且带来其他间接的广告效果。影视剧和MTV中的俊男美女和背景画面是与韩国的国家形象结合在一起的,有助于介绍韩国,年轻人对韩国的想象越来越好,对韩国的感觉很亲密。其中自然包括对韩国产品的青睐。有的人还因此选择学习韩国语,到韩国来旅游。一些韩国的公司正是看到“韩流”的商业价值,利用明星来做广告。 
    
   学生们还重点分析了“韩流”盛行的原因:一是“韩流”就是针对十几、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这个消费群体的大众文化,表现了他们的生活、情感和愿望。而在中国,虽然经济发展很快,但文化的发展相对滞后,不能满足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文化需求。而这些青年人是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后的独生子女,他们的需要受到了优待。有的学生介绍说,韩国也经历过大众文化匮乏的时期。十多年前,韩国流行香港的大众文化,像张国荣、刘德华等明星备受青睐。为了看香港电影,很多人都走进影院。但随着韩国文化的发展,香港文化的市场就渐渐缩小。香港的电影受到了冷落,那些大同小异的内容和似曾相识的人物让人们感到腻烦。第三是文化上的同质感。中国人对西方文化存在隔阂,而日本文化与韩国文化则有很大的不同,有偏执性和封闭性,不容易让人感到亲近;又由于历史上的问题,很多中国人对日本比较反感。韩国是一个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中韩两国人民在感情表达、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很相近,自然韩国的文化产品也就很容易打动中国人的心。 
    
   大多数的学生都对“韩流”的前途表示了忧虑,担心这股热潮难以长久持续。现在在中国走红的韩国歌手的实力不好,他们中没有一个是优秀的音乐家。他们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长相和跳舞的样子。而且,韩国歌手的式样都差不多,如相近的歌曲、气氛、穿着等。初次看他们的表演可能感觉好,但时间长了就难免让人失望。香港文化的过去应该给他们敲警钟。特别是中国人对新的事物学得很快,很容易学会“韩流”产品的技巧。“韩流”音乐家模仿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流行音乐,他们所展现的也不是真正的韩国形象。针对以上的问题,大学生们希望韩国方面要建立好的文化产业的基础,努力创新和多样化,不断适应新形式,维持“韩流”的热潮。从事大众文化方面工作的人应该研究,创作出真正具有韩国特色的音乐和影视作品。有人说,韩国固有的就容易是世界的。当然,建立一个文化的大国,促进中韩文化的交流,希望不能仅仅寄托在大众文化身上。 
    
   我感到韩国人比中国人更关注“韩流”。我不知道个中的原因,于是向一个韩国中文教授请教。他说:“中国文化影响了韩国几千年,韩国文化反过来影响中国这可是破天荒的第一回。”这话大概很可以满足中国人的民族虚荣心;但我觉得现在重要的是如何向韩国人学习的问题,至少在流行音乐和影视剧方面如此。 
    
   不过在中国内地为什么娱乐方面老是比不上人家香港台湾甚至韩国,很大一方面原因是因为我们国家的政治色彩很浓,娱乐自由度所以大打折扣了。还有人才方面,全中国都是一个板子里出来的教育型人才,创造力早就在中小学的时候就被抹煞了,长大能有创意的也是来自“借鉴”了!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