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天说地>>○ 酒话连篇>>『行吟醉卧』>>『片段酒话』>>谁在倾聆◎别人的故事>>小姐与老师

主题:小姐与老师
发信人: ferran350(ferran)
整理人: spiceqi(2003-07-11 09:05:54), 站内信件
    有一个笑话可能大多数人都听过:菜市场里,有人问:“小姐,韭菜多少钱一斤?”,回答是:“你妈才是小姐呢!这韭菜不卖!”我想,问价的人肯定是出于礼貌才称呼人家“小姐”的,本来嘛,“小姐”就是对未婚女子的尊称。可现在呢,因为三陪女、卖淫女都叫“小姐”。于是叫一声“小姐”,竟然有了骂人的嫌疑,真是可笑可叹。听说现在有些地方,酒店里的“小姐”已经不叫“小姐”,而叫“小妹”了。真是可怜,刚叫坏了一个“小姐”,“小妹”看来也要贞洁不保了。风尘女今天称“小姐”,明儿叫“小妹”,攻城略地,势不可当,而良家妇女却只能节节退让,把一个个好名声拱手相让。

    其实,倒霉的还不仅是良家妇女,不曾招谁惹谁的教书匠们如今也是在劫难逃。虽然当孩子王并非所有人的理想职业,但是大家还是客气,不忘给他们点精神鼓励,说他们是什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啦,什么“桃李满天下”啦,等等等等。于是乎,教师简直就是奉献、高尚的代名词了。但是,讲台上的教书匠们可别高兴得太早了!你看如今电视上,有多少嘉宾不是叫“老师”的。这个演员叫“老师”,那个鼓手叫“老师”,唱过戏的叫“老师”,出过书的叫“老师”,五花八门,谁都可以叫“老师”,只要他有名气,能吸引眼球,能提高收视率。于是乎,“老师”长,“老师”短,“老师”讲拍戏,老师谈感情,“老师”答题,“老师”猜谜,“老师”得奖品,“老师”们玩得很风光。但这些“老师”有几个真的上过讲台?鬼才知道!呜呼!原来“老师”不教书!反正管他是真是假,叫声“老师”,人家总是爱听的,从精神上行个小小的贿赂,讨人欢心,又不犯法,岂不妙哉!只可惜把好端端的一个“老师”,搞得乌七八糟,不伦不类了。不知天天吃粉笔灰的“老师”们看电视时会作何感想?

    原来,“老师”是书面语,不是口语,学生管给他们讲课的人叫“先生”,而不叫老师,就像我们管父亲不叫“父亲”而叫“爸爸”一样。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先生”成了对人的敬称,而现在,干脆就成了对所有男人的称呼,不管尊不尊敬,都可叫某人为“某某先生”。当然,相比“小姐”而言,“先生”还是比较幸运的,只是大众化了而已,而没有成为“嫖客”的代名词。但是学生们们没办法了,于是就不再管他们的老师叫“先生”,而直接叫“老师”。而如今,“老师”也是岌岌可危,快守不住阵脚了。真不知将来“老师”一词会是什么含义。
    本来嘛,人总是希望十全十美的,容不得一点缺憾。当婊子钱是赚到了,只是名声不太好,那替她立个牌坊应该是讨好她的好办法了。但是现在立牌坊已经过时了,还会被人家一眼看透其中奥妙,而且太麻烦。而叫她一声“小姐”却既方便,又能讨人喜欢。叫的时间长了,“小姐”成了“婊子”的近义词,那就改叫“小妹”。这些都还可以理解,只是被叫做“老师”的那些人,干着很风光的职业,钱没少赚,形象也不坏,还上电视,上报纸,可谓名利双收了。而我们却还不能满足,还要从教书先生那里把那点可怜的精神奖励也掏出来揣到人家兜里,是不是有点多此一举呢?
    “小姐”堕落,“老师”蒙尘,虽说悲苦了一点,但是它们还是有一点可以聊以自慰的。被霸占和盗用,这本身就显示其必有可贵之处。就像珠宝,越被争夺得厉害,越显示其宝贵。叫妓女做“小姐”,叫没当过老师的人做“老师”就可以让人家高兴,这本身也说明真正的小姐是纯洁的,真正的老师是值得尊敬的。然而,世上像“老师”、“小姐”一样的好称谓多的是,却并不都被人滥用。阿Q因为赵家的公子考上了秀才,就说自己也姓赵,所以这于他也是脸上有光的。不料却被赵老太爷打了一巴掌,喝一声“你也姓赵么?你哪里配姓赵!”于是他就不敢再姓赵了。可见,也并不是想叫什么就能叫什么的,其中自有学问可研究。阿Q姓赵是要被揍的,平民自称天子是要灭门九族的,自称贵族是要被人家查家谱的,如今说自己是什么学历是要拿出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的,而且证书还得是经过网上查询,核实无误的。只有“老师”和“小姐”像路边的野花一样,谁都可以摘一朵戴到自己头上扮靓,这又为什么呢?古语说得好,百无一用是书生,无权无势的教书匠们能拿那些名流“大腕”们怎么样呢?而小姐们呢,更是毫无自卫能力了。有报纸报道,有一个女青年被当作嫖客抓进了公安局,而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嫖客,她竟然让人家做了两次体检。体检结果是处女膜还在,所以她是处女,所以她不是嫖客,如此荒唐的逻辑都能发生,矜持软弱的小姐们面对已经什么都豁出去的伪“小姐”们更是无能为力了。

    浊者自浊,清者自清。风尘女可以叫“小姐”,却仍然是婊子。我们也没有弱智到看见有人被尊为“老师”,就当真以为他一定是个站讲台执教鞭的人。只是,如果我们别给人家戴那么多帽子,还事物以本来面目,不是更好吗?


----
由圆滑而锋利,不过经历了一场破碎。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