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aindot(雨点儿)
整理人: wengjl(2003-06-03 17:43:55), 站内信件
|
昨天看电视剧时,看到寒梅分的新房子,两房一厅,厨房的装修有点现代欧派的样子,地板是木的,房门是日本式的推拉门,当时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市场经济还没有正式提出来,一个经济日报的小记者,就能分那样奢侈的房子?有点不解,是导演的大意,太难找以前模样的新房子来拍,还是当时真的就有(好单位)的人享受了那样的分房待遇?
其实,我不是在挑《书香门第》的骨头,这片子的主流思想俺是喜欢的,看那片子俺可以常常想起以前的日子。
房子问题,在我身边朋友中都是生活的主要课题。刚毕业时,衡量一个单位的好坏,就是看在单位里分房的期望值,去的单位不用一年,不管你是否结婚,就可以分房子的,就是好单位,领了结婚证后,马上就有房子的就是不错的单位,领了结婚证,按资历工龄排队,等上几年也有房子可分的,也只能耐着性子等。
俺在房子问题上总赶不上班次,如果我不调走,跟老公是一个单位,那时结婚,单位也会给我们一套旧厂房,用三合板分开,不见阳光的套房。但俺调走了,新单位也答应等我们副总的新房子解决后,用他那套久房子解决成集体宿舍。
当时俺老公也出来了,在一家民营企业打工,老板是上海人,答应帮给我们租套一房一,他付半年租金,我们自己付半年。就这样我们开始有了个家,那是个鸽子楼,是那种城中乡农民的自建楼,在顶楼阳台处硬再塔出了一套房子,风大的时候,真害怕一个人在家。刚搬进去的时候,心情好激动,终于,虽然只有一个小卫生间,没有厨房,但我们是那样的开心,开心着有自己的窝了。四个月后,俺单位终于给俺一套不太正规的一房一,是原来老总的那套久三房二改成两户人家,厨房要经过房间的门。拿到钥匙的时候,我们当晚就买了些涂料自己刷墙,下班吃过晚饭后,风雨无助的来整理属于自己的家,一种有家的塌实感觉开始了,觉得美好的日子在向我们招手着。这一住就是五年,当住房改革出台的时候,我们买了自己的新房,一个以为可以住一辈子的家,一个可以把爸爸妈妈一起接过来的家。装修的日子,我们天天往新房跑,几乎一砖一木都用手摸过。住进去的时候,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虽然晚了点,我们等待了几乎近10年!
昨晚,跟老公一起看电视的时候,让我们又回想起这些,我们说就象个体力不支的人,爬着山,一台阶一台阶的爬,速度是那样的慢,但我们还不是最落后者,有一群体如我们般往上走着。老公说,以为有自己安定的家了,没想到生活的转移,又回到了租房子的开始,看着这个城市广夏千万间,那个窗口属于我们?明显看得出他的压力,我告诉他,别想太多,至少我们原来的城市里已经有房子,如果我们一直买不起,就这样租着,退休了我们回原来的城市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