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hinji923(秋夜凉风)
整理人: ada129(2003-05-23 13:44:54), 站内信件
|
《潑彩朱荷金屏》
泥金絹設色六摺屏風 168×369公分 乙卯(1975)花朝前二日
這是大千先生潑彩荷花中最大的一件作品,由於是畫在泥金的絹底上,未著色的金底約佔全畫面的一半,與墨色、石青、朱色及不同層次的綠色相映照,特別顯示出輝煌的裝飾效果。
這種購自日本的金紙屏風是現成品,其性不吸水墨,而且易於積澱流動,所以作畫時不能豎立,必須平放,但又不能如畫紙一般,可以舒捲收放或下垂於桌邊,又不能平舖地上,站在紙上揮灑。身材本就低矮的大千先生,即使盡力伸長手臂,也只能達到畫面的中上端,大約四尺高的位置,所以權宜之計,只有站在屏風的另一端,倒反或側身來畫,完全得依賴他熟練的技法和巧思了。而此畫用筆的渾厚老成,自有特色,與早期的作品之間的最大差異,在於此屏特別注重全畫的氣氛和章法位置。比起其他的荷花作品,益發突顯此畫中每一葉、每一花的不同筆勢。
至於朱砂色的荷花,世間未必真有,但是大千自敦煌歸來後,一直喜作此富麗之相。
《山高水長》
紙本青綠潑墨立軸 192.9×122.5公分 1976 夏
此幅畫面中央,潑墨疊彩翠綠斑然,有一高聳突兀的主峰,矗立雲表,具有一柱擎天的氣勢。旁加皴紋,勾出懸崖峭壁,山中屋舍儼然,山頂的叢樹中還有樓宇。主峰兩側奇峰平崗,上方湖天渺茫,風帆隱現,遠山朦朧,顯得意境渺遠。在畫幅下端,畫了二株直立的巨柏,象徵祝賀常用的「松柏常青」-長壽之意。左下角的橋通向外界,使得這神仙境界的洞天福地,不至於孤立於人間,而仍然是可以觀、可以遊、可以居之地。
大千先生命題此畫的《山高水長》,源自范仲淹《嚴先生祠堂記》中,對人品高潔之譬喻,原文是:「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實際上,也可以此四句來解讀此畫的結構和內容。大千作此畫的動機很單純,只是為了要慶賀他尊敬的老友張群(岳軍)的「八旬晉八華誕」。
《潑彩荷花》
紙本水墨設色鏡片 68.6×134.6公分 戊子(1978)夏
根據張大千先生自題的年款,此畫是民國六十七年「長夏逭暑雙溪寫此」。大千喜用「逭暑」一詞,發音同「換」,是逃暑、避暑的意思。
此時大千一家已遷入「摩耶精舍」,園地的面積當然遠不及巴西的「八德園」,雖然也鑿了魚池水塘,但是尺寸不足以養荷,所以荷花只能培養在六只大缸裡。所幸因為有植物園專家的協助,倒也缸缸都葉茂花開。
大千在長夏暑熱之中,想來是十分懷念他在「八德園」內蓮葉田田的荷塘。此幅以潑墨、潑彩完成的荷花圖,大筆畫荷葉,筆酣墨飽,與早年的乾筆法頗為不同。而且在荷花及花苞勾好之後,又以各種淺色渲染在葉隙花後,襯托出純淨的白荷,製造荷塘的空間氣圍。最後大千用濃墨勾提花瓣尖端,再稍稍點上紅色,及精細地點劃花蕊,與藍綠的葉叢兩相映照之下,就格外顯得靈動活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