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动漫图酷>>世界名画>>>>『看画心语』>>[转]再读《梵·高传》

主题:[转]再读《梵·高传》
发信人: ada129(妙妙)
整理人: ada129(2003-05-23 14:09:11), 站内信件
生与死,过去与未来是太久的主题,我所需要说明的是什么呢?哀号遍野的残酷,轰轰烈烈的消逝,卑贱的漂流?在我们真诚的眼光当中,是不应该用怜悯的心来记录这生命的恶魔与恐怖的,因为我们面临的是生的希望,是生命的无止尽,或者说在我们短暂的生命停留中,我们并不是生命的一个合格的评判者。也许正是生的过去,生的未来,造就了我们对死亡的探索,因为死,才知道了生,也因为生的留恋,才如此害怕死亡的降临。自然之光在升腾在消逝,我们的生命之路于何处绽放?我们是否需要一种沉重而又严肃的沉默,静静的思考生死之间? 
                  
  ——题记 
                  
  生命并不是因为它的价值体现而显得可贵,而是因为它的希望而可贵。所谓的希望是什么呢?无休无止的等待,水泡花环一般的梦幻,充实的生活?当我们回首,已经不能为我们所付出曾经的幼稚的努力所感动所振奋了,他转换成了我们成熟之中的一点笑声。笑是我们的特权,然而内心的颤抖成为我们发笑的理由时,我们所感受到的不仅是一种悲哀,以至于到最后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只不过是有两条腿可以直立行走的动物而已?何以能感受到这种结果呢?空虚的内心与灵魂经常被打动着,南征北战的英雄,笑傲江湖的侠客,甚至寻常人的寻常命运。 
  时间在流逝,他带给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东西。大漠里的沙尘淹没了勇士们的骨肉和他们的梦想,但他们却因此而永生,因为时间留下的尘土掩盖不了人们对征服的信仰;而对于我们,在看着东流的江水之时,浪涛在我们的心中在我们的日渐成熟的脸上刻下了时光那独特的烙印。沉默,感怀者用悲呛来细数自己失落的岁月,人生如梦! 
  如梦么? 
  人生是无奈的,这份无奈时自己所赋予的各种含义,而更多的是我们都学会了遗忘,学会了高处不胜寒的惆怅,心灵变得脆弱而无法挽救。在面对着喧闹与诱惑时,我们还可以高举着自我的信仰吗?还是——我们在不可避免的走向庸俗。 
  在我们每天的生活看来,生命平淡无奇,庸俗世界里的生活要么是习惯的不能再习惯,要么是从睡梦中醒来开始,迈动不知何去何从的双腿,在蹉跎中说着绝对无聊的话,讥笑着与自己无关的失败。城市的模糊蒙蔽了人们的双眼,再也无法变得透彻而又清晰,在徘徊中显露着灵魂。话语与何处相干,或者是更愿意保持那绝对的沉默,在茫茫人海中无可奈何的神情告诉了我们不能承受也不能拒绝的命运。心情的激动远去了,有的只是不安与烦躁,如果这句话表达恰当的话,那么生活之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就好似黄昏中动物园里昏睡的动物。 
  不过如此! 
  请看看下面这段话吧! 
                  
  有这样一则希腊神话,阿波罗爱上了西比尔,并且告诉她,不管多少年,只要她手中有尘土,她就能活下去。随着时光流逝,西比尔日渐憔悴,终成空躯,却依然求死不得。孩子们问西比尔:“你要什么?”西比尔回答说:“我要死”。 
  我认为死并不是上帝对我们的惩罚,倒是命运置身爱人类的标志。正如我们需要水一样,我们需要死亡,正是死亡的黑暗衬托出了生命的光彩。试想,如果生命是无限的,我们还会觉得她可贵吗?如果生命像空气、沙粒一样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她岂不是像空气、沙粒一样无什么价值可言?如果明天是无限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辛劳呢?一切等到明天再说吧。假如这样下去,我们还能做什么事?直到最后我们都会成为瓶子中的西比尔,那时候我们就会觉得生的可怕、死的可贵。 
  正是因为死亡,我们才这样珍惜生命。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成为优秀的舵手,驾驶自己的生命航船轻快的航行。优秀的舵手善于对付痛苦,而现实中许多人却因为痛苦导致海水没顶,走向死亡。痛苦应当成为生命之舟的压舱物,正因为有了它的存在,我们的船才可能稳健前行。优秀的舵手还会摆脱魔鬼的诱惑,他们看淡世间的物欲、烦恼,追求理想。他们一生光明磊落,表里如一。他们惜时如金,勤勤恳恳的度过丰富而有效的人生。 
                  
  我们是没有资格来对此进行评判的,因为在我们的生命当中,很多人已经将那尘土——对我们生命的和生活的信仰抛弃了。我们转而信仰的是那些似乎虚幻而又神奇的伟大的生命,什么样的生命才是伟大的生命呢?缠绵的生活不会给你答案,消极的目光不会给你答案,彷徨与徘徊也不会给你答案。 
  让我们看一看梵。高吧! 
                  
  痛苦之中产生了——美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担心,上司的批评,同事的冷眼,生病甚至死亡,时时刻刻都面临着不安,每个人都在躲避,躲避灾难的降临,每个人强装欢笑,用虚伪与虚荣来对付所有可能的痛苦。这样的生活近乎于河上的漂浮物,从来没有生活的厚重感,痛苦的降临是不幸的,然而比痛苦的降临更为不幸的是无法战胜痛苦,因为在生活当中没有一个人会在一生之中平平安安的就过去,痛苦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选择,只有了解痛苦的人才知道生活的本质,才知道作为自由人的价值所在。 
  文森特。梵。高是荷兰梵。高家族的一分子,他的家族是几乎垄断了荷兰美术市场的画商,他的父亲是一个小镇的受人尊重的牧师,而他最初的愿望就是能够做一个好的布道者,能够为人们传播福音。他的家族的影响让他接触到了绘画,当然最开始并不能完全的控制他的生活,他像每一个正常的年轻人一样生活者,恋爱,喜爱时髦,工作等等。 
  他的工作是在他叔叔的一个画店里工作,这样他可以挣钱来养活自己,以便成家立业,他甚至很可能成为他叔叔的继承人来继承一大笔财产,但是最终他选择了离开,在他理想化的头脑与现实产生了矛盾的时候,他对那种阿谀奉承、欺骗钱财的方式感到了痛苦,而这正是他的工作。 
  在梵。高的童年,他生活在乡下,那里的纯朴与诚实深深的印在了他的脑海当中,当然还有他们不可避免的穷困,他决定去做一名好的传教士,来帮助这些人。他到过英国的乡下农庄,亲眼看到农民们只能以土豆来填饱肚子,同时还要忍受那些地位高尚的人的压制、压榨,他们面黄肌瘦,瘦骨嶙峋,给人一种生活在正常生活之外的感觉。他去过法国北部的一个采煤矿区,为那些全身散发着煤灰的采煤工和他们的家庭传播福音,采煤工们起早贪黑,下到条件恶劣并且时刻都可能产生瓦斯爆炸的矿井当中采煤,他们被煤折磨的伤痕累累,每个采煤工都清楚煤尘会让自己折寿,生命并不在他们的掌握之中,但是他们不得不为了可怜的生存来用那种近乎于自杀的工作争取必需的金钱。他们也曾经发出过怒吼,但是他们也知道他们不得不工作,否则他们无法生存,就是他们需要用一点他们的工作所挖掘的煤,也没有钱去买,这是一个可怜的事实。 
  在一个充满者仁爱的社会里,我们需要对这些出境悲惨的人给与关怀。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帮助那些可怜的人,为孩子、病人带来希望,他为此花掉了每一个铜板,然后就不得不接受饥饿的考验。饥饿是他的敌人,他的生存和那些采煤工一样,当他的弟弟提奥莱到那里的时候,他发现他的哥哥与那里的采煤工没有任何区别。 
  他站在了最底层的工人一边,用他的爱,用他的心去接触那些值得同情的人,因此他对他们的性格、他们的容貌都有深刻的认识。他拿起手中的笔来描述他们,并且当他将藏在自己心里的那份爱表达在画布当中时,人们感到惊奇。在他的年代,是一个演绎痛苦的时代,欧洲的工业化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的进步,也带来了对人性的漠视,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时期,那些宣扬人性的思想家对于那种根植于人类最基础的人道主义的颂扬,也是这个时期人道主义与人权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人啊!为人要仁慈,这是你们的头一个天职:对任何身份、任何年龄的人,只要他们不异于人类,你们对他都要仁慈”,在人性的背后藏匿着人们的爱,这份爱比情爱更为伟大,梵。高选择了这种爱,但是他自己并不能——准确的讲他并不能养活自己——来拯救别人,他的心中有着深深的痛苦和无奈。 
  他选择了绘画,在绘画这份工作当中,如果得不到别人的赞许和认同是很难支撑下去的,但是他得到更多的是打击,因为他的家族并不允许他这个特立独行的家伙,他们的家族是高贵的,而他却选择了与社会最底层的人们站在一起。生活是痛苦的,你必须拥有最基本的铜板,在梵。高最艰苦的阶段,他每个月的最后几天都躺在床上,用此来化解饥饿的威胁,我们可以想象这种生命的历程是多么让人伤心,梵。高也一样。他去向他的朋友借钱,但是他的朋友告诉他,他不会借钱给他,原因是那样的话会毁了他的绘画,因为隐藏在梵高画的后面的正是那种面对饥饿时我们所拥有的思维和灵感,这就是答案。 
  生活会击倒每一个人,让他们承受痛苦甚至是绝望,然而消极的应对者是相似的,成功者各有各的成功,什么让我们如此不同?有些人说是因为上帝的照顾,有人说是一时的运气,有的人则毫无顾忌的羡慕或嫉妒,然而当痛苦降临,逃避成为他们的选择之时,那么他们注定在不能享受乐趣的同时也不能享受痛苦带给人们的生的希望。这是人类自爱的表示,这种自爱不是哲学的自我信仰,不是可怜的个人主义。“我终于发现了一个令我最害怕的事情:我从来没爱过一个女孩子,包括我试着去爱的几个女孩,我爱的只是我自己。这种爱使我很孤独,我很害怕。终于有人说我是一个适合做别人弟弟的人,却不适合做恋人”。这是一个面临苦恼的失恋者的话,他因为痛苦而怀疑自己。是的,我们经常怀疑自己,但是我们珍爱生命,甚至愿意体味某时刻那种特殊的痛苦滋味,这才是人最基本的态度,这才能够让人们发现生的意义与希望,而使人能够奋斗。 
  因为爱一切才显得美丽,爱是值得称颂的,她代表了每个人的渴望,而在痛苦当中,我们更加能够体会爱给人们带来一切,生活最善良之质朴的美才会来到每个人面前,因为美的发现,会更珍惜自己的生命,才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的意义与那非凡的价值。 
  人们正在学会将一切安排的顺顺利利,并且祈祷每天每刻都不要出现任何的挫折和苦难,一旦它们出现,他们会不停的抱怨,来安慰自我的失败。但是在流浪的一生当中,梵高却发明了下面两句话:“厄运助成功一臂之力”;“学会受了痛苦而不抱怨,这是唯一实际的事情,是一门大学问,是需要学到手的一门课程,是解决生活中一切问题的办法”。 
  是的!梵高的画在他的年代里最多卖到了四百法郎,而在过去一百年后,他的每一幅画都会超过百万,并且成为人们争夺的对象。 
                  
  伟人的生平昭示我们——我们可以生活的伟大 
                  
  我承认,在日渐成熟之中,我的眼泪已经越来越少了,以至于有时候成为一种可笑的回忆,然而当面临梵高的故事,一个完完整整的形象出现在我的面前时,我迫不及待的被感动了,眼泪在梵高结束生命的那一刻出现了,而这似乎是我一直想寻找的那种感觉。 
  生活中有多少理想会成为不可能呢?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他做着传教士的梦幻,并且为之幸福,在二十五岁的时候他结束了自己的这份梦幻,并且为此而感到骄傲,他有了一段时间的沉沦,二十七岁的时候,他开始了他的绘画生命,并且在十年间成为一个丹青高手。在他开始之初,面临着各种诱惑和选择,甚至还有一些刻意的责难,但是这一切都不足以让他放弃自己的理想,放弃自己表达出生命的希望的努力。 
  他对上帝并不怀疑,然而他相信上帝不会施加任何东西给不去努力奋斗的人,所以,他选择了奋斗,选择了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从他的历程当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呢?在《梵高传》在1933年那个经济萧条的年代里写完之后,作者将他寄给了几十家出版社都被退稿,出版社说在经济萧条中人们注意的是经济而不会是一个并不为大多数美国人所知道的画家,他们无法从中获益,但是最终还是一家出版社选择了它,但是他们的前提是首先要卖出五百册,并为此苦恼不已。最终真实给了人们答案,在今天,梵高的故事成为大家努力奋斗永不停息的标志,从来不会有人担心《梵高传》会没有人传颂,销售商也不会担心他的销路。 
  他的故事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人们——不管看不看得懂他的画,都为他的一生而感动,梵高因为他真实而平凡的生活和他出类拔萃的绘画技艺而被人们看作是一个伟大的人,这就够了,对人的最高评价莫过于此。 
  不要在意自己生活的平庸,不要在意自己的平凡,只要心中保留着那份前进的理想,我们就不会失去我们所有的爱,就不会在随波逐流的庸俗当中度过麻木的一生。 
  我们的生命在追求什么呢?或许物质的享受是幸福的,爱情的滋润是甜蜜的,精神的升华是深刻的,这一切都能让我们在人生的旅程当中获益,我们因此得到一种属于自我的成就与幸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在现实中是大多数的人并不能够得到这些。他们或许是一个在街头流浪的乞丐,或许是辛苦劳作而颗粒无收的农民,或许是病魔缠身不久于人世的病人,还有那些不能支配自我的人。所有的悲剧给了人们前进的警觉,建立在这种悲剧之上的哲学正在指导着这个社会,并且日益发展为一个自我信仰的实体之物,它让人生活的平安顺利,甚至让有些人不劳而获,却不能在生活中留下任何生存的痕迹。 
  生活绝对不是一个被发现的规律,你可以活的高尚,也可以活的庸俗,这是每个人的选择,就如同尘埃不可捉摸。但是我们也发现在生活中日益被某种深刻的定式支配的事实。它指导着众人,并且自封为一切是非的评判者。套在生命之外的光环褪色了,生命的内部只剩下了空虚,上帝在人们给它的坟墓当中安静的死去了,而人的灵魂似乎也变得无法拯救。生活还在继续,高尚的生活仍然给了人们各种各样的信奉,人们无法预言每一个下一刻我们会得到什么,因为每个人都知道,我们之不过在探索,探索生命的意义,释放我们那份感动的灵魂。 
  当我们在为碌碌无为感到无聊的时候,是否注意到生活的现实追求正在腐蚀、迷失我们的信仰,生命在消逝,我们会为自己的无所作为而羞耻,但每个人的内心如果失去了那份奋斗的勇气才是最可悲的。如果现实总是美好的,我们还需要努力吗?现实的曲折构筑了每一个渴望的灵魂,就像教徒们对上帝的信仰一样,上帝不会抛弃他们,挫折和厄运只是应受的煎熬。上帝不会让每个子民都在世间享受荣华富贵,它只是让每一个人的内心都被各种诱惑所纠缠,这种诱惑让人偏离他的理想和追求,让人无聊、空虚。 
  无论生活幸运还是不幸运,我们都乐意看到它,这是生活的真实体现,是生的证明。生命的逝去并不足以让人变得崇高和充满怜惜,相反我们都像是追求彼岸的船,痛苦失落是我们的压舱之物,经历的风暴加大了我们前进的砝码,厄运也会祝成功一臂之力。在最后我们所要证明的并非我们是否成功达到彼岸,而是我们经常扪心自问的问题:我们是否敬重自我的生命,就像对待神圣的艺术一样在心灵深处不敢有一丝的亵渎,这才是我们的安慰之道。 


----
  
欢迎来到世界名画 
■■■■■■■■■ 
■心组成员认证章■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