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apricornlin(孺子牛)
整理人: swataoren(2003-05-04 16:37:44), 站内信件
|
岩羊(Pseudois nayaur),偶蹄目,牛科,山羊亚科,岩羊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岩羊别名石羊、蓝羊,体形较大,成年雄体肩高0.72-0.80米,体长0.80-0.90米,体重39-65公斤;雌体肩高0.61-0.73米,体长0.71-0.80米,体重30-40公斤。头狭长,耳小,颌下无髯,无眶下腺,但该部位的毛稀疏而近乎裸露,足腺及及腺不发达,或者仅幼小个体才有。乳头1对位于鼠鼷部。
角比较粗大,但并不很长,角基部圆形或略呈三角形,向外分歧,而不往高生长,角尖朝后,略微偏向上方,角的弯度不大,最长约为46-55厘米,角间距56-63厘米。雌体角较雄体角小得多,长约18厘米。角之表面甚为光滑,其内侧有极微小的棱但不形成环棱。雄性岩羊吻部及脸部灰白与黑色相混,躯体上面褐黄,面有些毛的毛尖染黑色。上下唇、耳内侧、颌及脸侧均呈灰白色,脸部毛带黑色毛尖,喉部及胸黑褐色,随着年龄的增长,胸部的黑褐色逐渐加深,黑褐色向下并延伸到前肢前面而转为一明显黑纹,直达蹄部。腹部与四肢之内侧均呈白色。
由腋下起,沿体侧面至腹部及鼠鼷部,亦有黑纹,一直通到后腹的前面而止于蹄部。臀尻部后面以及尾部基部均为白色,尾之近基部颜色与背部相似,近末段2/3段为黑色。雌体脸部、喉部及均无黑色可见,其余与雄体基本一致。幼体的毛灰色成分较大,有的呈灰黄色。
岩羊是典型的山地动物,栖息于3900米到5200米的高原地区裸露的岩石和山谷之间的草地,体色与岩石很难分辨,善攀登山岭,行动敏捷,喜在乱岩上跳跃。受惊时,由雄羊先环视四周,辩明危险方位后带领羊群朝安全方向逃窜,决不四分五裂。一般是往岩石上面跑,最终消失在乱石间,同时,3至5天内这群岩羊不会再来。冬季生活在海拔较低处,夏季生活在较高裸岩上,黄昏到草地上吃草,整夜都在那里活动和休息,休息时不断反刍,天亮以后再回到裸岩上面去。喜群居,很少独栖,常以数十只为一群,大小羊在一起,每年10-11月发情交配,翌年5-6月产仔,一般每胎1仔,偶尔产2仔。
岩羊的主要天敌是雪豹。另外,猞猁也偶而捕食小岩羊。 据说岩羊肉味鲜美,皮可制草,特别是头骨美观,长期以来是不法分子捕杀的主要对象之一,其数量和分布范围正在减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