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z2sz(极速子弹)
整理人: qiushuiyiren5559(2003-03-31 11:30:34), 站内信件
|
小弟在从事计划免疫工作4年多,对各种生物制品的应用较为熟悉,看到最近关于乙肝的讨论颇为热烈,于是将自知的乙肝疫苗一些情况简述如下,为整洁版面,现分多次贴上。
乙肝疫苗的类型
(1)血源疫苗:已经停产多年;
(2)乙肝基因工程(CHO)疫苗: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基因片段重组到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内,通过对细胞的培养增殖,增殖分泌乙肝表面抗原于培养液中,经纯化加佐剂氢氧化铝后制成。
(3)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构建含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的重组质粒,含该质粒转化的酵母在繁殖过程中产生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经破碎酵母菌体,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释放经纯化、灭活加佐剂氢氧化铝后制成。该疫苗为adw亚型,用于预防所有已知亚型的乙肝病毒感染。
从上述所知,目前使用乙肝疫苗并没有所谓的“血源疫苗”,并不会带来所谓的危险;(CHO)疫苗由于能预防的乙肝病毒基因型种类少,效果要差于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由于在生产中,纯化工艺不可能达到100%提纯,所以疫苗中难免带来杂质,导致过敏;佐剂氢氧化铝是注射部位产生硬结的原因。
生产厂家:
已知厂家有:
预防医学院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深圳康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采用的是美国BECK公司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原料,按国家GMP标准生产,5微克(0.5ml)*3/盒;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采用的是史克必成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原液分装,10微克(0.5ml)*3支/盒;
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采用法国巴斯德乙肝基因工程(CHO)原料,按国家GMP标准生产,10微克(1.0ml)*3/盒;
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的乙肝疫苗除效果不理想以外,用多倍量进行注射也不方便。
免疫程序
目前国内有几种程序,主要的是“0,1,6”和“0,1,2”。从免疫应答来看,在注射第一针“0”之后10余天机体已有免疫,但滴度低、消退快,所以要在30天后,注射第二针“1”,为的是提高乙肝抗体的滴度和持久力。至于第3针,意义类似第2针,注射时间可早可晚,但与第2针必须间隔1个月,WHO建议第3针与第1针间隔不超过12个月,北美地区是定在注射第1针后第12个月进行。
注射量:
乙肝疫苗的注射量和制品类型及个体背景有关。如上所述,北京、上海和深圳厂建议15岁以下每次接种5微克,15岁以上注射10微克;长春厂对年龄未作声明,每次接种10微克。于多倍量用法,各厂疫苗说明书均未提到,只是在一些研究中有2倍量、3倍量甚至6倍量的用法。有人认为,肾透析者、吸毒者可用20微克一次(深圳厂)。各位欲以多倍量接种的医生,务必先争取对方意见,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后果如严重过敏。
注射年龄
卫生部计划免疫程序规定:出生24小时内第一针、30天大第二针,6月龄第三针。而母亲为表面抗原阳性者,婴儿第一针必须在6小时内和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HBIG)同时接种。从国内多个研究、调查来看,初次免疫年龄越大,效果越差,即婴儿优于儿童、儿童优于青少年、青少年优于成人。
禁忌症
患有肝炎、急性感染、其他严重疾病及对酵母成份过敏者。但有专家认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不是禁忌对象。笔者认为是否可解释成:疫苗只是一种抗原成份,不会复制繁殖,从而加重乙肝病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