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qdanger(蛋白质女孩)
整理人: qdanger(2003-04-02 14:27:35), 站内信件
|
正逢广社、上社关闭之际,空闲下来得以翻看几篇散文。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摆在我桌面上已经有差不多一个月了,过去的时间里,眼睛总是不乐意往那里看,只是在朋友介绍给我的那个时候扫了几个段落。这两天,单用了两个下午,总共都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就看完了,还随意抄下一些喜欢的句段。
广社不开,才认识到它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之深。往常它开着的时候,虽说我成天都泡在上面的,可是并不怎么说话,只有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才会有些诸如刷屏之类的恶劣行径。社区论坛是我发泄情绪的地方,因为我不能在现实的工作中对着领导发脾气,哪怕总在他们那里受气。心情并无不好的时候,如果没有心情看书(其实通常都没有),我就一遍又一遍地刷新,把熟人的帖子都看一遍,再把陌生ID的帖子看一遍,没有回复的就回复,这时如果用bbs查看,会发现我在刷屏。
原本以为可以挪个地方继续这样的生活,却发现过江的怎么也不可能比得过土著。再添上自己的臭脾气,于是连落脚的地儿都没有了。看着自己发的声明帖,都想笑,仰天大笑,哈哈大笑,笑得眼泪都流出来——整个一白痴。那些字句看上去是很冲动的,可是写的时候,心态比谁都要镇静。另一个我在对自己说,你又何必拿自己来较劲儿,不就是场误会么!再说了,终归是各有各的想法,总不能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可我那股倔劲儿就是不知道怎么上来了,还那么大,即便自我检讨了一番之后,还是决定继续倔下去,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其最终结果虽然不至于让自己受伤害,只是为此失去一个落脚点儿,不想再考虑值不值得的问题,哪怕别人说我小气、不至于此也好,我也全当看不见了。
后又听到广社朋友的慨叹,北社就是不同,文采特别的好,这一点我是相当赞同的。一直以来守着角落,翻看她的过去,坚守她的现在。偶尔来过几个北社的朋友,都是相当强的写手,每次阅毕他们的文章,自惭形秽的感觉就会更深一层,然后就是回看自己的文集,越看越觉得那些文字都是垃圾。到了最后,不能自拔,整个陷入了自卑的泥潭里,脑子像装满了浆糊,整个人像一条被拧得干得不能再干的毛巾,什么都榨不出来,连字儿也不会写了。哪怕真写出来了,也觉得那些字儿特别难看,句子特别不通,文章特没水平。
于是,就想着如何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有朋友建议我要多看看别人的文章,不能故步自封,还介绍了几个文学网站给我。然后我就去啦,当然是山外有山,人上有人,这一点我是早有心理准备的。但是,并没有常常去看,因他介绍的尽是些另类作家,想象力很丰富,题材也很新颖。只是,我怕受影响,也许我本身就是一个内在很传统的人,对于那些内容奇特的故事、用法新鲜的文笔,似乎接受不了。有时,我也想学着去写,只是一到了思考准备的时间,所有的思路都成了死路。其实,我也试着写了一篇,名叫《今天我要飞》,因时间的不凑巧,文章被迫分开两个时间段写,当中隔的时间也不短,所以两个部分看上去就像断裂了一样,后篇不衔前文的,虎头而蛇尾了。
而后我就莫名其妙地喜欢写诗了。自认为这是每个从事写作的人必定经历的阶段,其实还是有内因的,就是突然间不懂得写文章了,常常浮出脑海的都只是些意识流,怎样能把这些意识流组织在一起又能放于众人之前呢?在知识有限的我的心里,只有一条路——写诗。可是不懂诗又怎么能够写诗呢?和行长秘书成为好朋友是一件幸运的事儿,她是中文系才貌兼备的女子,在她的启发和帮助下,我开始看诗集,不过不是单一作者的诗,是各路名家的诗。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懂得吟也懂得偷。抱着这种心态,我走上写诗的道路。
光是读诗写诗还是不够,我还特地去买了几本名家的作品集。名家就是名家,用词华而不虚,一切恰到好处。只是他们丰富的词量,我实在是望尘莫及。于是我又找出尘封多年的成语小辞典,放在单位桌面上,闲时翻看。不负所望的是,我还真的从中学会了一些,尽管还没有理论用于实践,什么“光风霁月”、“得鱼忘筌”、“席不暇暖”……好多都是我从未听说,看来又满有意思的。接着我就想方设法地把它们往文字里套,一直以来却都还没有机会。
这以后,在我心目中,用词华丽、丰富几乎就成了好文章的衡量标准,直到我读过张小娴的散文。之前我看过的作品几乎都是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作家的文笔,张小娴是香港著名的作家,我没有看她写的小说,因我对散文更加感兴趣。张小娴的散文里并不是遍布华丽的词句,那么朴实、简单,哪怕重复也是作用适当的排比,然而一样可以那么煽情。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好的作家未必要写出表现其肚子里装有整个词库的篇章,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更是重要。这时,我释然了,心中的谜团像浓雾遇见猛烈的阳光一样,被驱散得无影无踪。
这以后,我又重拾心情,拿起笔,就当从前没有写过文章,一切从头开始。要相信铁杵必可磨成针,只要有恒心,我的写作水平定能上一个台阶。虽不曾想成为作家,向来认为靠码字儿吃饭的人都挺累,可如果能在成熟的道路上留下一个里程碑,不也是一件到了耄耋之年回首不致懊悔落寞的好事儿么?
PS:本篇帖子完成于广社重开之前,上个星期五的傍晚。于是留存在我单位的电脑里有两天了。今天我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把它贴了出来,因为怕假如我再浏览多一次,都会不愿意贴出来而宁愿重写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