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教育园地>>学生时代>>〖同 学 录〗>>● 同学录>>高考战场>>1998年高考>>高考试题>>1998高考语文试卷B卷

主题:1998高考语文试卷B卷
发信人: KGB()
整理人: KGB(1998-07-29 19:40:55), 站内信件
试卷类型 : B

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两部分。第一卷1至6页,第二卷7至12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3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差 cha(1) 差错 误差 差强人意 差可告慰

B. 塞 se(4) 堵塞 边塞 闭目塞听 敷衍塞责

C. 解 jie(3) 解决 押解 浑身解数 不求甚解

D. 提 ti(2) 提炼 提防 提纲挈领 耳提面命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具备 万事俱备 风声 谈笑风声

B.陈规 墨守成规 精心 漫不经心

C.求实 实事求是 世故 人情世故

D.直接 直截了当 剧增 与日俱增 


3.依次填入 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这家企业改革的任务, 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

(2)预算即使制定得再 ,在执行过程中也难免发生变化。

(3)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 的假酒案。

A.不止 正确 耸人听闻 B.不只 准确 骇人听闻

C.不只 正确 耸人听闻 D.不止 准确 骇人听闻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 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 讲故事或作报告, 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 不写稿子, 应像一篇文章。

A.虽然 而 却 即使 也 B.尽管 而 却 虽然 但

C.尽管 可是 而 虽然 但 D.虽然 相反 可 即使 也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B.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C.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D.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会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大家都拭目以待。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

B.今年年初美英两国曾集结了令人威慑的军事力量,使海湾地区一度战云密布。

C.雷峰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峰了吗?

D.这些软件如果单卖共要1000元,可合在一起才340元,价钱便宜了近三分之二。 


7.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B.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C.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D.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8.下列各句括号内的两种表述分别编为四组,表述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1)鲁大海--四凤的哥哥,鲁贵的半子--进。他身材魁伟,(a.粗黑的眉毛, b.眉毛粗而黑,)两颊微微陷下去。

(2)天山连绵几千里,(a.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湖泊,不论森林,溪流, b.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丰饶的物产。

A.(1) a (2)a B. (1)b (2)a C. (1)a (2)b D. (1)b (2)b


9.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诿, 。

A.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B.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C.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D.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处的标点,恰当的一组是

“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1)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画人画鬼”,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2)它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入骨三分”,则概括了他在创作上的成就。今天这
节课要学习他的名篇(3)促织,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4)。

  (1)
 (2)
 (3)
 (4)
 
A.
 ,
 ,
 《 》 
 。
 
B.
 ,
 ;
 《 》 
 ?
 
C.
 。
 ;
 “”
 。
 
D.
 。
 ,
 “”
 ?
 

 

 

 

11.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及体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秋浦歌》--杜牧--唐代--诗歌

B.《哈姆莱特》--莎士比亚--英国--小说

C.《北京人》--曹禺--现代--话剧

D.《欧根.奥涅金》--歌德--德国--诗体小说 


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

B.《白洋淀记事》是孙犁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集。

C.散曲包括套曲和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曲子形式,体式比较自由。

D.惠特曼是美国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对我国“五四”以来的新诗影响很大。 


1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B.“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C.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D.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4--15题。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4.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C.“闲居”句中的“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做伴。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1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二. (2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22题。

李若水字清卿(1),茗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 显位(2),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金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 
。”章而上,乃止。......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3)。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4):“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决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
矣。”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若水斥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
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决口,监军者挝破其唇,喋血骂愈切(5),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

 

[注](1)李若水:北宋末年人,官至吏部侍郎。靖康二年随钦宗至金营,不屈而被害。(2)躐跻 :越级升官。(3)扈从:随从护驾。(4)粘罕:金国贵族,官至都元帅,执掌国政。多次率军攻打北宋。(5)喷血:含血喷出。

 

16.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非所以靖公议也 靖:平息。 B.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觐:拜见

C.金人曳出,击之败面 曳:蜂拥 D.我为国死,职耳 职:职分。

17.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则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3分)

(1)俅以幸臣躐跻 显位 (2)得全首领以没 (3)扈从以行 (4)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

A.(1)和(4)相同,(2)和(3)相同。 B.(1)和(4)不同,(2)和(3)相同

C.(1)和(4)相同,(2)和(3)不同。 C.(1)和(4)不同,(2)和(3)不同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 故事:指先列。

B.而有司循常习故 有司:指主管官吏。

C.得全首领以没 全首领:指保持高位。

D.公父母春秋高 春秋:指年里年龄。

 

 

以下19-20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是

19 (1)其罪当与童贯等 (2)帝殊有难色(3分)

A (1)他的责因当归于童贯等人 (2)皇上有十分为难的神色

B (1)他的罪责因当与童贯一样 (2)皇上有特殊的为难神色

C (1)他的罪责因当归于童贯等人 (2)皇上有特殊的为难神色

D (1)他的罪责因当与童贯一样 (2)皇上有十分为难的神色


20 (1)汝归勿遽言 (2)奈并累若属何(3分)

A (1)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 (2)为什么又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呢

B (1)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 (2)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办呢

C (1)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 (2)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办呢

D (1)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 (2)为什么又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呢


21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3分)

(1)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 (2)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

(3)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 (4)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

A (1)|(2)|(3)(4) B (1)(4)|(2)|(3)

C (1)|(2)(4)|(3) D (1)|(2)|(3)|(4)

22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李箬水认为高俅败坏军政,以致金人入侵,应降低他生前官爵俸禄的登级,而不应循常习故, 用隆重的礼节为他治丧。皇上当即接受他的意见,不再为高俅挂服举丧。

B 金人邀请宋钦宗出郊,却又中途变卦,逼钦宗改换服装以侮辱宋朝。李若水坚守气节,大骂 金人,虽惨遭毒打,仍未动摇自己的忠心,并以绝食对金人的诱降表示抗争。

C 李若水不愿为了能回家侍奉父母而投降,他严词拒绝了仆人要他屈从金人的劝说。但又流露出 对 父母的牵挂,要仆人转告兄弟慢慢地禀告父母,不要惊吓了老人 。

D 粘罕诱降李若水遭到失败,于是下令杀掉他。李若水义无返顾,骂不绝口,金人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喷血痛骂,以至遭裂颈断舌而死,景象十分惨烈。

三(1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3-26题。

转基因作物同普通作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早在1983年,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怎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靠杂交方式

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 抗植物病毒的特性 抗某种害虫的特性等。用以移植的基因可来自任何生命体:细菌 病毒 昆虫等。

转基因作物目前在世界上已种植有1000万公顷左右,种植最多的是棉花 玉米和西红柿等。在实验室试种的还有莴苣 西瓜 稻谷等品种。实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之外,还在于提高这些品种的抗病毒能力。

但同时也有专家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险。比如栽种的那种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加快出现一些更难对付的害虫。这类作物的所有分子都分泌出一些微量的“杀虫药”,一种象任何一种农药一样能选择杀死某些害虫的“雾剂“。尤其是那些能抗除莠剂的作物,它们一旦同野
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之后,那些“表姐妹”就会因此而成为除莠剂无法除掉的变种了。

对于这种技术,尽管还有些问题需要继续研究,但这确是人类9000年作物栽培史上的一场空前的革命。

23.根据文意,对“转基因作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因环境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化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B 一种利用移植其他生命体基因而形成的新的杂交作物。

C 能够产生抗除莠剂 抗植物病毒等额外基因的作物。

D 移植了其他生命体基因从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24 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新害虫的出现与能抗虫害作物分泌的“雾剂”污染环境有关。

B 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促使更不容易杀死的害虫出现。

C 美国的那种转基因的玉米和棉花品种是无法对付害虫的。

D 那种能抗虫害的作物,在抗虫害的同时,有保护了一些害虫。

25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所有品种都得到推广种植。

B 更难对付的害虫的加快出现将是转基因作物给环境带来的最大危害。

C 提高作物抗病毒的能力仍然是转基因技术研究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D 增产并不是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目的,提高抗病毒能力是研究者最感兴趣的。

26 对文中提供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生物学家知道怎样通过转基因技术使作物产生抗除莠剂等特性不过十多年时间。

B 野生植物同抗除莠剂作物杂交之后的变种已经给农业生产带来新问题。

C 转基因作物可能给环境带来危险是转基因技术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D 转基因是一种新的生物工程技术,它给作物栽培带来从未有过的根本改革。
 
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

第Ⅱ卷(共90分)

四、(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7-30题。

报 秋 宗璞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籍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控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署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
,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种玉籍花精神罢。

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样自嘲。

玉籍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有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未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幕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
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籍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原故,不容虫豸近身。

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

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前几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
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27.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
(1) 作者为什么吃惊?(2分)
答:因为 (不超过8个字)
(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3分)
答:因为 (不超过10个字)
28.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红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不超过12个字)
29.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字和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8分)
(1)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 (不超过26个字)
(2)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 (不超过26个字)
3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3分)
A. 玉簪花的芳香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可以提醒人们秋的到来,让人减少一些惰性。
B. 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赞美那种“生活上而下比,工作上而上比”的玉簪花精神。
C. 作者对“领取而今现在”一句的吟哦让人体味到一种悠然自得、面对现实的人生态度。
D.“领取自己那一份”,是是劝尉人们要及时把握自己应得的那一份,而不要有非分之想。
E.作者借助比较的手法,巧妙地写出了玉簪花所散发出的与其他几种花不同的芳香。
F.作者把玉簪花的绿叶描写为“绿波”,使人联想到生活的长河,有广阔的空间感和深邃的时间感。
五、(10分)
31.写出下列名言名句的上句或下句(只选三句)(3分)
(1) ,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2) 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赠花卿〉)
(3)旧时王谢堂前燕, (刘禹锡〈乌衣巷〉))
(4) ,早有晴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32.下面一段话中有重复的地方,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必须删除的有哪三处?把要删除部分的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只填3个。(3分)
一个人这所以会变坏的原因,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没有把握自己,受了坏人的影响,才逐渐变坏的;如果这个人能把握住自己,能抵制多方面的各种坏的影响,那么,他还会变坏吗?
删除部分: 、 、 。
33.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发“时间”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4分)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不超过60个字)
六、(60分)
34.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20分)
要求:①根据所提供的开头和结尾,补写中间的内容。
②补写部分要与所提供的开头结尾衔接得上。
③补写200字左右。
 
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小乐回到家, 看见自己的一只鞋已洗得干干净净地晾在门口,但另一只鞋妈妈没有洗.

小乐穿着一双干干净净的鞋上学去了.

35.根据下述材料, 按要求作文.(40分)

现今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差异较大, 有的像鸡蛋壳那样脆弱, 有的却很坚韧. 那么你是怎样的呢? 从后面两个题目中, 选择一个合适你的情况的题目, 举出实例, 写一篇关于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

要求: 1. 把不选的题目划去; 也可两个都划去, 另拟一个适合表现你的心理承受力的题目. 

2. 可任意运用叙述, 描写, 抒情, 说明和议论几种表达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

3. 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

不少于600字. 



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广州网易 BBS bbs.nease.net.[FROM: max1-15.guangzh]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