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外国文学>>大话名著>>《尤利西斯ULYSSES》读本2 

主题:《尤利西斯ULYSSES》读本2 
发信人: dgmoondream(人淡如菊)
整理人: amwcp(2003-05-02 00:44:49), 站内信件
《尤利西斯ULYSSES》读本2 
       
  萧乾说过《尤利西斯》是本“天书”,天书是不可解读的,我认为称为“大书”好点,因为主要努力用心读,还是可以弄懂一两成,甚至更多。如果说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社会的探险史,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是心灵的浪漫史,那么《尤利西斯》就是心灵的探险史。《追忆似水年华》是优雅的,《尤利西斯》却是世俗的,诗人卞之琳是不喜欢《尤利西斯》,说太“脏”,亵渎了英语的纯洁性。但是世界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就是生活在世俗中,绝对纯洁的生活只能存在于文学作品或者人们的理想中吧。读了前几章我就觉得《尤利西斯》绝对和亨利.米勒的《北回归线》那种令人不忍卒读的恶俗是完全不同的。我以后将对每篇前乔伊斯的写作纲要做分析和里面的内容谈一下自己的看法。等读完全书再写个总结。我以后打算用《尤利西斯》做我的论文答辩,一来是这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二来那些老教授应该没几个读过这本书的,我怎么讲,他怎么信。《尤利西斯》是意识流主义的先驱,书中人物的思绪往往是变幻无常的,跳跃的,但是这不同于疯子的胡言乱语,认真细读就会发现那些思想之间是有联系的,而且整体感觉还是很严谨的,这在下面章节的论述中将阐述。
                                                         第一章
  第一章主要说的是斯蒂芬母亲去世后,住在圆形炮塔的最后一天的早上的事情。
  “写作纲要”分析:“学科-神学”,因为第一章里面大量涉及信仰的问题,斯蒂芬母亲临终时希望他可以皈依基督教的,并这她祷告,但是他有点迟疑,就在这时他母亲断气,所以斯蒂芬觉得害死,他得母亲死不瞑目,为此,他做过几次恶梦了;“色彩-白、金黄色”白色是代表死亡,金黄色代表宗教,因为宗教的法器大多是金黄色的;“象征-继承人”主要是指宗教的传承的;技巧-谈话(年轻人的),这章的情节基本是靠斯蒂芬和勃克.穆利根谈话来推进的。由于是年轻人之间的谈话就显得粗鲁直率。
  勃克.穆利根是个医科学生,他说话喜欢引经据典,而且特别喜欢莎士比亚的作品,不过他喜欢顺口雌黄,所以斯蒂芬开始不喜欢和他同住了。刚刚丧母的斯蒂芬正陷入深深的自责中,他对自己的信仰产生了动摇与迷惘,同时他又是爱尔兰的爱国主义者、民族主义者,他对英国人怀有仇恨,因为爱尔兰1491年成了英国殖民地(爱尔兰直到1922年才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出来,北爱尔兰即爱尔兰北部,至今仍然是英国的殖民地,作品设定发生的时间是一九O四年六月十六日这一天内的十八个小时内),他对穆利根招来炮塔的英国人海恩斯含有明显的敌意,这也是他决定搬出炮塔的重要原因,书中写道“这种笨头笨脑的撒克逊人......腰缠万贯,脑满肠肥”,而且海恩斯的工作是搜集爱尔兰的民谣和俗语,斯蒂芬对这种行径视为英国人的文化掠夺,显得愤怒和不屑,而海恩斯整晚说梦话,让他不能安睡,只是事件的导火索罢了。
   对他伤害尤深的是勃克.穆利根曾在他背后说“他(指斯蒂芬)母亲死和叫人恶心”勃克.穆利根拼命辩解,那是无心之失
  “......可我无意损害你母亲死后的名声。”
    他越说越理直气壮了。斯蒂芬遮掩着这些话语在他心坎上留下的创伤,极其冷漠地说:
    “我想的不是你对我母亲的损害。”
    “那么你想的是什么呢?”勃克·穆利根问。
    “是对我的损害,”斯蒂芬回答说。
这种深深的伤害,让他无法和勃克·穆利根继续住下去了,当穆利根问他要炮塔的鈅匙时,他就决定不再回炮塔住了。
  
隽语录:他惧怕我的艺术尖刀,正如我害怕他的利器钢笔--乔伊斯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