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GB()
整理人: jeter(2000-09-15 19:30:33), 站内信件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lassmate 讨论区 】 【 原文由 MonAmour 所发表 】 ------------- |学 校 简 介| -------------
在山川秀丽、人文荟萃的六朝古都南京, 坐落着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南京 大学。
南京大学是国家教委直属重点综合大学,迄今已度过了95个春秋。 她的前身是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而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 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8月更名 为国立南京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以南京大学和金陵大学的文理学院为 主体,奠定了今日南京大学的基础。学校由鼓楼校区和浦口校区两部分组成,占地 104公顷。每年的5月20日是校庆纪念日。现任校长是物理学家蒋树声教授。
南京大学素享盛誉, 早在20年代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时期即有“北大南高” 之称。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今天的南京大学更以学科齐全、师资力量雄厚、人 才培养序列完备、科技水平高著称。
近十年来,南京大学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现代科学进步的需要, 在发挥现有优势,进一步强化骨干基础学科的同时,积极更新改造部分传统学科、 拓宽专业中径、调整培养目标和科研方向,大力发展应用、新兴学科,特别是应用 文科和以高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工程学科。南京大学加强学科的交叉、结合 和渗透,优化学科结构,已突破文理型综合大学的框架,形成人文、社会、自然、 技术、生命、现代工程和管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格局。成立了文学院、 法学院、国际商学院、社会工程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技术学院、地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和医学院。现有36个系,4个公共基础课教研部、 室,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外国学者留学生研修部以及研究生院、成人教 育学院等管理机构。共有69个本科生专业,7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 8个专科生专业、102个硕士生专业,52个博士生专业,11个博士 后流动站招收33个专业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还有64个成人教育专业。学 校现有18个国家重点学科和11个省重点学科,9个系科专业被国家教 委确定为国家基础学科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已成形了包括专科、 本科、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教育的完整的人才培养序列。
南京大学拥有众多的国内外著名科学家和一大批很有造诣的中青年学者。在现 有2200多名教师和科研人员中,有教授、副教授110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193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位委 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国家教委 确定的首批跨世纪优秀人才2人。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有近200人先后在南京 大学求学或执教,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多。南京大学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9人,工 程院院士2人,列全国高校第三位,其中曲钦岳、冯端、闵乃本三位院士被国家科 委聘为国家基础性研究重大关键项目首席科学家,分别主持国家“攀登计划”中的 有关重大课题。
南京大学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拥有103个各类实验室, 其中包括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专业实验室;拥有计算中心、现代 分析中心、教育技术中心、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第一个“太阳塔”等大 型教学科研实验基地;编辑10余种国家级、省级刊物,并建有出版社。图书馆藏书 350多万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南京大学为国家培养了8万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 。现有各类在校生18000余名,其中本专科生8300余名,研究生3000 余名,外国留学生300余名。南京大学具有“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治学 传统,贯彻“全面培养、强化基础、因材施教、增强活力”的教学工作指导思想, 培养的学生素有“起点高、基础厚、后劲足”之誉。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 来,南京大学一直是全国授予博士、硕士学位专业数和博士生导师数最多的高校之 一。学校不断改革研究生学位课程,采取本一硕连读、硕一博连读、直接攻博,国 内外、校内外联合培养等模式,到目前为止,已培养了5200多名硕士、博士, 其中授予博士学位550人,包括中国古代文学、计算机科学、地质学和无机化学 4个专业的我国自行培养的第一位博士。所培养的博士、硕士毕业中有20人于1 991年获得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称号。
南京大学既是重要的人才培养中心,又是重要的学术研究中心。目前, 全校设有 70多个研究所、室和跨系跨学科的研究中心。这种多学科联合的科研中心大大促 进了学校新兴边缘学科和整个科研工作的发展。南京大学以“加强应用、注重基础 、发展边缘、促进联合”为科研工作指导思想,既注意保持现有基础理论研究的特 长,又注意面向经济建设,加强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研究和社会科学对现实问题的 研究,凭借着雄厚的研究力量和先进的研究手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78年以 来,学校部省级以上的科研获奖数目一直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共荣获部省级以上科 技奖励7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2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8项,国家创 造文明奖和国家星火奖7项。根据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在世界权威性的三 种科研检索资科《科学引文索引》(SCI)、《科学评论索引》(ISR)和《科学技术 会议录索引》(ISTP)反映出来的论文指标中,南京大学也一直名列前茅。1992 年至1995年南京大学被《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论文数量居全国高校之首。
学校依托学科优势,积极发展科技产业,形成了以生物生化、特种材料、 精 细化工、电子信息和机电设备等为主体的科技产业体系,开发、生产了一批高技术 、高效益的产品,并与若干地区和企业建立了一批教学、科研、开发、生产联合体 ,并创建了南京大学科技工业园区。 南京大学也是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最活跃的大学之一。近年来, 先后派出18 00多人出国学习进修、访问考察和合作科研,接受来自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 区的留学生和访问学者2000多名,与国外8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 交流和协作关系,开辟了许多国际合作培养人才和合作科研渠道,与美国霍普金斯 大学合作创建了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与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工商与行政事务管 理学院合办了商业硕士研究生班,与德国哥迁根大学联合建立了中德经济法 研究所 ,与日本邮政省合建了中国唯一的“多媒体远程卫星教育系统研究室”。1982 年以来,南京大学共与国外进行了近百个项目的合作,并先后主办了50次国际会议。
南京大学发挥自身的学科、人才和技术优势, 主动为国家和地方的现代化建 设服务,迄今为止,已先后与江苏省各级政府部门及有关企事业单位签订了100 余项合作协议。作为国家教委与江苏省政府共建的重点大学,南大一直把为江苏经 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作贡献为自己应尽的重要职责,努力为江苏培养更多的人才,贡 献更多的科技成果。不断的开拓进取,使南京大学的事业蓬勃发展。1988年以 来,南京大学被国家教委列为综合改革试点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高校。199 2年1月,江泽民书记来南京大学视察并亲笔题词:“把南京大学办成具有国际影 响和富有特色的教学科研中心”。1994年11月,南京大学顺利通过国家“2 11工程”部门预审,并于1996年8月通过“211工程”立项审核,成为首 批列入国家“211工程”计划的少数重点大学之一。目前,全校师生员工同心同 德,锐意进取,力争通过全面实施“211工程”建设规划,使南京大学跻身国际 一流大学行列。
1995年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名,南京大学名列亚军。 1995年组队代表中国参加“亚洲大专辩论赛”获冠军。 1996年南大学生刘欣参加在英国伦敦举办的“国际英语演讲比赛”,获冠军。 最近,1997年12月,由美国学术权威杂志《科学》评出中国大学排名榜,南京大学 超过清华,中国科大,复旦等,名列第二。 (排名从1到10: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 兰州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 -- MonAmour
E-mail: [email protected]
※ 来源:.广州网易 BBS bbs.nease.net.[FROM: max2-34.guangzh]
※ 转载:.广州网易 BBS bbs.nease.net.[FROM: ppp88.guangzho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