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xiaoyaoyoume()
整理人: jeter(2000-11-13 23:24:49), 站内信件
|
2.7 突现(Emergence)
系统几乎一直有这样的特点,即整体(总体)的特征不可能(理论上也如
此)由构成整体的部分来推断,即使对每一部分或其局部不完全的组合的特性
已完全研究清楚也是如此。整体中新特征的显露称为突现。‘突现往往用于解
释生命、意志、意识等等复杂现象。实际上突现也同样可沿用于无机系统。早
在1868年T.H.赫晋黎就曾提到水的特性——“水性”——就无法从我们对氢
和氧的性质的了解推论出来。Lloyd Morgan(1894)对突现的重要意义非常重
视。他认为,毫无疑问“在组织结构的不同层次上,物质的组合配置显示出新
的出人意料的现象,其中包括最引人注意的适应机制。”突现是很普遍的,Po
-pper(1974::281)曾经说过:“我们生活在突现的新奇事物的宇宙中。”
突现是一个描述性概念,它和分析(分解)看来是不相容的,特别是在比较
复杂的系统中更是如此。只是简单地说一说(过去就是这样做的)突现是由复
杂性引起的,当然并不是一种确切的解释。整体的最值得注意的两个特征可能
是(1)它们反过来又可一以作为系统更高层次的组成部分;
(2)它们能够影响较低层次组分的性质。
后一现象有时被称为“下行原因”(downward causation)(CamPbell,19
74:182)。突现论(emergentism)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谁若否定它就
势必要对物质学说采取泛心论(万有精神论,Pan-psychism)或物活论(万
物有生论,hylozoism)的观点。
有两种反对突现论的错误主张必须驳斥。头一种是认为突现论者就是活
力论者。这种看法对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的某些突现论者来说确实是恰当的
,但对现代的突现论者就不合适,因为他们都毫无保留地接受组成性还原论,
因而就不是活力论者。第二种主张认为有一部分突现论者提出有机体只能作
整体研究,任何进一步分解(分析)都不可行。或许有某些整体论者(holi
-sts)曾经这样讲过,但是这种观点和百分之九十九的突现论者是相反看。
所有的突现论者都认为解释性还原论并不完善,因为在等级系统中复杂性较
高的层次显露出新的、事前不能预测的特征。由于每个层次都具有较低层次
所不具有的性质,因此,对复杂系统的研究必须在每个层次上进行。
近来有些学者由于“突现”这词多少具有形而上学色彩而弃置不用。辛
普森(1964b)认为它属于“结构性”方法,洛兰茨(1973)则将之归于闪
烁出现,并不稳定。然而很多学者目前都采用“突现”这个术语,它和“选
择”这个词一样,在使用过程中已经消除了活力论和目的论的涵义而得到“
净化”,所以我认为没有理由不采用它。
生命系统的等级结构
复杂系统往往具有等级结构(Simon,1962),某一层次上的实体组合
成为次一较高层次的新实体,如细胞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组成系
统。非生物界也有等级结构,例如基本粒子,原子,分子,晶体等等,然而
等级结构只是在生命系统中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Pattee(1973)认为生
物学中的一切问题,特别是和突现有关的(见下文),最终都是等级结构的
问题。
虽然等级结构已引起普遍兴趣,但是我们对它的种类以及每一种的特性
却并不十分清楚。在生物学中显然有两类等级结构。一类是组成性等级结构
(constitutivehierarchies),例如各种高分子、细胞器、细胞、组织、
器官等等。在这样的等级结构中较低层次的成分,例如组织,组合成新的单
位(器官),这新的单位具有单一的功能和突现的性质。组成性等级结构的
形成是生物有机体最重要特征之一。在每一层次都有其本身的问题,有待解
决的疑难以及各种各样的学说。这些层次中的每个层次构成了生物学的单独
学科:分子——分子生物学,细胞——细胞学,组织——组织学等等,直到
生物地理学和生态学。辨别这些等级层次在传统上就成为将生物学划分为学
科领域的一种方式。学者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投身于不同层次的研究。分子生
物学家对功能形态学者或动物地理学家的研究课题一点也不感兴趣是很自然
的,反之亦然。对从事某一特定层次研究工作的学者来说,其他层次的问题
和发现通常是和他毫不相干。要充分认识生命现象就必须对各个层次进行研
究,然而正如前面所指出,较低层次的研究发现对解决较高层次所提出的问
题一般并没有什么帮助。一位著名的、获得诺贝尔奖的生物化学家曾经说过
:“生物学只有一种,那就是分子生物学。”这只能表明他对生物学无知。
由于生物系统的正常运转需要有这么多的组成部分参与,因而对一位从
研究的科学家来说在目前条件下如何选择哪一个层次进行研究将能对了解生
命系统作出最大贡献就是一个战略抉择和兴趣问题。这也包括舍弃某些未揭
开的黑箱在内。
另一类完全不同的等级结构可以姑且定名为集聚性等级结构(aggtegs
-tiolllhiCfstChy)。最为人所熟知的范例就是林奈分类范畴的等级结构。
由种经属、科、直到门、界。这完全是为了方便所作的安排。在这样的等级
结构中,较低层次的单位——例如属下的种,或科下的属——并没有经由任
何相互作用组合成突现的新的较高层次作为一个整体。它只是由分类学家将
分类群按高低等级排列而成。这种说法的正确性并不会由于(自然的)较高
分类群中的所有成员都是一个共同祖先的后代这一事实而削弱。将分类范畴
校等级排定的这种等级结构基本上只是一种分类手段或策略。
除此而外,我不知道是否还有其它种类的等级结构。
整体论-机体论(Holism-Organscism)
从亚里斯多德开始,许多远见卓识的生物学家对完全按还原论观点看待
生物学问题一直不满意。其中大多数生物学家只是强调整体,也就是系统的
集成(整合)。另一些学者则求助于形而上学的力量来规避科学解释。直到2
0世纪“活力论”一直受宠。当Smats(1926)提倡采用“整体论”这个术语
来表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时,这个术语本来是很合式的,然而却不幸地从一
开始就被他赋予了活力论观点。“机体论”这个术语似乎是由Ritter(1919
)首先创用,现在已广泛流行(Beckner,1974:163)。Bertalanffy(19
52)曾列举了三十多位赞同整体论一机体论观点的著名学者来说明这种情况
。这个名单并不完整,其中甚至还不包括Lloyd Morgan,Jan Smuts,J.S
.Haldane。由Francois Jacob(1970)提出的“集成体”(“整合体”,i
-ntegron)概念虽然引起了很多争论,然而却是对机体论思想的支持。
和多少具有“活力论”观点的早期“整体论”不同,近代的“整体论”
是彻底唯物主义的。它强调较高等级层次的单位大于其部分之和,因此将整
体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总会遗留下未分解的残存物,换句话说,那就是说解
释性还原论不能说明问题。更重要的是“整体论”还强调了每个层次的问题
和学说的独立自主性,最终就必然是生物学作为一个整体的独立自主性。科
学的哲学再也不能忽视生物学的机体论概念,而仍将之看作是活力论因而属
于形而上学。科学的哲学若仍然囿于在非生物世界所观察到的事物就是十分
可悲的。
许多科学家集中精力于孤立事物和孤立过程的研究,好像它们是存在于
真空之中。“整体论”的最重要方面可能是它着重于关系(relationships
)。我总感到自己对关系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这就是为什么我把物种概念
称为关系(性)概念,为什么我研究遗传革命(1954)和遗传型的内聚性
(1975)——这两者所研究的都是关系(性)现象。我对豆袋遗传学的非
难(1959d)也是基于同一原因。
其它的人也有同样感受。画家Georses Braque(1882-1963)曾声称
:“我不相信细节,我只相信它们的关系。”当然,爱因斯坦的全部“相对
论”就是奠基于对关系的考虑之上。当讨论在不同的遗传环境中,基因的选
择值(selective value)也随之变化时,我曾开玩笑地将这一概念称之为
基因相对论。
-- 岂能尽入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 修改:.xiaoyaoyoume 于 Nov 13 00:00:14 修改本文.[FROM: 61.157.167.107]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61.157.167.1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