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winwan(泡沫~~从头再来)
整理人: qdanger(2003-03-24 13:08:08), 站内信件
|
到福州,转眼好几天了,久闷在机房,人若楚囚,形容不免枯槁,神色多有憔悴,对自己说,早晨早点出去吧,出去看看,也,走走
走到地面上恰似重回人间,而此时的人间,竟不期然的春天又至,朝雨晨雾中,迷漓满眼的竟是行行的榕树,和树冠上氛氤弥漫的粉白色的雨气。于是心中油然而生出一点诗意“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哪跟哪儿呀,我自嘲的想着,上下两句整个一个关公战秦琼,是呀,古诗古词已弃,现今的文字又是臭屁,既没有言语的欲望也没有言语的能力,我,整个一个傻帽
这样一边想着一边就低着头漫无边际的走开去了,走过一片绿地,见昨夜的霜凌还在,不由得打了个寒颤,抬望眼,不远处已经是东街口的车站了,天刚刚亮,整个街道弥漫雨气之中那个站牌孤单矗立,于是在这个人少早晨无端平添了几分清寒廖峭,招手,的士来了,上车,
“去海关,五一北路。”
说的时候,我都象个老福州一样,看着我的样子,谁会知道我是人在天涯,漂泊在这留的一个游子呢?
福州其实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历史名城把,我在脑海里收索了一下,一下子冒了很多人出来,古来福州素有“海滨邹鲁”之称,历史上有无数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们当中有五代开闽的王审知,南宋爱国名相李纲,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启蒙思想家严复,文学家林纾,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海军元老沈葆桢,“二七”革命烈士林祥谦,文学大师谢冰心,科学家侯德榜、高士其、陈景润等等。他们的行迹,故居和祠墓,至今有许多仍完好无损。当然,这些都是向同伴老徐探讨得到的结果,其时我只是对严复很有印象,这个人是一个有名的翻译家,最早个中国带来西方思想的人把,当然最有名的译作就是卢索的《论法的精神》了,另外林纾好像也是一个翻译家,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最早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应该是出自他手,不过那个时候的译名好像叫《黑奴嘘天怒》(没有考证,也许不是),还有一个人就是冰心了,提到她,我就不由得想到张恨水,现在好像在放映张的同名小说电视剧《金粉世家》,据说,张叫恨水的原因就是因为当年没有追到冰心,所以就改名叫恨水,其意取之为――“恨水不结冰”之意,至于是否属实,就不得而知了,不过,由此也可以看出那个世道的文人的八卦了;写到这里,我又想到一个人,那就是舒婷了,这个女诗人好像在福州待过,现在居在那里,就不知道了,也许还在福州把,记忆最深的还是她的《致橡树》把。
第一次来福州还是去年的今天,巧的很是,那天也是下雨,也许,和老天有着某种约定一样,让我去感慨这片土地,就是今天,在同一个地方,还是同一间酒店,我思索着上面的话。
车很快的到海关了,在海关的门口,风还是在吹,雨,也一直在漂,我在春寒的风雨里,埋头进了海关的大门,也开始了我一天暗无天日的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