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科学大观>>● 自然科学>>科学自由谈>>关于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讨论

主题:关于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讨论
发信人: scitech()
整理人: bsese(2000-09-27 00:21:29), 站内信件
科学研究是智力密集型劳动,其运作规律与产业劳动是有很大不同的,因此对
科学研究的管理也应该有所不同。现在的科研管理,从课题审批到报酬的分配
都存在着很多与科研规律不相适应的地方,可以从中明显地看到工业生产管理
的影子。当前我国提倡“科教兴国”,提倡创新,应该首先研究科研的规律,
从这个规律出发改变科研管理模式,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宽松的科研软环境,与
此相比,所谓的投入巨资的“创新工程”、“长江计划”等则只有短期的宣传
作用,只是一种噱头,对改善科研人员的地位、待遇和科研环境并没有根本的
作用。本站从今天起开展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活动,希望诸位科技同仁积极参与
,在学术论坛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为推动科研体制改革献计献策。今天,首先
围绕课题组的构成问题提出作者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从科研目的出发,课题组应该围绕科研问题组织人力。但是,科研项目在
审批过程中,审批单位往往从降低投资风险的角度出发,希望课题组在人员构
成上体现出年龄层次上的老、中、青搭配关系,在职称结构上体现出高、中、
低搭配。为了迎合这种要求,增加取得投资的几率,科研人员在课题申报过程
中提出的课题组构成方案通常有4-6人组成,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齐备,

年龄自然也是覆盖了从20-60的范围。实际上其中真正的课题组成员可能只有
1-2人,特别象计算流体力学这样的课题,程序的编制、算法的研究往往是由
一个人完成的,但是在申报课题时仍然需要1、2、3、4、5地罗列一串名字。
尤其是因为著名教授的号召作用强,所以有一些老先生往往同时出现在多个课
题组的名单中。这种类似于果戈里在《死魂灵》中描述的方法使得审批单位根
据课题组人员组成判断投资风险的方法失去客观依据。因此,根据课题组人员
构成决定课题投资的方法值得商榷。

    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放弃过去那种对课题组人员构成上的教条主义做法,
根据课题特点和课题负责人的能力决定是否给予资助。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该
作到对课题的学术难度和课题负责人的学术能力进行正确的评价,因为课题主
要是由课题负责人规划完成的,课题组的其他人都是围绕课题负责人的学术计
划进行工作的(先不考虑这些人根本不参与研究这种情况),课题负责人是课
题组的纲和领,抓住这个关键才能正确评价课题投资的风险程度。其次,应该
放弃对课题组人数约定俗成的限制,在确定了课题难度和特点后,对于某些只
需一人完成的项目,可以根据学术委员会的意见放宽对人数的限制——在科研
中人多未必是好事。

    以上粗浅意见仅供大家参考。

  
流体中文网
http://fluid.163.net

--
流体中文网
http://fluid.163.net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79.7]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