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GB()
整理人: pigboy(1997-09-07 17:00:13), 站内信件
|
为了进一步扩建导弹研制基地,国防部五院又在北京的南苑、长辛 店和永定路成立了3个分院,井从全国大专院校优选了4000名大学毕业 业生,从部队选调了一批优秀的军政干部,并选调了一批累质好的复转 军人到工厂充当工人。 中回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刘传诗和吴之真两位副院长,就是当年选调 去的军政干部。30年后两位老人向我谈起这段历史时,你一句,我一段 ,显得特别的激动而又亲切。 我开始去南苑时连个窝都没有,就住在原来日本鬼子修的一个破飞 机库里。冬天冷,夏天热,一下雨还漏。几百人全挤在一块,臭哄哄的 ,连桌椅板凳都没有。 60年代生活非常困难,聂总动员各大军区支援这支火箭部队,沈阳 军区的陈锡联派人送来了黄豆、苹果等食品,虽然我们都在一个食堂吃 饭,但为保证技术人员的身体,早点搞出火箭,政工干部都让给技术人 员吃。那时的定量是38斤,为了省点给家中孩子吃,我有时饿着肚子不 在食堂吃饭。不过那时的人也真怪,啃白莱帮子,吃麦糊糊,肚子虽然 空空的,但精神却很饱满。 当时有不少知识分子想多学点业务,但又怕说是“白专”。后来聂 老总有个规定:一个星期只有1/6的时间搞政治工作,其它时间不要侵 犯。记得有一次陈老总在一次报告大会上说:“什么是政治挂帅?你打球 的,政治挂帅,就要挂在球上,你搞导弹的,就要挂在弹上!”
1962年3月21日,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火箭升 空10秒后,一个跟头从空中栽落下来,白发苍苍的老专 家和无数科技人员抱头痛哭。两年后的1964年6月29 日,“东风Ⅱ号”终于发射成功!
1962年3月21日,中国第一枚自己设计出来的火箭—东风Ⅱ号终于 高高竖在了发射架上。 这是戈壁滩上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数千名火箭将士云集在冷风萧 杀的发射场上,等待着那辉煌的一瞬。 中国,从主代火箭到近代火箭,走过了千年的历史。但能否从近代 火箭一步跨入现代火箭的行列,关键就看今天这一下了。 “点火---” 随着发射指挥员一声令下,火箭一跃而起。人们鼓掌、欢呼狂跳。 然而,刹那间,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人们一下子全傻了:火箭升空 10余秒后,由于控制系统失灵和发动机起火,火箭一个跟头便从空中栽 落在了离发射架300米处的地上,将一个厕所炸了一个大坑。 成千上万火箭将土近两年的心血,毁之一旦。 白发苍苍的老专家和无数科技人员抱头痛哭。 9万平方公里的巴丹吉林大沙漠,仿佛也陷入了痛苦的沉默之中。 但中华民族毕竟是久经磨难的民族。在长期的内困外患中,火箭的 子孙们已炼就一副百折不挠的铮铮硬骨。火箭坠毁后,聂荣臻副总理严 肃指示:不许追查任何个人责任!并对参试人员进行了亲切的慰问。 于是,失败的痛苦,变成了强大的推进剂。 两年后的1964年6月29日,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中近程火箭—“ 东风Ⅱ号”,终于发射成功。 从此,中国开始了独立研制火箭的历史。 历史记住了毛泽东,也忘不了文化大革命。 正当共和国的翅膀刚刚起飞时,一场空前未有的革命“风暴”铺天 盖地,席卷而来。 于是,中国的火箭和整个民族一起,被迫穿行在愚昧加革命的“枪 林弹雨”之中。 1966年深秋,一枚头顶着真正原子弹头的“东风Ⅱ号甲”火箭,迎 着大漠的寒风和革命的“热风”,昂首挺立在55米高的发射塔上。 中国,要逆风发射!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进行的第一次导弹与原子弹二者结为一体的发射 试验。 在此之前,美国和苏联已进行过类似的发射试验,但他们都是向着 大洋发射,而中国这次却要在本国的国土上发射。这在世界史上,不仅 是空前的,而且到24年后的今天为止,也是绝后的。 本来,早在两年前,中国就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但核大国认为, “中国有弹,没有枪”(即没有运载火箭),依然将中国排斥在“核俱 乐部”之外。 显然,在那种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进行这样的发射,不仅要冒科学的 风险,还要担政治的风险。 为此,周恩来提出16字方针: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 无一失。 聂荣臻老总也赶赴发射场,亲自督战。当即写了遗书又交了“最后 一次”党费,后来被传颂为“戈壁七雄”的七位控制人员将要进入地下 控制室时,聂老总站在地下室的门前,亲自一个个点了名,并含着热泪 ,同他们一一握手。 历史无疑应当记下这七位英雄的名字:高震亚、王士成、颜振清、 佟连捷、张其彬、徐虹、刘志学。
-- 我是传说中的克隆熊猫。 KGB 的大名刻下了……
※ 来源:·Netease BBS bbs.nease.net·[FROM: 202.96.184.7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