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GB()
整理人: pigboy(1997-09-07 17:00:10), 站内信件
|
1935年,钱学森赴美求学。第二年便投师于当代力学大师卡门的门 下,参加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研究小组,开始了对火箭发动机热力 学的研究。几年后,他成了喷气推进实验室的负责人,并被当时的美国 学术界公认为力学界、应用数学界和火箭技术的权威学者之一。 钱学森回国的第二年初,便向共和国呈上了一份报告—《建立国防 工业意见书》。在这份意见书中,钱学森阐明了新中国建立国防工业的 必然性和可行性,并最早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重要的实 施方案。 周恩来接到这份意见书后,据说曾连续看了两遍。不日,便亲自主 持召开了军委会议,专门听取了钱学森关于导弹技术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 两个月后,在周恩来的提议下,中央作出了在中国建立和发展导弹 事业的决定。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五院正式成立 ,钱学森任院长,刘有光为政委。第二天,钱学森给全院讲的第一课是 :关于导弹、火箭的一般常识。 曾有上千年火箭历史的中国,今天要搞火箭,却要从零开始,只有 从零开始,这意味着什么呢? 1957年9月,以聂荣臻为团长,陈赓、宋任穷为副团长的中国政府 代表团赴苏,专门就新技术援助一事,同别尔乌为首的苏联代表团进行 了历时35天的谈判,于10月15日签定了中苏著名的“双十协定”—新技 术协定。 此协定规定,在1957年至1961年底,苏联将供应中国几种导弹样品 和有关技术资料,派遣技术专家帮助中国进行仿制,并提供导弹研制和 发射基地的工程设计,增加接收中国火箭专业留学生的名额,帮助中国 培养火箭专业技术人员。 同年12月24日,一辆从莫斯科出发的专列抵达北京。车上除102名 苏联火箭技术人员外,还有一份苏联“还给”中国的厚礼——两发P-2 近程地地导弹。 毫无办法,历史就是这祥的有趣:200年前中国的康熙皇帝送给俄 国沙皇两箱中国的古代火箭,200年后苏联“老大哥”又将两枚现代火 箭送给了中国。 这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历史的必然?
1960年,赫鲁晓夫下令撤走了在华的全部苏联专 家。陈毅说:脱了裤子当当,也栗把中国的尖端武器搞 上去!1960年9月10日,在苏联专家撤走17天后,中 国成功地发射了一枚苏制P一2导弹。
然而,由于人人都知道的历史原因,到了1960年,正当中国仿制 P-2导弹的工作进入最后阶段时,赫鲁晓夫却下令撤走了在华的全部苏 联专家。 同时,大自然的灾难和人为的恶果,也几乎一并落在了中华民族的 头上。 刚刚站起的中国,还要起飞吗? 离开了“老大哥”的中国,还能起飞吗? 回答是肯定的。中华民族是不折不挠的民族。千年前能搞出世界上 第一枚火箭,千年后的今天,同样能搞出火箭! 毛泽东指示: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不能放松或下马。 邓小平表示:国家困难,其它工程项目可以适当下马,但国防尖端 武器的研制和试验不能下马,砸锅卖铁也要搞下去! 陈毅说:脱了裤子当当,也要把中国的尖端武器搞上去!你们只要 把导弹、原子弹搞出来,我这个外交部长的腰杆就硬了。 聂荣臻说:我们不仅要仿制导弹,还要自己设计自己的导弹。 所有的火箭子孙也都在心里呼喊: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搞出中国 的火箭! 显然,中国的火箭,是逼出来的。本来,在国防部五院的成立大会 上,聂荣臻无帅就明确了中国火箭发展的方针:“自力更生为主,力争 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资产已有的科学成果。但后来却被逼走上了一 条完全是自力更生的道路。如同一个人,正顺着一架梯子往一座高楼上 登攀时,有人却突然从脚下抽走了梯子。于是,这就逼着你只有用双手 抠着墙缝往上爬。 就在苏联撤走专家17天后的1960年9月10日,中国第一次在自己国 工,用自己生产的国产燃料,成功地发射了一枚苏制P2导弹。 接着,1960年11月5日,中国第一枚近程导弹,又一举发射成功。 聂荣臻副总理亲赴戈壁发射场,指挥了这次发射,在庆祝的宴会上 ,聂荣臻高高举着酒杯,向全体火箭将士自豪地说: "今天,在祖国的地平线上,终于升起了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 弹。我们将庄严宣告:这是我国军事装备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紧接着,中国的火箭将士们,忍着饥饿的肚子,又开始了从仿制 苏联导弹轻人自己设计导弹的艰难跋涉。
-- 我是传说中的克隆熊猫。 KGB 的大名刻下了……
※ 来源:·Netease BBS bbs.nease.net·[FROM: 202.96.184.7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