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ot586()
整理人: 2sinxcosx(2003-09-26 22:02:56), 站内信件
|
人类对地球的新认识(3)
---------------------------------------------------------------------- ----------
搜索太阳系以外的恒星系统与地外文明 银河系中已知的恒星约有1000亿颗,其中单个恒星大概500亿颗,与太阳相类 似的恒星大概有100亿颗。因而银河系中理应有许多类似太阳系的行星系和类似地 球的行星。
通过直接探测这些类太阳系的行星系和类地球的行星非常困难,用一架现有 的望远镜想既能看到恒星,又能看到其周围的行星是不可能的,因为恒星与行星 的光度相差太大,以太阳系为例,在可见光区,太阳与任一行星的光度差为107~ 108倍,即使在红外区,也相差106倍。另外,恒星和我们相距太远,即使最近的 恒星也和我们相距4.3光年,造成角分辨率很低,用现代的技术和最好的望远镜, 都很难进行直接探测。
尽管直接探测很困难,但可以通过间接探测方法来寻找这些行星。
方法之一是,由于行星围绕着恒星旋转,所以它在旋转过程中有一段时间要 挡住恒星的光线,此时看到的恒星上有一黑点,恒星的亮度在整体上有所减弱, 这个过程称为"凌"。以太阳系为例,地球的凌日过程大概为半天,每年有一次, 太阳光变为9.4×10-5星等。通过行星凌恒星时恒星的光变时间、周期,可判断 是否存在行星。
第二个方法是,当行星绕恒星旋转时,恒星也会绕全系统质量中心转动,由 于万有引力的作用,随着行星绕恒星公转,恒星也会相应地向靠近行星的方向移 动,这个过程叫做"摄动"。因此,尽管看不到行星,但可通过恒星位置的改变来 判断是否有行星。然而这个改变非常小,若将太阳系放到35光年处,木星对太阳 造成的摄动也不过5×10-4角秒。
第三个方法是利用恒星的视线速度来探测行星,由于行星的摄动,恒星绕行 星系质量中心,沿我们的视线方向稍微有靠近和远离的运动。在恒星的光谱线上 就反映为向紫外端或红外端的偏移,即其视线速度有周期变化。目前的观测精度 只能检测像木星那样的大型行星。
第四个方法是利用脉冲星,即中子星(老龄的恒星,由于引力塌缩以后,形 成密度非常大的恒星,旋转得很快,发出周期性脉冲),通过计算脉冲到达地球 的时间,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再用模型分解后则可得出是否存在行星。有两个天 文台各自观测脉冲星1275+12,认为可能有三个行星,周期在25天至100天之间。
上述的间接探测,都会遇到变化周期很长,需要积累多年观测才能判定的情 况。例如,木星绕太阳的周期约12年,天王星约84年。尽管如此,有些天文台已 经从1987年开始观测,近年来也陆续有找到行星的报道,下一世纪将会有更多的 发现。
除间接观测之外,最好是提高观测分辨率,直接找到行星绕恒星的图象。美 国有个21世纪探测计划,在1990年建立了TOPS(Toward Other Planetary Syste m)工作组。计划之一是通过地面的设备来搜寻木星类行星。在夏威夷建立口径为 10米的光学望远镜Keck I(现已建成)、Keck II及四个1.5~2.0米的望远镜组成 干涉仪,观测精度为10-4角秒。计划之二是使用中型空间设备,搜寻天王星类行 星,已提出三种空间光干涉仪,观测精度为10-5角秒,观测太阳附近100~1000 个星。计划之三是使用放置在月面或空间的大型设备,搜寻地球类行星,观测精 度为10-6角秒。
至于寻找地外文明,其概率更小,地球离太阳距离适中,稍近则来自太阳的 光和热太多,水将全部蒸发,稍远些则温度太低,使大气成分改变。另外,地磁 场和大气都保护着生物,所以,即使有许多行星系,也只有很少的行星能有生物 ,而且相距甚远,即使有智慧生物也难以相遇。但是,搜寻地外文明将是人类文 明的一大创举。1992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建立地外文明搜索(SETI)计 划,该计划尽管于1993年被美国参议院取消,但SETI研究所仍受私人捐款支持,2 1世纪可能再由NASA立项。SETI已建有分辨率很高的10亿通道的频谱仪,使用了大 型望远镜来搜索地外文明信号。1995年,SETI曾与澳大利亚合作,在NASA新的20 00-2020年计划中,仍有搜寻行星系与地外文明的计划。
1998年,建立空间站、重返月球和火星登陆计划,逐步现实化。月球、木卫 二、木卫四都可能有水,月球将是新的能源基地,月球表面土壤中丰富的氦3将是 新的能源,月球更是优异的天文观测基地,对下一世纪搜寻类地行星和地外文明 将有很大帮助。
-- ☆★浪漫☆孤云★☆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3.56.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