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医学保健>>药品仓库>>抗生素专题>>抗生素知识普及专题>>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应用新探(下)zt

主题: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应用新探(下)zt
发信人: vvovv(在水中燃烧)
整理人: duanshun(2003-03-14 10:51:21), 站内信件
  肺间质纤维化 
  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组原因不明的疾患,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预后甚差。本病早期以肺泡炎为病变基础,中性粒细胞迁徙并在肺泡腔内聚集是肺泡炎形成的始动环节。近年Oda等发现EM能抑制中性粒细胞对趋化因子的反应,抑制中性粒细胞在肺上皮细胞的粘附,并减少其在肺泡内的聚集,从而使肺间质纤维性增生减轻,肺功能碱退随之延缓。因EM在单核巨噬细胞系内的浓度可高于血药浓度10~20倍,故应小剂量给药。katahira认为EM可作用于细胞内信号传导,直接或间接地降低了细胞的趋化性,从而抑制肺泡炎的形成。 
  治疗AIDS伴复发性马红球菌感染 
  马红球菌为一种细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阳性多形性杆菌,原为马或其它饲养动物的一种肺部致病菌,常存在于土壤中,自呼吸道吸入时可造成AIDS患者致命的感染,对其抗感染治疗宜采用在吞噬细胞内可达到高浓度的药物进行长疗程的治疗。Bany认为RTM、AZM、CTM等新一代EM衍生物在痰液和吞噬细胞内浓度明显高于血液,且可在感染细胞内浓集,直接杀灭细胞内细菌。MIC的作用较EM强4~8倍、用量仅为EM的 1/8~1/2,推测其疗效可能更优于EM。 
  肝赃疾病 
  Tsai及Siringo等研究发现,肝硬化病人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远高于正常对照组,HP的感染率亦显著高于自然人群。尽管目前HP在肝硬化病人中起何作用尚不清楚,但由于它具有尿素酶活性,可分解蛋白类食物使肠道氨的产生和吸收增加,是血氨的重要来源之一。Dasani等发现,有肝性脑病的旺硬化患者HP感染率(80.6%)显著高于无肝性脑病者(33.2%),经过抗HP治疗,HP阳性者脑病症状明显改善,而HP阴性者无变化。这一现象是药物对HP的特效作用,还是对肠道菌群的继发影响,目前尚无定论。 
  预防术后腹腔粘连 
  腹腔粘连是腹部及盆腔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达 90%,腹腔粘连可引发机械性肠梗阻或不孕,不少人需再次开腹甚至多次手术。Turkcapar动物实验证实,EM对术后腹腔粘连有预防作用。其方法是以Wistar大鼠为受试对象,在同一种动物腹部建立重创、轻创两种模型,治疗组术后立即以8毫克/公斤静脉注射EM,每8小时1次,共3天,对照组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9天处死动物,自原切口入腹观察腹腔粘连情况。结果轻创组,重创组用药后极少有肠襻粘连,粘连积分及比直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显示出较好的预防效果。EM与维拉帕米、低分子肝素共同使用有协同作用,因后二者具有抑制炎症引起的血管活性物质和炎性递质的产生与释放,干预毒性物质和缺血对细胞的损害,抑制成纤维细胞渗人细胞间质,减少纤维蛋白沉积,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活性的作用。EM还可促进胃肠蠕动,使肠襻不被纤维组织粘附。研究者认为,EM对粘连的预防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防治胃癌 
  Parsonnet等运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通过来集大批人群的病史和血清,检测HP的IgG抗体,结果显示胃腺癌人群血清IgG的升高有显著意义,提示HP感染与胃恶变密切相关。来自欧洲和日本的研究结果显示,HP抗体越高,胃癌的发病率越高,胃癌的病死率也与HP的阳性率呈正相关。HP感染还是原发性胃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危险因子, HP的感染部位与胃淋巴瘤的发生部位一致。HP与MALT恶性淋巴瘤不仅有极其显著的相关性,且根除HP后可使大多数早期MALT淋巴瘤得到根治。Uemura等报道,对132例HP阳性的早期胃癌患者经内镜切除后给予CTM250毫克,阿莫西林1克,雷尼替丁枸椽酸钳0.4克,每日2次,口服1周。3月后再用1周,2年后发现HP根除组无1例复发,HP未根除组9%复发胃癌。Hongyo证实,含有 CTM的HP根除方案是治疗MALT淋巴瘤的最佳措施。 
  防治心血管疾病 
  许多研究发现,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与HP及肺炎衣原体、支原体等微生物的持续感染密切相关,这些微生物被认为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新的危险因子。应用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抗炎途径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大样木、多中心研究已获得成功。据Gurfinkel和Gupta报告,两组共515例非稳定型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幸存者,分别应用RTM150毫克,每天2次,3~30天或AZM500毫克/天,3~6天,随访6~18个月。结果治疗组多发性局部心肌缺血、心肌梗塞、心肌缺血性死亡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AZM还可有效防止心梗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说明本类药物短期给药是有效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又一途径。 
  降血脂 
  高脂血症发病机理复杂,其确切病因有很多至今尚不清楚。Geist及Rasmussen等研究发现,肺炎衣原休潜在感染引起的炎性细胞增多、聚集和激活抑制脂蛋白酶的活性,可引起脂代谢紊乱,血清甘油三脂积累,靶细胞对脂肪的摄取、利用与转运障碍,从而使血脂升高。临床试验表明, AZM500毫克/天或RTM150毫克(每日2次,每4周一个疗程,对血清抗肺炎衣原体或HP标记阳性的高血脂患者有较好疗效。由于临床尚缺乏系统、大规模的对比性研究,因此抗菌疗法是否可做为降血脂的新策略等诸多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索。 


----
妈祖故里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