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jeter()
整理人: k_xiaoyao(2001-01-18 10:57:42), 站内信件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Civil 讨论区 】 【 原文由 赵子龙 所发表 】 人道是,英雄不问出生。《西游记》中那个上天入地、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 孙悟空,便是一个以石为母的“石胎”,问世时“嘭”地一声便从石头里蹦了出 来。
最近,桐庐印渚镇延村“出土”的智人头盖骨化石,与孙悟空的经历也有异曲同 工之妙———经过上万年的岩液垂滴,智人头盖骨被包裹在了钟乳石的“怀抱” 中,借着延村村民“嘭”地一锹敲击,它“横空出世”了。
诉说着万年历史和沧桑的智人头盖骨化石,注定要写就浙江古人类考古史上最重 大、最灿烂的一笔。日前,经浙江自然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 所鉴定,这8片智人头盖骨化石属于旧石器晚期或更早。发现旧石器时代人类的头 盖骨,在我省尚属首次,为追溯古人类的发展和演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伟大而矛盾的一击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偏僻贫困的延村自有一番好景致,翠微苍苍,溪 水澹澹。
为了致富,印渚镇的村民们日前凑起了4000元钱,打算开发村旁的溶洞搞旅游。 这个村旁山脚下的溶洞,洞身逼仄,高不过人。由于地势较低,洞前又有一条小 溪流过,长年淤泥累积,把洞都填满了。村民们都觉得它神秘莫测,谁也不知它 有多深。据村里的老人讲,曾经有狗钻进洞去,几天几夜后,翻过了整座大山, 从邻县临安县境内才出来。
5月9日,娄中华、胡海云、仰定炎等5位村民来到洞前开始他们的壮举。他们像挖 煤一样,蹲踞在地,前方一人打着手电,一人挥锹挖泥,后面几人依次传递筐泥 。泥中不时有奇形怪状的骨头或牙齿出现,也不知是人或动物的。按照当地风俗 ,对于先人的遗骨不可轻慢,村民们就把它们专门分拣在一旁。
挖到离洞口几米远的地方,溶洞突然转向,倾斜的洞壁拐角处有一块突出的钟乳 石,恰巧挡住了去路。开路的村民没有多想,一锹挥去,钟乳石应声而裂,一些 既像骨又像石的碎片飞散开来。这真是伟大而矛盾的一击———如果没有这一击 ,这个珍贵的头盖骨化石就只能躺在石中沉睡;但挨了这一击,它便失去完整的 面貌,令考古专家不无惋惜。
然而,造就这个万年难遇的“约会”的村民们,对身边发生的一切浑然不觉。他 们随意地把一些碎片扔在那堆骨头中,继续开挖。做梦也没想到的是,他们凿出 了浙江考古史上最大的奇迹。
像乒乓球般大的牙齿
如果不是一枚巨大的牙齿,智人头盖骨化石虽千辛万苦,重见天日,也只能重蹈 再度被埋没的命运。
第二天,挖泥挖得筋疲力尽的村民胡海云,突然被黄泥中一道白色的亮光晃花了 眼。他凑近去一看,发现泥中埋着一枚牙齿,扒拉出来一看,竟有乒乓球那样大 。
“这是什么家伙的牙齿?怎么这么大?”村民们议论纷纷。有人说是牛的牙齿, 有人说是大象的牙齿。大象没有,黄牛村里可有现成的。争得兴起的村民,把村 里的黄牛牵到洞边,撬开它的大嘴,也不顾它“哞哞”叫唤,就把洞中发现的大 牙凑到牛牙旁边———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牛牙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村民们越想越奇怪,当即给印渚镇的人武干部孟晓云打了电话。孟晓云意识到很 可能是一种远古动物,立即通知了桐庐市有关部门。
然而令延村村民们感到奇怪的是,几天后赶来的桐庐市文化局有关人员对牙齿“ 巨无霸”的反应并不强烈,倒是看到一块嵌有骨头的钟乳石时眼睛亮了一下。他 们怀疑这种化石属于人类头盖骨,而裹在骨头之上的钟乳石足有四五厘米厚,根 据钟乳石沉积所要形成的时间推算,足以证明它年代久远。
人类活动和使用工具,是考古的核心。他们同时还发现,在一些动物骨头上,似 乎有人工砍凿的痕迹,这着实令人兴奋。但也有一些令人感到疑惑的地方,如该 洞地势较低,与人类居住选择干燥、视野开阔和防止动物袭击等条件不符。
一番众说纷纭,桐庐市文化局最终决定把化石送到省文物部门进行鉴定。
泥堆里抢救珍贵文物
仔细观察这块骨石嵌合的化石,骨头部分有人类脑颅的弧度曲线,同时骨头内侧 有与人类脑体组织类似的细小纹路。由此,省自然博物馆判断:钟乳石覆盖之下 的是人类头盖骨化石。
5月29日,省博物馆的康馆长、金幸生副研究员等一行十几人,风尘仆仆地赶到了 印渚镇延村。在洞里,他们找到了头盖骨化石的“母体”———那块被敲了一半 的钟乳石。为了更好地进行研究,他们决定把整块钟乳石切割下来。
电锯的沙轮飞转起来,洞内粉尘飞扬,洞里的村民和专家都变成了“白毛女”。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共同努力,一块1公斤左右的钟乳石被完整地切割下来。然而, 令人失望的是,这块钟乳石太“纯粹”了。原本附着在石头上的头盖骨都已不知 所终,只剩下这个包裹头盖骨的“石模”。
细心的专家们还发现,溶洞洞壁上附着一层黑炭。溶洞内不像在森林里,没有植 物生成,因此不可能自然形成炭。由此可见,炭是人类活动迹象的重要依据。同 时,他们还顺利地
取回动物化石近百件,种类有水牛、黑熊、猪和赤麂等。其中还有那种巨大的牙 齿,原来它属于晚更新世已经灭绝的中国犀的。
综合钟乳石沉积所需时间、头盖骨的石化程度和洞内动物群面貌等因素,省自然 博物馆于6月6日作出初步鉴定:头盖骨化石年代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第二天,省博物馆的专家们再度赶赴延村,不厌其烦地做起了“细活”。他们摞 起袖子,把村民们从洞中挖出来近一吨的淤泥,从头到尾翻拣了一遍。正是一个 烈日当空的日子,他们汗流浃背、满身泥泞地整整工作了一天,到太阳西下的时 候,他们终于找到了遗失的部分珍贵头盖骨碎片。
头盖骨已经上万岁了
桐庐头盖骨化石究竟“芳龄”几何呢?
为了确认它的年代,7月4日,浙江自然博物馆将化石送到北京,请中国科学院古 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作进一步鉴定。吴新智院士和张森水研究员的结论与省自然 博物馆的结论不谋而合,头盖骨碎片和一下颔骨为古人类化石,且个体年龄较轻 ;从所收集的动物骨骼和牙齿化石来看,动物群面貌与浙江晚更新世动物群(距 今1万年)相似。
7月20日,浙江自然博物馆将包裹头盖骨的钟乳石样,送到南京师范大学用铀系法 做年代测试。近日,测试有了初步结果,大致年代距今1至2万年,属于旧石器时 代晚期。由于钟乳石包裹在头盖骨表面,所以可以推断头盖骨年代早于钟乳石年 代。因此,头盖骨年代也大致属于旧石器时代或更早。从人类发展划分阶段来看 ,这一年代的人称为“智人”。
由于发掘现场的地层关系未曾保留完全,确定桐庐头盖骨的精确年代还有待进一 步研究。浙江自然博物馆和桐庐有关部门将共同组织课题组,进行头盖骨的复原 和进一步的发掘研究工作。
浙江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仅于1974年中科院有关人员在建德考察时,在李家 乡乌龟洞中发现一枚右上犬齿,年代一般认为距今5万年前。
桐庐发现旧石器时代人类的头盖骨,在我省尚属首次,出土化石数量也远较建德 为多,是我省有史以来最重大的古人类考古发现。它把5万年前的“建德人”和5 000年前的“河姆渡人”的历史串连起来,由此可追溯“河姆渡人”以前的人类生 存状态。对于研究浙江人类发展,丰富浙江文化,乃至研究我国人类发展及演化 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7.96.240] -- ※ 转载:.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4.137.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