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科学大观>>● 自然科学>>生物学---带你走进精彩纷呈的生命世界>>古生物(恐龙等)>>恐龙王国有哪些明星

主题:恐龙王国有哪些明星
发信人: inchon()
整理人: jeter(2000-12-03 21:12:46), 站内信件
恐龙王国有哪些明星 
  恐龙王国历史悠久,名流辈出,像霸王龙、马门溪龙、剑龙、三角龙、鸭嘴
龙等大明星,早已为大家熟悉。这里仅选其中部分名流作一介绍。
  霸王龙又名暴君龙,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肉食恐龙。体长15米左右,高5-6米
,重约7吨。头部巨大,有1米多长。血盆大口里,长着匕首状锋利的牙齿,最大
的牙近20厘米长。两足行走,后肢特别粗大,生有锐利的爪子。前脚退化厉害,
出奇的短小,只有两个指爪。霸王龙是巨型兽脚类发展到顶峰的成员。白垩纪晚
期距今(7000万年前)霸王龙生活于北美一带,我国也有近似种类分布。
    跃龙是侏罗纪时的大型兽脚类猛食性恐龙,是霸王龙的老前辈,但体形比霸
王龙小。体长9米左右,重约5吨。后肢粗大,前肢短小。头大、嘴大,口中武装
着尖利的牙齿。它的化石发现于北美等地区。
    永川龙是一种与跃龙相似的肉食恐龙。侏罗纪晚期(1.3亿年前)活跃在我国
四川盆地一带,是当地的一大恶霸。体长8-9米,高约4米。它的一具完整的化石
发现于四川永川县上游水库。
    恐爪龙是兽脚类猛食性恐龙中的怪杰。体长2.5米左右。别看它的个子不大(
大小还不及霸王龙的1/4),但它长得小巧、机敏且智力发达,两足行走,能迅速
、持久地奔跑,来去一阵风。前肢有三个锐利的爪,后肢也有三个爪,其中一个
特别大,有13厘米长,如锋利的镰刀,还可上下转动。追击猎物时它们常三五成
群出动,翘起粗大的尾巴飞身跳到猎物身上,将那个精大的后爪刺入猎物体内,
猛力一蹬,膛开肚破。据认为恐爪龙比霸王龙还要凶猛。它的化石发现于美国蒙
大拿州白垩纪早期的地层中。
    似鸟龙又鸵鸟龙,体高约2米,模样及大小均与现代鸵鸟相似。有人怀疑它可
能是鸵鸟(还有已绝灭的恐鸟、象鸟)的祖先。似鸟龙的先辈曾是猛食性的兽脚
类肉食龙,但后来“改邪归正”变为杂食性恐龙,吃植物的果实、新芽,也吃昆
虫和其他小动物。它的嘴像鸟的喙,雅齿已全部消失。脖子和尾巴都很长,头很
小。后肢修长矫健,善于快速奔跑。生活于白垩纪晚期。我国内蒙和北美都有化
石发现。
    禄丰龙发现于我国云南禄丰,是我国已知最古老的原蜥脚步类恐龙,是后来
出现的庞魇蜥脚步类恐龙的祖先类型。生活于侏罗纪早期。体长5-6米,能用四足
或两足行走。主要以植物为食。
    合川马门溪龙是生活于侏罗纪晚期(1.3亿年前)的蜥脚类恐龙,恐龙王国的
巨人之一,非常有名。长颈、长尾、小脑袋,四足行走。全长22米,重几十吨,
主要吃植物。它是我国和亚洲最大的恐龙。化石产于我国四川省的合川县。
    雷龙化石发现于美国,它与马门溪龙是“同代人”,也是同一种类型。体长
23米多,重约30吨。它的尾巴未端细又长,像鞭子。食肉龙来犯时,雷龙就拿“
鞭子”狠命抽打它。
    梁龙是与马门溪龙、雷龙同时代、同类型的植食恐龙。化石在美国及欧洲都
有发现,体长25米,尾巴特别长。
    腕龙是侏罗纪晚期的巨型蜥脚类恐龙,以植物为生。外形与雷龙相似,但前
肢比后肢粗大。
    腕龙体长25米,身体很大,重量在80-1000吨之间,鼻孔长在头顶上。它的化
石发现于东非和北美。
    剑龙是外貌最奇特的植食性恐龙,大小与大象差不多。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
,背脊上生有两排骨板,尾巴末梢长有两对骨刺。它的头很小,脑子只有一个核
桃大小,四足行走,背部高高拱起。体长4-10米,重约2吨。生活环境保护侏罗纪
至白垩纪早期。科学家在亚洲、北美、欧洲及东非都发现有它的化石。
    华阳龙是剑龙的一种。生活于侏罗纪中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生存时代最
早,又比较原始的剑龙。身长约4.3米。它的化石发现于四川自贡,标本相当完整

    禽龙是最早研究和命名的恐龙。生活于白垩纪早期。属鸟脚类植食性恐龙。
身长9米,重4.5吨。两足行走,后肢粗大强健。最奇特的地方是前肢的大拇指长
得像个大钉子,是它自卫的武器。在欧洲、东亚、北非都有它的化石发现。禽龙
是鸭嘴龙的祖先类型。
    鸭嘴龙是白垩纪晚期最繁盛的恐龙。嘴部扁阔,似鸭嘴。有的头上生着顶饰
,有的则是平头。有顶饰的鸭嘴龙其前颌骨和鼻骨不是长在原来的位置上,而是
退到头顶上,形成中空的突破性起。鸭嘴龙有两千多个牙齿。身长达12米。它的
前肢短小,后肢粗壮,主要用后肢行走。
    巨型山东龙是发现于我国山东省的一种平头鸭嘴龙。生活于白垩纪晚期。体
长达15米,站立时高8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鸭嘴龙。
    棘鼻青岛龙是发现于我国山东的一种有顶饰的鸭嘴龙。生活于白垩纪晚期。
它的体长6.6米,身高4.9米。鼻骨呈一突棘拔额而起。据认为突棘有共鸣箱的作
用。
    肿头龙是鸟脚类的一种,两足行走,身躯同鸭跟龙差不多,但头上却极有功
夫。头骨很厚,最厚处竟达25厘米,而且很坚实。在后脑勺和鼻骨上还长了许多
瘤状的骨突。堪称恐龙世界的“铁头大侠”。肿头龙的铁头功主要用以对付肉食
龙的进攻和争夺配偶及领导地位。它身长4.6米,重约100千克,生活于白垩纪晚
期的北美一带。
    鹦鹉嘴龙生活于白垩纪早期的一种大小如小狗或猫的小型恐龙,两足行走,
以植物为食,嘴似鹦鹉。主要分布在我国山东、内蒙、辽宁等地,蒙古人民共和
国和前苏联一些地区也有。它是角龙类的祖先类型。据研究鹦鹉跟龙是由侏罗纪
晚期的朝阳龙演变来的,朝阳龙的化石仅见于我国辽西及冀北地区。
    原角龙白垩纪晚期生活在我国华北及蒙古人民共和国一带的一种小型的四足
行走的恐龙,是鹦鹉嘴龙向角龙演化的中间类型。体长1-2米。其模样介于鹦鹉嘴
龙和角龙之间。它的头上还没长出真正的角来,只是有点突起而已。在蒙古曾发
现原角龙的蛋化石,有两蛋壳里面还含有未孵化出来的幼仔的骨骼呢!因为这是
首次发现恐龙蛋,所以曾轰动一时。
    角龙白垩纪末期生活在北美地区的一种四足行走的素食恐龙,头很大,嘴似
鹦鹉,头后部生有颈盾,以保护颈部。头上长有数量不等的角,有的长在鼻骨上
,有的长在遐骨上。体态威武,勇猛异常。植食恐龙中,数它的武器最精良。年
轻气盛的角龙,根本不把霸王龙放在眼中。角龙之间与常常进行角斗。它们全长
5-9米,重4-8吨。种类较多,有独角龙、三角龙、五角龙、戟龙、刺甲龙、隙龙
等,是恐龙家庭最后演化出来的成员。
    甲龙是白垩四足行走的植食恐龙。背部有坚硬的骨甲,骨甲骨文还长有骨刺
。尾巴末端生有髀同的锤状物,是自卫的武器。甲龙是身材最低矮的恐龙,它常
常趴在草丛里一动不动,就很难被霸王龙发现。一旦与食肉龙遭遇,甲龙就拿出
看家本领,急忙匍匐在地,将自己龟缩至铠甲里,静待危险过去。如果来犯者不
罢休,试图把它翻过来,啃它的没有骨甲保护的肚皮的话,甲龙便立即操起尾巴
上的“流星锤”给敌人当头一棒。这一棒如能击中要害,敌人可能就此罢手;若
未击中要害,被人家翻了个肚皮朝天,甲龙就一点招也没有了。它的化石多见于
亚洲、欧洲及美洲,不久前在南极洲也发现

恐龙为什么能称霸中生代 
  在漫长的中生代,地球的陆、海、空都在形形色色的爬行动物的控制之下。
恐龙是爬行动物中的佼佼者,它们在种类上、数量上都占绝对优势,是中生代爬
行动物的霸主。
    为什么恐龙能称霸中生代?科学家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有有利的自然环境
;二是恐龙所具有的进化潜力和竞争能力。
    据研究,中生代那个时候,地球的气候温暖湿润,一年中季节变化小,气候
分带不明显,赤道不那么热,极地不那么冷,两极不结冰。
    当时的地壳运动处于相对宁静时期。内陆地势较平坦,不少地区河流众多,
湖泊星罗棋布,到处是郁郁葱葱的草原林木。
    这样的自然环境,无疑是恐龙的极乐世界。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不必担心
环境的恶化会给它们带来灾难。因为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太热了,太冷
了都会要它们的命。可大自然成全了它们,让它们过了很久很久的好日子。
    中生代的早期,恐龙还是一个很年轻的类群,它们朝气蓬勃,有很强大的进
化潜力。当时地球上,还没有什么能斗得过它们的竞争对手,两栖类的生物不必
说,昆虫更不在它们的话下,哺乳动物和鸟类尚未出世呢!当然,生存竞争是有
的,而且非常激烈,在竞争中有的恐龙和它的亲戚消灭了,有的被逼下了海,有
的被逼上了天。而恐龙则占领了陆地上最好的生态环境,它们迅速发展,盛极一
时,成为生命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

--
它们从久远的年代里走来 ,经历了多少风雪冰霜的袭击,每一串生命的足迹,都是一部伟大的传奇。
http://www.dinosaurclass.com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4.250.10]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