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inchon()
整理人: jeter(2000-09-11 23:35:36), 站内信件
|
追寻地史的足迹
足印化石简单说就是动物的足迹遗痕留下软泥上,经过地史时间的地质作用而成 为岩石。足印化石是在地史中,特定时间与空间,动物活动的实际记录。他与其 它任何的古生物证据比较,真正是临场的快照留影。它们能够指示出往某一特定 方向,有多少的动物经过,同时能提供出有关於它们体型大小,速率,与多样性 的特殊讯息。因而痕迹的图幅能够转换成整族群恐龙确实迁移行动於某一特定地 区的透视图象。
回溯到1929年,一位牧师也是法国着名的脊椎古生物学家德日进与杨锺健在 陕西省,神木县进行地质旅行时,采集到一个足印化石。这是中国最早所发掘到 的恐龙足迹印痕,推测是由似禽龙类留下来的。发掘以将近30年,才在1958年, 库恩(Kuhn)正式命名为杨氏中国足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二位日本地质学者,H. Yabe与Tokio Shikama被派 往中国东北采查资源以供给战争所需。他们在辽宁省西部,朝阳县的羊山四家子 发掘到恐龙足印。所有足印属於同一种恐龙所遗留,被命名为热河足印。 所有足 印,由一种小型侏罗纪中期腔(虚)骨龙遗留,为一种跖行动物,三趾型。
在四川盆地中产出相当丰富的足印化石,包括了中国境内所发掘到最老的足 印,二件四趾型被命名为Pengxianpus cifengensis,推断是由原蜥脚类恐龙遗留 的。
在1982年,於云南省金陵县的侏罗纪早期地层中发掘到四个属的恐龙足印化 石。在金陵盆地中恐龙足印保存的异常丰富在厚约1.5公尺的砂岩层之中,推定为 湖泊相沈积物,总计估算多达1800个足印遗留在这个盆地范围。大部份足印是属 於食肉类恐龙遗留的,或许是由1987年於金陵盆地发掘到的双脊龙所留下来的。
Schizograllator xiaohebaensis是一种兽脚类恐龙的足印。标本是由一系列 连续保存的十一个足印构成,它也可能是由只脊龙遗留下来的。
张此足印是发掘在煤层中。包括了四趾型,三趾型,与半趾型。一般外型呈 三角形,第四趾较第二趾为长。模式标本发掘於吉林,辉南松杉岗煤矿。
陕西足印是一种小型腔骨龙遗留下来的。它是一种三趾型,各趾均较为细 长,第二趾与第三趾相当分开。趾末端具有尖爪,跟部较小。这件标本是采集自 陕西省,铜川焦平煤矿,在细砂岩薄层上遗留的两个足迹印痕。
在1984年,於内蒙古的鄂托克旗,Chabu Sum白垩纪早期地层中,出现大量的 恐龙足印化石。内蒙古博物馆李荣研究员采集一些标本,包括了1700个石板遗留 的足印。这些足印遗留在湖边的砂岩层上,当湖水乾涸,这些荒凉沙泥成为陷阱 。大群恐龙到水边饮水而留下印痕。根据仔细分析,这个区域总计有五到六种不 同种类的恐龙来来往往。在1987年,中加恐龙考察队曾经勘查这个地点。
中国的恐龙足印化石,从三叠纪晚期到白垩纪晚期,完整的保存而且陆续被 发掘出土。仍然有相当丰富的足印,重见天日,仍有待学者进一步的挖掘与研究 。
-- 它们从久远的年代里走来 ,经历了多少风雪冰霜的袭击,每一串生命的足迹,都是一部伟大的传奇。
http://dinosaur.shangdu.net/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5.245.1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