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istygray()
整理人: jeter(2000-09-05 20:37:43), 站内信件
|
骗局:霸王龙长羽毛了吗?
作者: 延宏 ( May 12, 2000, 09:44 AM )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权威性一向是毋庸置疑的,世界上大概只有《自 然》、《科学》等少数刊物可以与其匹敌。1999年11月的《国家地理杂志》刊登 了一篇题为“霸王龙长羽毛了吗?”的文章,报道了一个叫做“辽宁古盗鸟”的 中生代鸟类。这种鸟类长着一个非常类似现代鸟类的身体和一个很典型的恐龙尾 巴,被认为是连接恐龙和鸟类的一个缺失环节,为鸟类恐龙起源说提供了最为直 接的证据。这一报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喝彩,世界诸多媒体也连锁反应, 以相当篇幅予以报道。正当人们兴高采烈,为此科研成果拍手叫好时,一个不幸 的消息传来,使人们瞠目结舌。原来,这一标本是将两种动物拼接在一起,人工 制作出来,它所提供的相关科学信息是完全错误的。这对于《国家地理杂志》来 说是一个奇耻大辱,是它建刊以来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件。这一事件在美国国内 和西方国家引起了巨大反应,严重地损害了《国家地理杂志》的声誉。那么,错 误是怎样发生的呢?
该过的“关”都过了
《国家地理杂志》是美国乃至世界上很有影响的杂志之一,它的宗旨是准确 地报道最新、重要的自然或历史文化方面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宗旨,所有在《 国家地理杂志》刊登的文章必须经历一个严格的审稿程序,尤其是科学类文章, 都要经过由相关领域的权威科学家组成的委员会审核。对“辽宁古盗鸟”的研究 成果也不例外。在犹他州布兰丁恐龙博物馆馆长赛克斯的邀请下,世界闻名的兽 脚类恐龙权威柯瑞博士介入了这一标本的研究。同时,利用CT扫描、沉积学分析 、岩性分析以及尾巴骨骼、色泽、大小比例与其上身对比分析等科学技术手段对 标本一一进行了测定。可以说,“辽宁古盗鸟”标本,该过的技术检测关都过了 。
不该错过的错过了
“辽宁古盗鸟”标本出自我国辽宁西部的白垩纪地层,后来流失到美国。19 99年4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两位编辑访问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希望报道这个所在长“毛”恐龙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有关人员接待了他们。 在交谈过程中,他们告知在美国布兰丁博物馆有一件珍贵的长“毛”恐龙的标本 ,他们愿意协助争取将标本归还中国。从5月到7月,《国家地理杂志》开始着手 有关中国长“毛”恐龙的报道工作。8月,通过美国国家地理协会,这个所与美国 犹他州布兰丁恐龙博物馆取得联系,就有关归还事宜进行谈判。由于有些细节问 题,谈判进展缓慢。与此同时,《国家地理杂志》的报道文章仍在进行,并且鉴 于新闻媒体的需要,他们决定在11月发表的这篇文章中,以美国的这块更具新意 的标本为主。然而,至此中国科学家还没有见过这件出自自己国土的标本。
10月初,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王元青和徐星前往美国国家地 理学会访问,并参加在那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他们有机会第一次观察了“辽宁 古盗鸟”标本,虽然对标本有疑问,但没有直接证据。可能与不可能的“拼凑”
正像王元青博士和徐星第一次看见古盗鸟标本一样,所有观察过这块标本的 古生物学家们的第一感觉是古盗鸟的标本存在一些疑问。这块标本明显被拼凑过 ,尤其是在其身体和尾巴连接处存在一条明显的断裂,而且部分骨骼缺失。然而 ,在古生物发现当中,标本不完整或者骨架不相关联是很常见的。因此,仅仅依 靠尾巴和身体之间存在的人为拼接缝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古盗鸟的形态过于奇特,很难想像它的身体和尾巴属于 同一动物。然而,从形态学研究的角度考虑,出现这种形态奇特的动物从理论上 是可能的。20世纪90年代发现于蒙古的单爪鸟就是一个例子。单爪鸟的分类位置 曾经引起了巨大争论,因为它具有一套非常奇特的特征组合。但毫无疑问,它确 实代表进化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种类。包括美国和加拿大的许多科学家们认为,古 盗鸟可能也是这样一种动物。因此,古盗鸟被当成一个重要的发现介绍给了公众 。“皮尔当人”事件又重演?
“辽宁古盗鸟”标本引起的轩然大波不能不令人想起20世纪20年代人类学研 究中弄虚作假的“皮尔当人”事件:一个人头安上了猿类的下颌,并着了色。它 欺骗了一位苦于寻找人猿过渡类型的人。“辽宁古盗鸟”事件本不应发生,造假 手段也并不高明,然而,坚信鸟是恐龙进化来的倡导者和信仰者,为了论证自己 的假说,需要这样一个动物,贪财的化石贩子给了他们这个动物。如果这是一块 由科学家亲手采集的标本,那么就会避免许多疑问。然而,由于化石走私和商业 利益的驱动,越来越多的标本出现了人为造假的痕迹。包括辽宁在内的许多地区 的古生物标本失去了信誉,这对于我国的古生物事业是一种巨大的威胁。国外学 者对这一情况并不了解,加之当时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这块标本是一块由不同动 物拼凑起来的,因此,包括权威学者柯瑞博士在内的许多学者把它作为一块非常 重要的标本来看待。在接受《国家地理杂志》采访的时候,徐星说道:“如果能 够让中国学者很早就介入这一标本的研究,也许这一错误就能避免了。”
还公众以科学
1999年12月中国科学家徐星和同事们研究另外一个采自辽宁的兽脚类恐龙标 本化石的时候,他们发现了足够的证据,表明“辽宁古盗鸟”是一个拼凑起来的 动物。他们随即通知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
这一消息震惊了包括《国家地理杂志》主编在内的所有人。本着有错必纠的 原则,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于2000年1月对外宣布了这一不幸消息,随即在西方国家 引起了轩然大波。这种错误对于一贯宣扬科学和民主的美国来说是一种自我嘲讽 。包括NBC、《今日美国》、《自然》和《科学》等著名媒体纷纷予以大量报道, 《国家地理杂志》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2000年3月的《国家地理杂志》上刊登了徐星写给编辑的一封短信,向公众宣 布了中国科学家的看法。在接受《自然》杂志和其他一些西方媒体采访时,徐星 认为,这是一场科学悲剧,当商业利益卷入其中的时候,科学失去了它的纯洁性 。
由于这一事件的严重性,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希望能够彻底澄清有关疑问,特 此邀请徐星于2000年4月携带有关证据前去华盛顿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总部,接受一 个由美国和加拿大的5名著名学者组成的委员会的最终认可。4月4日,美国国家博 物馆由苏斯领导的委员会一致认为,中国科学家的结论是正确的,即辽宁古盗鸟 确实是一个拼凑的动物。随即,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对外正式宣布了这一消息。在 《科学》刊登的一篇报道中这样说道:“在徐星提供了可靠证据之后,这一问题 才得到最终解决。”
幸运的是,这一错误得到了及时的纠正,避免了一场更大的科学悲剧的发生 。据悉,辽宁古盗鸟化石在有关人员的努力下,将很快回归我国,它将成为一段 历史的见证长存于世。
-- 我心非石 不可转也 我心非席 不可卷也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12.212.254.3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