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jeter()
整理人: jeter(2000-02-15 23:57:56), 站内信件
|
(摘自《科学画报》1999年4月号“图说‘中华鸟龙’”)
鸟类是由恐龙进化来的吗?
长期来,对人类的起源、宇宙的起源、……乃至鸟类起源等诸多
问题,一直是科学家们梦寐以求解决的世界难题。特别是关于鸟类起
源的假说,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早在18世纪,就已流传有“鸟类是由鱼类进化而来”的传说:
“鱼翅变成了羽根,干枯的鳞片变成了羽毛,皮肤变成了一层软毛,
鳍变成了脚。”在19世纪中叶,科学家们虽已发现并注意到,鸟类与
爬行动物有许多相像之处,但却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实两者之间的联
系。
1861年,在德国巴伐利亚古代环礁湖河床的石灰石中,人们发现
了始祖鸟化石。达尔文的朋友、自然学家赫胥黎将始祖鸟看作是一个
完美的爬行动物与鸟类转换形式的典型例子:爬行动物的重骨头转换
成轻的、空的鸟骨;前臂伸展成翅膀;浅的胸骨加深变成众多翅膀的
肌肉;鳞片发展成羽毛。赫胥黎认为,在鸟类和恐龙两者之间有着神
秘的相似性,并由此作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鸟类并不与恐龙同时存
在,它们是近亲。
20世纪70年代初,耶鲁大学的古生物学家约翰·奥斯罗姆重新审
视了这一概念后指出,始祖鸟与兽脚类恐龙之间也有着相似性。奥斯
罗姆说,其实,恐龙并没有灭绝,而是以羽毛的形式生存着,如燕子、
鹰、蜂鸟和喜鹊。但是,从陆栖恐龙到始祖鸟到燕子,这并不能说是
一种直接的血统。奥斯罗姆说,“我们还没有证据支持任何直接直系
的血统。化石记录中的空隙太多。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将散失的时间
和空间点联系起来。”
但是,这种假说却遭到了一部分鸟类学家的反对。他们认为,鸟
类与恐龙相像并不是因为关系密切,而是因为生活在相同的小生态环
境中,以相同的方法行动所致。这种相同特性或趋同的不同发展,在
生物历史中是常见的现象,这也就是生物学上所称的同功现象。不妨
看一下蝙蝠和蝴蝶的翅膀:两者都是扑翅飞行的,但是由不同的身体
部位而升空的,并没有迹象表明它们是共同的祖先。
1994年,在北票市的一个小山村发现了一块鸟类化石,当中国科
学院鸟类化石专家侯连海先生看到这块化石时,立即被它那种与始祖
鸟十分相像的图形所震惊,图形大小如喜鹊,长有与始祖鸟一样的翅
膀、长指状物和弯曲的爪子。在始祖鸟长有完整牙齿的嘴的地方,却
有着角质的无齿鸟嘴。这种鸟几乎与始祖鸟一样古老,且已具备了现
代的颚。侯先生将此鸟命名为“孔子鸟”,意即“祭祀孔子的鸟”。
孔子鸟是目前我们所知道的能够进行远程飞行的最早鸟类,它的
翅膀几乎与始祖鸟一样原始,但已有了一些诸如轻盈的骨头、较短的
尾巴等现代鸟类的特征。
1996年,在北票市上园乡的一个小山村四合屯,当地农民在挖掘
孔子鸟化石时发现了四块长毛的小型肉食恐龙化石。这是世界上第一
次被发现的长毛恐龙的化石,因而被誉为“中华鸟龙”。它的发现对
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直接支持了鸟类由小型的
食肉的栖地性恐龙进化而成的理论。
无独有偶,1996年6月,在巴塔哥尼亚荒芜地带,人们发现了距今
约0.9亿年前的恐龙的部分残骸。令人惊异的是,这是一种具有鸟类
翅膀的两腿恐龙的部分残骸。它能像鸟折叠起自己翅膀、折叠前臂,
能像鸟一样活动肩膀关节,并能抬起前臂向下扑翅飞行。
在四合屯发现的化石中,有一种很特别的动物。这种动物像始祖
鸟,但更原始、更大,腿更壮实。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季强给它起了
一个名字:原始祖鸟龙。原始祖鸟龙的羽毛是对称性的,与始祖鸟不
同,这说明这种动物不能飞行。在相同的地区,还发现了另一种不能
飞行的动物———尾羽鸟龙。尾羽鸟龙有很独特的牙齿、尾巴羽毛和
从第二指中长出来的长长的、对称性的羽毛。
尾羽鸟龙看上去像鸡,头盖骨很大,牙齿像针一样尖锐,一双前
臂短而健壮,多骨的尾巴几乎要比身体长一倍。动物化石保存完好。
不但能看到残骸的细节,而且能看到一般化石所无法记录的柔软的组
织和其他身体部位。从颈项到尾巴的后背上,有薄薄的、深色的纤维
状皱纹的背脊。尾羽鸟龙的颈项上长满了细小的纤维,犁沟似地布满
了长长的后背和尾巴,这说明它不是一种普通的小恐龙。
随着中国辽西四合屯鸟类化石的发现,国际学术界有关“鸟类起
源和早期演化”的学术研讨更趋于深入、细致。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
--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4.137.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