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科学大观>>● 自然科学>>生物学---带你走进精彩纷呈的生命世界>>进化论>>为进化论一辩(下)方舟子

主题:为进化论一辩(下)方舟子
发信人: xiaoyaoyoume()
整理人: jeter(2000-11-10 21:24:47), 站内信件

  生命起源的概率游戏 

  一种流传颇广的对进化论的误解认为,进化是一个概率几乎等于零的不可能
事件。有人比喻说,要进化出一个细胞,就象是让一阵旋风刮起零件自动组装成
一架波音飞机。神创论的宣传品也反复宣扬这种论调。比如在海外华人中流传的
一本署名“微言”的《科学与宗教》就这么争辩说: 

  “按照酶体的结构,如果能自动合成的话,则每一种酶的自动合成几率为10
^-20,这已经是近于不可能的事。而问题还在于单独一种酶并无多大用处,必须
有多种酶同时作用方可。而酶的种类则不下两千种之多,于是其总的几率便是10
^-20×2000=10^-40000,这是一个超乎人类想象能力之外的数字,根本没有实际
意义。 

  我们姑且假定酶的种类不是两千,而是仅有两种,则其自然合成几率为10^-
40,我们在假定酶的合成反应能以每秒一百亿次的超高速度进行,(这是不可能
的),则仍然需要3×10^22年,即三百万亿亿年方有一次成功的机会。但学者估
计地球的寿命只有46亿年,宇宙的寿命也只有150亿年,那就是说,宇宙的寿命必
须再延长两万亿倍方有一次同时合成两种酶的机会。这是可能的吗?” 

  不知道“微言”怎么算出一种酶的自动合成几率是10^-20的,这个数字其实
并不小。按我的计算,概率要小得多。假定一个蛋白质(“微言”在这里说的酶
属于蛋白质)由100个氨基酸组成,氨基酸共有20种,则随机合成这一种蛋白质的
概率是20^-100=10^-130,这个概率可真是小得不得了了,比“微言”计算所得的
两种酶的合成概率还要小得多,而“微言”已告诉我们,后者根本不可能发生的
。 

  生命起源可以很自然 

  这么说,神创论有理了?别急。在进行这种运算时,实际上需要先做这种假
定:这种蛋白质的每一个氨基酸序列都是固定不变的,哪一个位点就应该有哪一
种氨基酸。但实际上,蛋白质是一种可塑性非常强的大分子,它并不强求它的每
一个位点都只能有特定的氨基酸。许多种蛋白质在不同的物种中都存在,执行同
样的功能,被称之为同源蛋白质(意思是它们都是由同一种蛋白质进化而来的)
。 

  不同物种的同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仅不是一样,而是非常不一样,除了
功能区的少数重要氨基酸保持不变外,其它的氨基酸就可能一种一个样。实际上
,比较不同物种的同源蛋白,找出这些不变的氨基酸以确定这种蛋白质的功能区
,是现在分子生物学的常规方法。 

  比如,血球蛋白在脊椎动物中普遍存在。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血红蛋白,科
学家发现在140个氨基酸序列中,只有7个是保持不变的。这里姑且把具有这7个位
点的所有可能的氨基酸序列称为候补血红蛋白,则随机合成一种候补血红蛋白的
机率是大约等于10^-9。假定蛋白质合成的速度是一秒一次(不是“微言”的一秒
一百亿次),则只需要大约32年的时间。而我们给生命起源提供的时间是以千万
年、亿年计的。 

  虽然候补血红蛋白不一定就有活性,但其中的许多种(完全可能远远超过现
有的血红蛋白的种数)肯定会有活性。每32年就可能产生一种,在几千万年、几
亿年内怎么可能连一种有功能的血红蛋白都产生不了?况且,生命起源之初的蛋
白质的结构要简单得多,可能只有几十个甚至十几个氨基酸,合成的概率要比血
红蛋白高多了。(注意:这里不是说,现在把20种氨基酸放在一起,过32年就能
合成一种血红蛋白。这里只作概率计算,不管实验条件。) 

  而且,先前在做这种概率计算时,假定了氨基酸是随机组合成蛋白质的。事
实上,这种化学过程绝对不是随机的,而是受到物理、化学定律的作用,分子与
分子之间存在各种物理、化学力,能够相互吸引或排斥。因此,事实上,其合成
概率要比上述计算高得多。 

  不管概率多么高,象“微言”那样动辄在负指数上乘以2000,实在令人无法
苟同。可是,谁说这2000种蛋白质的合成,在生命的起源之初是相关事件?必须
同时合成?而且只能合成它们? 

  如前所说,在生命的起源阶段,别的蛋白质完全可以代替它们,它们相互之
间既然不是互相依赖、缺一不可的,则它们的合成就不是相关事件,而是独立事
件。“微言”的计算完全不成立。而且,在生命之初,根本不需要这么多蛋白质
,只要有催化遗传物质复制和转译蛋白质的几种酶,新的蛋白质就能被源源不断
地创造出来。现在细胞中的这些蛋白质,都是经过了长时间的自然选择,逐渐出
现的,并不是同时形成的。自然选择是一个逐步修改、增减的过程,因此可以让
那些看上去不可能的事件,变得可能。就象我们用零件组装波音飞机时,也是一
件一件往上装的,而不是让所有的零件同时装上的。 

  始祖鸟案件 

  1881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两年以后,德国南部侏罗纪的地层(距
今约1亿5千万年)中,发现了一个羽毛化石。过了两个月,在同一个地点,一具
完整的化石出土了,它被命名为Archaeopteryx,中文译作“始祖鸟”。 

  到目前为止,只找到了3具始祖鸟的完整标本,两具分别收藏在伦敦和柏林,
第3具也是最大的一具是到1987年才在德国的私人收藏中被鉴定。这可能是世界上
最珍贵而又最出名的化石标本了。此外,还有一具比较完整但缺少羽毛的标本以
及两个残片,收藏在慕尼黑。这就是有关始祖鸟的所有材料。 

  始祖鸟大小和乌鸦差不多,它有一些鸟类的特征,最主要的是羽毛,其次是
胸部有叉骨,此外,前肢腕骨部分融合;后肢母趾相对,可用于抓握等。但是,
它的大部分特征都是爬行类的,最明显的是长长的尾骨(达20块)和前肢(翅膀
)上有3个分开的指骨,指端有发达的爪子。此外,属于爬行类的特征还有:前颚
骨和颚骨未角质化(即无鸟喙),口中有牙齿;颅骨为爬行类构造;鼻孔与眼睛
距离远;骶椎只有6块(鸟类有11到23块);骨中没有气腔(鸟类的骨中有充气的
空隙);腓骨和胫骨一样长(鸟类的腓骨退化);跖骨分离(鸟类的跖骨融合)
等等。实际上,那三个不带羽毛的始祖鸟标本都曾经被错归为恐龙化石。可见,
始祖鸟很明显是从爬行类到鸟类的过渡型。 

  神创论谣言惑众/b> 

  于是,神创论者便指责说始祖鸟是伪造的!有一篇宣传文章这么说: "6具‘
始祖鸟化石’的相继问世,轰动了世界,成为鸟类和爬行动物之间过渡物种的典
范。后来鉴定出5具是人造的,剩下的1具坚决拒绝任何鉴定。 

  最初的‘发现者’坦白了造假的原因之一:太信仰进化论了,就造出了最有
力的证据。” 

  这纯粹是编造出来的谣言。神创论者所津津乐道的“始祖鸟伪造案”其实很
简单:在1985年,英国天文学家霍伊尔(Fred Hoyle)和数学家威克拉马兴赫(
Chandra Wickramasinghe)在对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具始祖鸟化石进行了一番拍
照之后,认为其羽毛是人工压出来的。尽管这两人并非古生物学家,本无资格鉴
定化石,但因为霍伊尔在英国科学界有很高的威望,大英博物馆还是组织人马对
这具标本重新进行了一系列的鉴定,结果表明其真实性无可怀疑(鉴定过程和结
果登在《科学》(Science 232,pp. 622-26))。 

  1987年,又一具完整的始祖鸟化石在德国被发现,更证明了始祖鸟化石的真
实性(Science, 240, pp.1790-92)。尽管学术界对此早已有了明确的结论,神
创论者至今还在嚷嚷“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伪造的”,甚至越传越奇,绘声绘色
地捏造出“后来鉴定出5具是人造的,剩下的1具坚决拒绝任何鉴定”的天方夜谭
。至于“最初的‘发现者’坦白了造假”更是无耻的谣言,因为始祖鸟最初是18
61年发现的,当它被怀疑造假的时候,其发现者都不知已去世多少年了。 

  在以前,因为始祖鸟是从恐龙到鸟的唯一过渡型化石,所以才饱受神创论者
的攻击。但是近年来,在中国、西班牙、法国各发现了几种与始祖鸟类似的过渡
型化石,其中在中国发现的孔子鸟(Confuciusornis),更有多达几千具的标本
!尽管它们未必就是鸟类的直接祖先(更可能是进化的死端),但的确同时具有
爬行类和鸟类的特征,属于过渡型。这些化石充分证明,鸟类是从一种恐龙(虚
骨龙次亚目coelurosaur)进化来的。凡是愿意正视事实的人,都不会否认进化的
存在。(完) 

  附记:最近专家们发现有一具被业余收藏者认为是原始鸟类的化石是中国农
民的伪造,但这具标本在美国科普刊物《国家地理杂志》上公布之前并未经过专
家的鉴定,从未获得专家们的认可。《国家地理杂志》已为此道歉,并保证以后
不再抢在学术刊物之前公布标本的发现。

--
岂能尽入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61.157.167.107]

[关闭][返回]